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6-9-19 19:50:49
wzwswswz 发表于 2016-9-19 17:34
我们相信,楼主一定是学过代数的,一定是接触过形如“2x=3y”这样的数学表达式的。
“2x=3y”这个数学表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建立在譬喻的基础上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二节中论述了他的劳动价值论,仔细考察马克思的论证过程,我们会发现,马克思把他的论述,建立在譬喻的基础上。



什么是譬喻,通俗地讲,就是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为了帮助人们理解某些事物的特点,不是直接说明和描述这个事物本身,而是借助说明和描述另一个和该事物在某些方面在人们的思想中具有相似性的事物的特点,来说明和描述该事物的某些特点。比喻或者打比方的使用,一般在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在经济学的著作中,也被经济学家经常使用,比喻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它能帮助人们理解某事物的特征。


但是,在应用比喻的时候,一定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比喻的过程中,被拿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和作为本体的事物,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而并非是一种事物。这两种事物,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而不是具有完全一致的性质。我们也可以打个比方,我们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小船和月亮在“弯弯”这一特点上具有相似性,但是,我们都知道,月亮的“弯弯”和小船的“弯弯”,绝不是一回事,同时,我们也知道,我们并不因为小船和月亮都具有“弯弯”的特点而把小船和月亮当成完全相同的事物来看待,并且通过研究月亮的性质来说明小船的性质,或者用研究小船的性质来说明月亮的性质。因此我们说,运用比喻,只是帮助我们认识某一事物的特点,而并非是能准确地描述和说明某一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只是是帮助理解,而非是用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来代替对另外的一种事物的理解。


而马克思在论述他的劳动价值论的时候,就错误地把他的论述过程建立在了譬喻的基础上,并根据此譬喻得出了他的结论,也就是说,马克思是用喻体所具有的特点,来说明和喻体完全无关的本体的特点,他的理论试图用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来代替我们对另外的一种事物的理解。这样,我们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不是科学的理论了。


那么,马克思是怎样地把他的劳动价值论的论述建立在了譬喻的基础上?请我们一起来考察马克思的论述过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中指出,商品是一个二重性的东西,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负担物。什么是交换价值呢?马克思说:“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别的一种使用价值互相交换的数量关系和比例”,因此,“交换价值的公式是:20码麻布=一件上衣”。这个公式,被马克思称为“简单价值形态”,它是马克思在说明交换价值并论述商品价值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一个公式。


好了,此时,我们就会看到马克思是如何把他的论述建立在了譬喻的基础上了。20码麻布=一件上衣。其实,究其实质来说,就是一个譬喻的说法。它本身只是一个喻体,而非本体。请大家注意我们的分析,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一个人拿着20码麻布和另外的一个人的一件上衣交换,也就说,一个人拿20码麻布换来了另外的一个人的一件上衣,这个现象,就是20码麻布=一件上衣的本体。换句话说,马克思把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人拿20码麻布换来了另外的一个人的一件上衣”这个交换过程,用数学等式对之进行了描述和说明,一个人拿着一件东西和另外的一个人的东西进行交换,在马克思看来,这两个交换的东西A和B之间,就具有了好像数学中的等式“A物=B物”一样的关系。因为,在马克思看来,如果这两个东西不具有如数学等式“A物=B物”一样的关系,这两个不一样的东西是如何能交换成功的呢?


有了“A物=B物”这样的一个数学关系,马克思开始了他的劳动价值论的论证。既然两件东西的使用价值无法比较,但“A物又要=B物”,那么,在A物和B物后一定有一样东西相等,如果没有这样相等的东西,“A物=B物”这个等式就不能成立,A物和B物就不能交换。于是,马克思找到了A物和B物后完全一致的性质相同的、又可以进行量化的东西:抽象的人类劳动。于是,劳动价值论就建立在了马克思对经济现象的譬喻的基础上,这样,马克思就拿着喻体的特点,来说明和描述本体的特点了!

而马克思的20码麻布=一件上衣的价值公式,在某些人眼里,是马克思对经济现象进行的抽象而得出的结论,其实,仔细考察具体的经济现象,我们就会发现,马克思得出它的价值公式,并不是对现象的抽象,而是把复杂的现象简单化后得出的一个说法。我们知道,一个东西能够和另外的东西进行交换,具有一定量的关系和比例,是受很多实际的条件限制的。比如,要受这两件互相交换的东西的数量的限制,比如要受这两件东西的供求关系的影响,比如要受和这两件东西有关的其他商品的数量的影响等,如此众多的影响和限制的存在使一件商品和另外的一件商品能以一定的比例和数量关系交换就具备了多种和复杂多变的原因,因此,要正确分析一件商品和另外一件商品的交换比例的形成,不分析限制其形成一定的交换的数量和比例关系的众多条件,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而马克思呢?一个“20码麻布=一件上衣”,就把限制这些商品在交换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数量关系和比例的诸多原因彻底地弃之不顾了。在马克思看来,一个商品和另外的商品交换形成一定的数量关系和比例,只是因为“A物=B物”,而不是其他。


