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楼主强调的是不是只有出书了才能代表学术水平,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就未必得到承认?要是这样的话,那是有些道理的。
因为国内刊物单篇文章的字数要求一般都不允许超过3、5千字,《经济学季刊》最多也不允许超过15000字。但是现在一篇经济类硕士论文的字数要求都不能少于3、5万字,可想而知一篇刊物上的文章能写出多少东西?
在经济学史上,除了科斯等少数几个人是靠论文成就了事业并出名之外,真没有几篇短论文非常著名。
相反,在自然科学方面,比如物理学,一篇几千字的论文就有可能够达到某一领域的领先水平。例如爱因斯坦,其重要成果就是发表在刊物上的一系列论文。要想取得这些学科的博士,从论文的字数来讲,写个万、八千字的论文足矣。
正因为此,把经济学类刊物连续10、20年的文章都枪毙了不会误杀几个人。反之,要是对物理学刊物也这么下手,那就血债累累了。
更何况,在国内,前几年(现在还有很多)经济类刊物发表作者的文章不但不给稿费反倒要向作者收取不菲的“版面费”。这有多么荒唐,其刊物创办的初衷和目的不能不受到怀疑。
也正因为此,发在其上的论文的学术水平的可信度就不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