投机性需求,例如铁矿石,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力拓在收购加拿大铝业公司时,因过高的价格和债务融资曾经历过破产风险。当铁矿石价格从峰值下降了三分之二的时候,市场开始担心这一收购行为的可行性,力拓的股票价格迅速走低。 其后,中铝经过谈判,达成了将以190亿美元的价格投资力拓的协议,以支持其融资。然而,由于力拓股价涨到了其底部价格的两倍,力拓决定拒绝中铝投资,取而代之的是以发行新股来融资。 可以说,基本上是中铝给了力拓一个免费的看涨期权。当出现一个更好的选择时,力拓就抛弃了中铝。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力拓的股价表现得还不错?
国际媒体一直在报道中国商品进口创记录的数额。数量的激增被理解为反映了中国正在经济复苏。事实上,国际金融市场把中国的复苏理解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前兆。这是推高世界各地股票价格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中国的进口主要是投机库存。银行贷款是如此廉价易得,因此,许多商品分销商的资金都用于了投机。第一波采购,是利用现货和期货价格之间的差价套利。这很聪明。由于大部分商品的价格曲线已经趋于平缓,而价格上涨导致的进口多是为了投机。由于有这么多中国投机者,他们的需求推动价格了的上涨,使得预期能在短期内自我实现。
很明显,中铝失利于投资力拓,让中国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当力拓看到其股票价格高涨3倍,它能以发行新股,以更低廉的成本筹集资金,用来支付债务。中铝潜在的财务损失还不只是这一点。更大的成本将来自进一步垄断的铁矿石市场。在撕毁与中铝的协议后,力拓立刻与必和必拓合并协商建立铁矿石合资公司。尽管这两个公司将保持独立的营销渠道,可联合生产机制使得他们能够在生产层面互相勾结,这将对未来铁矿石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铁矿石市场一向对中国很残酷,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自身系统效率低下。2003年之前的40年里,铁矿石价格在每吨20至30美元之间波动。世界铁矿石储备丰富,生产成本决定了其价格。2003年后,中国激增的需求使得铁矿石的价格超过了这一范围。合同价格翻了两番,接近每吨100美元的水平。在2008年,现货价格已经达到了每吨近200美元。中国进口铁矿石比欧洲和日本的总和还要多。铁矿石价格的暴涨已让中国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铁矿石价格飞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三大铁矿石厂商力量逐步集中。当然,中国对铁矿石巨大的需求是另一个主要原因。中国钢铁总体生产能力暴增,但并不集中。中国各地方政府一直痴迷于促进钢铁工业增长,这也是这一行业呈现四分五裂现状的重要原因。巨大的需求与众多小钢厂共存,为三大铁矿石厂商提高价格提供了完美的条件。这三大厂商往往抬出“现货价格高”这一原因,来搪塞为什么合同价格如此之高。但是,现货市场相对较小。他们可以轻易地通过减少供应,操纵现货市场价格。另一方面,中国众多的钢铁厂都要购买铁矿石,拼命生产,才能满足各级政府提高GDP的高要求——尽管漂亮的增长数字是以真金白银的损失换来的。中国钢铁行业的结构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由于钢铁需求崩溃,钢材价格大幅下跌。这理应导致铁矿石需求锐减。可是,激增的银行贷款让有了资本的矿石分销商们打起了储备矿石进行投机的主意。于是,又给了三大铁矿石厂商大展拳脚的机会。必和必拓与力拓的联姻,已经增加了它们进一步垄断的力量。尽管到目前为止,中国是最大的铁矿石买方,但是,中国并没有权力定价。全球经济衰退本应让中国在这方面受益,但是,由中国贷款激增,使得原本就很狂热的投机性融资需求变得更为疯狂。
中国属于资源稀缺型经济,进口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国际供应商正在试图利用这种局势,巩固自己的根基。但是,由于当地政府的保护,中国的买家相对较为零散。中国的贷款增长已经使过量的投机性需求更为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