因此,我们说,马克思的“A物=B物”的价值公式,是首先把经济现象用数学等式来进行描述,这本身是一种譬喻,而这种譬喻,又让他忽略掉了影响商品交换价值的其他因素。而这样的论述过程,本身并不是抽象,而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是什么?是指在思想中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非本质属性。结合抽象的定义来看,马克思的“A物=B物”,并不是对交换过程中商品形成一定的交换比例的原因的本质把握,而只是对A物能交换B物借助数学等式所做的现象的描述。(当然,有些人把马克思的价值公式当成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也是因为他们是在知悉马克思的论述结果后,把论述结果套用在了价值公式上得出的结论,这样的做法,也违背了人类认识问题的基本思路。)这样的一种对现象用譬喻的方式进行描述,如何是对和商品交换比例形成的原因的本质把握呢?把问题简单化的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又如何能得出有关商品价值的正确结论呢?


我们可以再来考察““A物=B物”这个价值公式,我们说,这是马克思对现实经济活动加以简单化都得出的譬喻性的说法,而既然是譬喻性的说法,那么“A物=B物”这个价值公式,在现实生活中,就根本不会存在。我们在把“A物=B物”转换成日常语言的时候,我们只会说,我用几件A物换来了几件B物,而绝不会说,我手中的A物等于B物,或者说,我用来交换B物的A物和B物价值相等。因为我们都知道,实际的交换过程的发生,并不是因为两物的“价值”或者“价格”相等,而是因为我觉得“我的A物的价值大于B物或者至少等于B物”。仅仅因为“A物=B物”,交换是无法进行的。生活中的经济事实,也告诉我们“A物=B物”只是一个人们头脑中的譬喻的说法,而不是实际存在着的事实,“A物=B物”这样的价值公式远离了现实的经济生活。


马克思在譬喻的基础上构建了他的劳动价值论,这样,就使他的劳动价值论犯了这样的逻辑错误。首先是倒果为因。“A物=B物”即使存在,也是因为交换成立后,人们才会在脑海中在思想上用这样的譬喻形式的数学等式来描述两件商品之间的关系,而在马克思看来,只是因为“A物=B物”后,两件商品才能交换,交换才能成立。按一般的经济事实来说,交换是因,交换后表现出来的“价值”关系(我们不说相等)才是果,没有这样的交换,就不会有这样的价值关系“果”的存在。马克思恰恰是犯了倒果为因的错误,把“A物=B物”当成了交换能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原因。其次,马克思似乎故意混淆了两类完全不同的问题,读马克思的《资本论》,我们看不到人类到底为什么而交换,我们只看到了,因为“A物=B物”人们才进行交换。而再仔细分析马克思的“A物=B物”这一价值公式,我们知道,在马克思那里,他是用该公式来论述不同的商品能以一定的数量关系和比例来交换的原因的,而不是论述交换为什么能进行的原因的。而马克思却似乎忘记了,“交换为什么能进行”和“交换为什么能以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和比例进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他用解释“交换为什么能以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和比例进行”代替了对“人类为什么要进行交换的原因”的解释。而一旦我们清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以上逻辑错误,我们就会明白,用所谓的劳动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绝对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结果。


庞巴维克在《资本与利息》中批判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述过程,他说,马克思论述的第一步,因为在交换中,两件商品是彼此相等的,所以它们二者必定含有数量相等的一种共同元素,交换价值 的原则必然包含在这个共同元素里。庞巴维克评论马克思的第一步说“第一步理论还可以过得去”。庞巴维克的这一论述,说明他对马克思的第一部论述也是有意见的,有什么意见,在《资本与利息》第三编第九章《独立的效用:起源于法律的假定》中,庞巴维克隐约地表达类自己的看法:他说:“这样,资本的纯效用就要被贬入它从未曾挣脱的领域——这就是假定、比喻的领域,正像巴斯夏曾非常正确地说,这种假定或者譬喻常常会使科学走入歧途”。而马克思论述的第一步:“两件商品是彼此相等的”,难道不是一种思想上的譬喻吗!而这种譬喻,也是庞巴维克对马克思论述第一步的支持有保留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把自己的学说建立在譬喻的基础上,能是一种科学的做法吗?做法的不科学,结论的正确与否就不是要讨论的关键问题了!当然,歪打误撞、做法错误但结论正确的情形在科学史上比比皆是,但作为经济学大师的马克思会承认其做法的不科学说自己的做法是歪打误撞来维护其结论的正确性码?


