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58 发表于 2016-10-25 22:41 
什么叫“你看不懂原文应有的前提”?
为什么使用机器之后,总投入要不变?
麻烦你去通读《资本论》而不是读了一段就忘记全书了。
什么叫预付资本懂吗?
在一段周期内,资本家用作资本的是一个固定的量,这个量分为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
资本家使用机器或者不使用机器,只是其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
作为资本的死劳动可以沉淀着更大量的劳动过程,所以在其转移其自身价值时,活劳动的投入可以更少。但是,尽管活劳动投入更少了,总产出却可以增加。产出增加丝毫不代表价值增加。因为活劳动比例的减少绝对地导致利润率的降低,从而价值实际上是减少的。
很难设想一个黄鱼脑袋怎么可能明白这些高深的理论。
举个例子,众包快餐和众包造车。
只要竞争处于同等水平上,资本家无一例外地趋向于去做众包快餐,因为快餐的利润更多地来自于劳动力的投入,从而其可以获得更大的剥削率,而造车需要投入巨大的不变资本,从而同等的产值其实是由更多的不变资本转移进来的,这直接导致了剥削率的降低。
现在,两个部门相互交换,都把产量扩大一倍,从而表面上市场出清,但在实际上,成交上却并不可能出清,因为不变资本投入更大的重工企业,其产量扩大一倍,劳动力投入是可以不增加的,但快餐这样的服务业只能依赖于劳动力的增加使用度。
劳动过程的不同,必然导致等长或者说等量劳动过程交换完毕后,多余部分的劳动过程不处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所以,价值要完成,必然就是已经的成交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当整个社会的全部产量或者价值都在增加,那么其相对于全社会总体劳动过程这一抽象价值标准的价值当然就是减少了。
马克思在例子中枚举了纺纱织布,而不是汽车制造或者制作盒饭。
实际上,不论市场如何变动,全部产品相对于劳动,只要全部产品其产量增加,那么其相对于劳动的价值就是降低,而如果某一部分的产品没有出清,那么相对于其所投入的资本来说,同样是价值的降低,这里,注意,资本不过是一种劳动过程而已,这一“过程”在李嘉图那里就已经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