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5090 11
2007-04-18

1.生产成本与交易费用的区别在哪里呢?

回复

对这两个名词概念的界定涉及到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的区别。

新古典世界是一个零交易费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出发,研究最多的是生产成本问题:成本既定,如何使产量最大化;产量既定,如何使成本最小化。生产成本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显成本是指企业家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成本是指企业家自己拥有且投入生产过程的那部分要素的总价格,这涉及机会成本。

科斯在《企业的本质》一文中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导致现代企业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肇始,从而,也使新古典厂商理论与现代企业理论分道扬镳。

新制度经济研究的是一个交易费用为正的世界,其集大成者威廉姆森继承并拓展了科斯的思想,指出科斯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交易费用精细的界定。因此,他用资产专用性、交易的频率和不确定性来度量交易(称交易三维度),事实上,也解决了交易费用的界定问题。由此出发,威廉姆森指出,制度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而产生的,最优的制度是安排应该使交易费用最小化,其思想又被称为“比较经济制度分析”,而交易费用被比喻为“经济世界的摩擦力”。

到目前为止,对交易费用并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也导致学界误用、滥用这一概念(凡是解释不了的费用都归结为交易费用)。较权威的界定主要有三种:(1)以科斯为代表,将其归结为发现价格的成本,寻找交易对象并与之签约的成本,以及监督和执行契约的成本等。威廉姆森又进一步将其分为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2)以阿罗为代表,将其界定为制度的运行成本;(3)巴泽尔将交易费用定义为界定、维护和交换产权的费用。(见《产权的经济分析》)。

2.请教!!!遗产均分制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

(中国家族企业)几乎不可能建立跨越几代的稳固产业,因为他们不足以应付未来的家庭争吵,最终难逃资产被分拆的结果。”企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和获得长期投资的流动资金,到了必须扩张的阶段时,家族企业的这些束缚就会使它在非家族企业的竞争中陷入困境。均分财产的过程实质上是生产能力的下降。这些财产之间本身是关联的,其价值要比均分后的价值大得多。长子继承制式的家庭产权安排财产和财富的积累呈直线式上升,它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而均分制家庭产权安排的财产和财富积累,在父辈手中可能上升,但到顶点均分财产后又下降。同时,遗产均分制度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在长辈有许多财产转移给下代的情况下,子女缺乏激励从事人力资本的投资。

请教我国家族企业是否适用长子继承制度?家庭财产分配制度对破产法的制订有怎样的影响?求相关案例!!!

回复

个人以为家族企业不适用长子继承制,更不适用财产均分制。下面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主要是契约理论)给出理由,并提供一个历史案例。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产权结构安排对当事人的激励效应,以及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一.家族企业的长子继承制与封建社会的世袭制:企业契约观

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家族企业,皇位是家族成员争夺的主要财产。长子继承制是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具有强关系约束。权力的高度集中能保证政权的稳定,即家族企业的延续,避免因权力的分散配置而带来的“敲竹杆”风险,同时节约重新界定产权、分割财产而引致的交易费用。但如果继承者昏庸无能,则会加速政权的瓦解(家族企业的消亡),因为这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偷懒,“在其位不谋其政”等。此外,长子继承的合法性在其出生时就注定了,因此,这同样不利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个人以为,这种选贤任能的激励机制的缺失,是封建王朝跳不出“其行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的主要原因,也是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财产均分制:市场契约观

(一)物质财产的均匀分配

上面提到,财产的均匀分配会带来高额的产权界定成本,如各方多次讨价还价导致难以达成一致协议,甚至发生流血冲突等暴力事件。另外,家族企业是一种团队生产,家族成员各自拥有的生产要素(财产)对联合产出都是不可或缺的。财产均匀分配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保证联合产出的最大化。企业的本质是一系列契约的扭结,即用一个长期契约代替一系列短期契约,在内部通过权威配置资源,从而节约多次谈判带来的交易费用。财产的均匀分配,似乎使之前的集中签约又回到分散签约状态,无形中提高了交易费用。另外,根据新产权学派的企业理论,如果资产是严格互补的,则所有权的集中配置远优于分散配置。比如,某家族有甲、乙两兄弟,各自分得一半的财产,由于财产高度互补,如果之前兄弟间不和,则会相互“敲竹杆”,导致联合产出为零。

(二)股权的均匀分配

物质资产的难以分割性有时决定了财产难以在严格意义上平均分配,因此,将全部财产根据市值折合成货币收益,并将其股权化,是一种解决方案。但股权的配置又牵扯到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问题。如果某家族的子孙众多,这必然导致股权高度分散化,提高了董事会的决策成本:各方谈判力相当,导致难以集中决策。这类似市场的分散决策。

