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将努力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 郭晨凯 制图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央行26日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9)》表示,央行将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9》全文: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9》封面及目录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9》正文、专题及附录
报告显示,央行将努力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需要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充分发挥特别提款权(SDR)的作用,由IMF集中管理成员国的部分储备,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维护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的能力。 报告同时强调,应强化中央银行救助职能,建立危机快速反应机制。必要时扩大中央银行可救助金融机构的范围,并赋予中央银行相应的监管权。 报告称,要建立快速、灵活、有效的金融稳定操作框架。中央银行应掌握多种政策工具,当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困境并威胁金融稳定时,可适时调整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期限、交易对象、交易条件等,以满足危机时期迅速增加的流动性需求。建立满足商业性金融机构融资需求的有效机制,消除其"接受救助会导致名誉受损"的顾虑。当问题金融机构难以通过市场化方式获得融资时,应允许中央银行视情况向其提供额外资本或阶段性持有股权,以避免金融机构大规模倒闭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冲击。 报告表示,央行要进一步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有效发挥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的作用,加强跨行业、跨市场监管。同时,健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评估,提高检测、分析和预警能力。增强金融体系的逆周期性,提高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加强金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完善系统性风险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应对机制。适时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安全网,切实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定。 此外,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发挥其在维护国际和地区金融稳定方面的作用。加强对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监督,健全国际储备货币发行调控机制。增强对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的监管,提高金融市场和各类金融产品的透明度。(苗燕)
==专家解读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
余永定:用新国际储备货币代替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最核心问题
正在参加联合国“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及其对发展影响高级别会议”的余永定说,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是导致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不稳定、不平等和通缩倾向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
余永定说,用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代替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最核心的问题。在本轮危机发生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缺乏动力。伴随着危机的发展,很多国家都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他认为,货币体系改革在经济和金融方面都是可行的,目前的主要障碍是发达国家的政治意愿。【详细】
==聚焦2009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央行报告再提特别提款权 改革国际金融体系
周五,中国央行在其全文公布的《二00九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再次提到了特别提款权(SDR)。 【详细】
央行:引导和规范大小非 择机推股指期货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9》。针对新形势下证券业和资本市场需要关注的地方,报告指出,今年将有大量“大小非”解禁,因此需要引导企业选择融资时机和规模,规范减持行为,通过合理调节市场供求维护股票市场稳定。【详细】
央行报告指出适时启动融资融券试点应做好应急预案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9)》指出,我国应在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基础上,积极稳妥、适时地启动融资融券试点工作,做好市场交易出现异常时的应急预案。【详细】
央行报告提醒银行防止盲目放贷
央行26日傍晚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9)》提醒说,当前银行业需要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既要避免盲目惜贷,也要防止盲目放贷,积极防范信用风险。【详细】
央行建议保险行业增加股票投资主体
昨日,央行公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9》全文,其中建议保险行业应增加债券投资品种和比例,增加股票投资主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