草作于2015年4月23日下午于从吾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9 22:36:36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6-9-19 19:45
马克思的“一夸特小麦=a? 铁”也不是在表示“一夸特小麦商品”等于“a? 铁商品”,而是在表示“一夸特小麦 ...
“一夸特小麦=a? 铁”本身只是一种形式,是交换比例或者说交换价值的表达方式,这个表达方式的背后,是“一夸特小麦商品所代表的东西”等于“a? 铁商品所代表的东西”,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就需要对它们作进一步的分析。
以你的“一个五块钱的西瓜,和一个五块钱的馒头”为例,按照马克思研究的逻辑进程,一个西瓜五块钱和一个馒头五块钱都应该是排除了“供给和需求对市场价格发生的那种一时的影响”,因而是供求平衡下的价格,也就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所趋向于的那个“平均价格”。
现在我们假设,生产一个西瓜和生产一个馒头所需要耗费的劳动(包括耗费在生产这两种商品所必需耗费的生产资料上的劳动)并不相等,前者多于后者。那么在两者都卖五块钱的情况下,一部分既会生产西瓜又会生产馒头的人就会选择生产西瓜而不生产馒头,这样,西瓜的供应就会增加,而馒头的供应就会减少,从而会引起西瓜价格的下跌和馒头价格的上涨,直到两者的价格之比与趋近于两者所需要耗费的劳动之比时,两者的供应量才会与需求量达到平衡并保持相对的稳定。
也就是说,生产西瓜的劳动如果多于生产馒头的劳动,那么即便两者有相等的价格(例如都是五块钱),那也不绝可能成为必然的趋势。所以,如果两者相等的五块钱的价格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所趋向于的那个“平均价格”,那么这一定是因为生产它们所需要耗费的劳动是相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9 22:37:18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6-9-19 19:5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建立在譬喻的基础上
一夸特小麦如果可以与a? 铁相交换,那么一夸特小麦与a? 铁这个比例就是小麦与铁相交换的“交换比例”,也就是以铁来表现的小麦的交换价值。这样一种交换比例或者说交换价值,如果用数学方式来表达,就可以表达为“一夸特小麦=a? 铁”。
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交换)比例,我们可以用日常用语来表达:1美元兑换6.6693人民币,1人民币兑换0.1499美元,等等。如果我们采用数学方式来表达,也可以表达为“1美元=6.6693人民币,1人民币=0.1499美元”(http://www.silver.org.cn/wh/20160722106632.html,第一白银网)

按照楼主的逻辑,把1美元兑换6.6693人民币表达为“1美元=6.6693人民币”,把1人民币兑换0.1499美元表达为“1人民币=0.1499美元”等等,都是譬喻,因为“1美元=6.6693人民币”一定不是1美元那张纸等于1元人民币那张纸的6.6693倍,而是1美元那张纸或硬币等等所代表的东西等于1元人民币那张纸或硬币等等所代表的东西的6.6693倍,这与用“一夸特小麦=a? 铁”来表达小麦屿铁的交换比例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既然“一夸特小麦=a? 铁”是一个譬喻,那么“1美元=6.6693人民币”“、1人民币=0.1499美元”等等,当然也都是譬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0 02:07:08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6-9-19 19:45
马克思的“一夸特小麦=a? 铁”也不是在表示“一夸特小麦商品”等于“a? 铁商品”,而是在表示“一夸特小麦 ...
说得好,这个公式本来就是代表的两个商品的价值量的。既然是两个商品的价值量相等,那么,又如何从价值量相等的两个商品,直接推导出价值量背后的东西——劳动量相等呢?这个朴素的逻辑上的跳跃,马克思是如何完成的?

说的通俗一点:一个五块钱的西瓜,和一个五块钱的馒头,都都卖五块钱,是不是因为它们背后有相当的大小的劳动量?wzwswswz  ,你说说!
1,大巴里面有东西,高铁里面有东西,动车里面有东西,面包车里面有东西,出租车里面有东西

-----------除了车厢之外,还有其他的东西,相同的东西。

---------是啥东西呢?