三.家族企业如何走出“家族纷争”的困境

个人以为,当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创立者应当主动退出,从外部引入职业经理人,并形成健全的内部制度安排。家族财产权的配置既不能高度集中,也不能高度分散,应在二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这类似于威廉姆森所说的“关系契约 ”,即采用一种类似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混合形式。当然,这里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家族财产的分配问题,其实,家族财产的分配更多带有伦理道德和情感因素。下面提供的案例可以从某一侧面加以说明。

四.家族财产分配制对破产法制订的影响

由于本人不是法律出身,对这方面并不了解。这可能主要与家族财产的抵押担保作用相关,其中恐怕又涉及到财产的通用性与专用性。

五.一个历史案例:浙江宁波“天一阁”

天一阁,明嘉靖时堇阝县人范钦藏书阁名。作为藏书阁,本没什么特别,但借用清代学者阮元一语“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家,唯此子然独存”。如果藏书阁也可以看作一个特殊的家族企业(当然不具备生产功能),那么,其财产分割安排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为藏书阁的创立者范钦临终时,把家产分为两份。一份是白银万两,一份是天一阁及数万卷藏书。然后把大儿子范大冲和第二个儿媳妇(次子大潜已故)叫到榻前,任让两房后代选择。长子范大冲继承了天一阁。为遵奉先辈“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初衷,范大冲又为后辈制定族规,又拨出部分良田,用田租的收入保养藏书楼。需要指出的是,天一阁虽由长子继承,但这恐怕更多涉及伦理道德因素(可能是古人的孝心使然),因为从经济人理性的角度来说,管理藏书阁的成本(防火、防盗等)远大于收益(除了个人声誉外,基本没有货币收益)。这个例子或许不具有代表性,但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就这个话题进一步探讨。

参考书目:杨瑞龙主编《企业理论:现代观点》

杨其静《企业家的企业理论》

余秋雨《风雨天一阁》

3.帮忙理清新制度经济学的脉络

想向各位请教一下:不完全契约理论,产权理论,新产权学派,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等的关系,快被搞晕了,还请各位不吝赐教

回复

你所说的都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支,只不过名词概念不同而已,有些实质是一样的。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包括:产权理论(又称产权经济学),企业理论,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又称交易费用理论),新经济史学和新政治经济学。

产权理论,又称产权经济学,这主要是指科斯和阿尔钦开创的,他们用剩余索取权定义所有权,核心是研究剩余索取权的配置问题。

契约理论根据假设前提不同分为完全契约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

两者的共同假设是信息不对称,不同之处在于完全契约理论假设当事人完全理性,在委托代理框架下分析委托人如何设计一套最优契约来激励代理人说真话和不偷懒,从而最大化自身利益,故有时又称委托-代理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

不完全契约理论主要是指格鲁斯曼、哈特和莫尔开创的新产权理论(学派),不过,有时也把威廉姆森开创的交易费用经济学(TCE)并入其中,因为二者都假设当事人有限理性和存在机会主义,同时都关注资产专用性问题。不同之处在于新产权理论用剩余控制权定义所有权(这也是与产权理论的区别),强调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对事前关系专用性投资的激励问题,而交易费用经济学主要强调对事后关系专用性投资的治理问题。

新经济史学主要是将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经济史研究,代表人物为诺思,福格尔等。

新政治经济学主要是指布坎南,塔洛克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等。

不明白之处参阅:(美)弗鲁博顿,(德)芮切特 著《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

杨瑞龙教授主编《企业理论:现代观点》

4.如何用企业理论相关知识去解释59岁现象?(考博试题)

这是辽宁大学的一道07考试题,欢迎大家讨论!

回复

权力结构集中又缺乏监督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个人以为,关键还在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约束。为什么要在离职之前狠很捞一把呢?这其中可能与个人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称有关,如果企业家/经理人在事前进行了关系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而事后这种投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即人力资本价值面临“敲竹杠”的风险,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作出这种选择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人力资本的产权天然属于个人,只能激励,不能被压榨.

相关理论参阅哈特为代表的新产权学派的GHM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4-18 15:23:00
谢谢版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8 19:43:00
希望大家多发原创帖子,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去关注生活。在理论探讨与现实对话中,感受制度经济学的魅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4 20:44:00

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3 02:08:00
受教了,不胜感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6 13:48:00

一楼:“生产成本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显成本是指企业家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成本是指企业家自己拥有且投入生产过程的那部分要素的总价格,这涉及机会成本。”

请教,显成本是指“企业家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有没有体现“机会”的含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