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然而,由于起点低、底子薄,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有关方面预计每年会新增300万名儿童,学前教育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放开“二孩”拷问着幼儿教育,需要幼儿园及时作出应对改变。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5%,比5年前提高了24个百分点,比‘十二五’规划中60%的目标高了15个百分点。但同时还有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困难家庭儿童和残疾儿童等,他们中的大部分因经济困难、资源短缺而处于“入园难”困境。
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下,学前教育资源必然更紧张,压力将更大。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公益普惠”程度较低,民办幼儿园占比过高,“公办民办并举”格局尚未形成,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成了“一(学)位难求”的稀缺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在当前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鼓励“全面二孩”的形势下,加强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下大力气、着力补上学前教育资源的短板,既是百姓关注,也是国家发展与和谐稳定的需求。
业内研究人士指出,首先要把人口变化和教育结合起来,做好学前教育规划,合理布局学前教育机构;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举办幼儿园,采用ZF购买的措施来扶持民办幼儿园,还可以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在有条件的小学附属办学前班;多种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学前教育教师的招生培养,推行学前教育特岗计划和支援计划等。
其次,建立灵活开放的办园体制,以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除了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公办园,特别是利用公共财政大力推动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同时,要利用好已有存量,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的发展。
专家指出,发展学前教育,除了要大力扶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建设,还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