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光华金融是国内最好的金融院所之一,当然难度也是最大的。本人是某财经类211院校考生,于2016年考入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专业,成绩还算不错,给大家讲一下我的学习经历。
我算是二战,一站也考的光华,很惨,决定工作,因为本科也还算可以,在帝都找了个某基金公司,待遇一般,而且氛围我不是很喜欢,老板属于那种很势力的人,而且价值观与我相差太多,唯利是图…………但是毕竟是老板,而且我算个新人,也没什么话语权。当然这也有我的原因,因为我本身就是个很闷的人,平时除了工作也没什么兴趣爱好,偶尔装装文艺,看看韩剧什么的。14年年底冒出了又重新考研的想法,但是也担心时间太长,以前学的都忘了,所以又把以前的书翻了出来,看了一下,感觉还可以,于是就又重新踏上了考研的道路,当然是变工作边考研。全心全意准备考研是15年学生放暑假的时候,那时候就把工作辞了,在北大旁边租了个床位,开始了一天天无聊的学习之路。学累了,就租了个北大的卡,没事就去北大逛逛,也算是很激励。
回到正题,考研四门功课,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综合。政治英语数学我就不提了,满大街都是讲这个的,都说烂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一个学习方法,没有什么好坏,没有什么对错,但是一定要坚持,这是最主要的。定的每天背多少单词,要坚持。定的每天做几篇阅读,要坚持。定的每天晨读几个小时,要坚持。定的每天做多少数学题,要坚持。除了坚持之外,方法也很重要,不要盲目的去凑量,考研并不是看你准备的过程中到底做了多少本题,而是看的你从这些本题里究竟有没有学到东西。
专业课431金融学综合,众所周知,光华的专业课不是一个难字就能说完的。包括三个部分,微观、统计、金融。首先考生要面临的是如何去选的问题,三部分差别还真的挺大的,很多考生会有抱有一种天真的想法,就是全学,考试的时候看哪个简单做哪个。这我只能呵呵,两部分就已经够瞧的了,全学的话无异于浪费生命。我选的是微观+统计,理由是喜欢。我平时也比较喜欢中微的一些书,范里安、尼克尔森的书本科我就自己看过一些,虽然懵懵懂懂,但是还算有感觉。我最主要看的是三本书,范里安打了中微的基础,主要刷平新乔的课后题,最后又翻了翻朱善利的书。至于网上的很多版本什么的我都没管,我觉得不管你看什么书,只有知识点够全就可以了,前期是你知道光华考什么。除了书之外我看了中微的笔记课件,刷了96年-15年的所有真题,大部分都有答案,这些资料我也给大家整理好了,一会会细说。微观总内容来说的话主要有:需求(无风险和有风险);供给;需求供给的结合(局部均衡);博弈;其它(应用例子);一般均衡(一般均衡、公共品等)。统计看的稍微多一些,茆诗松的书打打基础,武神和古神计量经济学做主要参考,主要是刷题,最后看了看李子奈的计量和安德森的商务统计。统计和计量的知识其实脉络十分清晰。很好把握。首先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这是基础部分。只用从第五章开始看。内容包括:统计量及分布(重点是三大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内容与计量经济学部分有重叠)。看的书比较多,其实我都想看,无奈时间精力不够,北大出题没有什么太多的套路,甚至有一定运气成分所在,这也是为什么应届生一年就考上的很少,甚至没有,因为看的太少,做的不够多。但是幸好去年给的分都还可以,有个大神专业课考了138分,准备复试的时候还准备跟他套近乎呢,结果考上之后发现也是个屌丝。去年的数学也是坑了不少人,很多学生考不过100,但是考上的基本都在130以上,这也确实区分了很多考生,不管难易程度如何,都有能考148+的(道口好像有一个数学大神)。
总的说来,专业课没有太多的捷径,很多考生说去报辅导班什么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你讲重点(但是他们的重点不一定对),然后给你答题(很多题没有答案你也不会)。如果你有了资料,那你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和可以给你讲题的人。不要去相信辅导班的包括,能包括光华的辅导机构世界上还没有!
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资料,也是我考研的时候看的,大家喜欢就看看,不喜欢就算了,我只能说我考上就是看了这些资料,但是你看了能不能考上,这个我保证不了。
这就是所有的资料,顺序是先看考研提纲(这是我考上后整理的),--微观和计量的笔记--历年真题--蓝鲸侠的笔记整理的水平是相当高的,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做题吧,我刚建了一个群,大家要是感兴趣就加群(四五四五零四九零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