2,显然,在“价值”还没有出场亮相的时候,是不会讨论“价值和价格的比例”的。

就好比说,新生刚刚入校,这种时候,不讨论他们的学习成绩、毕业成绩。


在这里,马克思是引出“价值”概念,让“价值”亮相、出场。


那么,所谓相同的东西,是指“劳动”,而不是“劳动量”,是定性而非定量。



1单位小麦值2单位鞋油,3单位铁,8单位鸡蛋,。。。。。这里有相同的东西
-------意思是说,除了使用价值,那还是价值。

------------意思不是说,除了使用价值,那还有价值量的相等。





男厕所里,女厕所里,有相同的东西
--------难道这是说,尿量相等?人数相等?



你的智商太低下,心眼子太偏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0 02:18:38
在小学校里,孟子的学生,和学生们不同,和老师相同。


老师,有男有女,有高矮胖瘦。


那么,孟子的学生,他和学生们不同。而学生们是人,难道孟子的学生他不是人了?

那么,孟子的学生,他和老师们相同,而老师们有男有女,那么,孟子的学生他又男又女?又高又胖又矮又瘦?





其实很简单,老师和老师相同,都是老师。学生和学生相同,都是学生。

但是,人人皆知的是,这里的相同,同样的东西,那并不是说,孟子的老师,和女教授相同,性别相同,体重相同,等等相同。



所以说嘛,孟子的学生,他的智商太低下,人品太下贱,文风太低贱。



假若大家仿照他的低下、下贱,则当他出门的时候,就问他:干啥去啊?

他回答说,买肥皂去。

大家就说:哦,这家伙买肥皂去,是准备把超市里面的各种肥皂,全部买回家里去,既然他要买这么多肥皂,买几万块肥皂,不用问啊,他们家里,里里外外,太脏太脏太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0 02:54:12
孟子的学生,你用这么下贱的智商,下贱的文风,那是不行的。

这个叫血口喷人,装疯卖傻,自残碰瓷。不叫文人,不叫学术。更谈不上学术性。


连文人都不是了。连学术都不是了。还谈什么深度、广度、学术性。


你拿块砖头,咔嚓一下,照你脑袋瓜子来一下,随手一抹,抹上点狗血,这就要碰瓷,打官司。

正经人,谁理你。登不上大雅之堂啊你。


下贱的东西,连学术殿堂的门槛,你都爬不上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0 13:17:23
“相同的东西”,“相等的东西”,“相同”和“相等”,

---------你好好看看,它们的词义,它们的差异。


孟子的学生,你还是小学语文的教师,你的汉文是怎么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0 15:47:42
wzwswswz 发表于 2016-9-19 22:37
一夸特小麦如果可以与a? 铁相交换,那么一夸特小麦与a? 铁这个比例就是小麦与铁相交换的“交换比例”,也 ...
1美元=6.6693人民币

呵呵,早就被人批得臭臭的东西,你又拿出来了?那个=  什么意思?这个公式是等式,还是比例式?是分数公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0 16:15:54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6-9-20 15:47
1美元=6.6693人民币

呵呵,早就被人批得臭臭的东西,你又拿出来了?那个=  什么意思?这个公式是等式, ...
这个公式表达的就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另外,在一个有两种货币同时流通的市场上,用1美元表示价格的商品,也可以用6.6693元人民币来表示价格,这两个价格就是相等的,也可以表示为“1美元=6.6693人民币”。

因此,不管你说这个这个公式是等式,还是比例式,还是分数公式,它都不是譬喻,不是打比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0 16:47:10
wzwswswz 发表于 2016-9-20 16:15
这个公式表达的就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另外,在一个有两种货币同时流通的市场上,用1美元表示价格的商品 ...
比喻不比喻,不是就1美元=6.6693人民币它说的。1美元=6.6693人民币  和一夸特小麦=A?铁,是性质完全一样的东西?


还有1美元=6.6693人民币是不是也代表了背后有相等的劳动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0 16:56:08
1993110 发表于 2016-9-20 02:18
在小学校里,孟子的学生,和学生们不同,和老师相同。
马克思说;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

所以这个价值就应当是一种不同于它与其他商品交换的那些不同比例的东西,是与这些比例毫不相干的独立的东西。一定有可能用一种极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不同商品间的这些不同的等量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0 17:01: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0 19:50:30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6-9-20 16:56
马克思说;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

所以这个价值就应当是一种不同于它与 ...
我把资本论有关内容,复制到这里,你来用你的眼观看,大家也来看看,如下:

以下转帖自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因此,交换价值好象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现在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


某种一定量的商品,例如一夸特小麦,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总之,按各种极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换。因此,小麦有许多种交换价值,而不是只有一种。既然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那末,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



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来说。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铁。这个等式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即在1夸特小麦和a铁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因而这二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二种物。这样,二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



用一个简单的几何学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为了确定和比较各种直线形的面积,就把它们分成三角形,再把三角形化成与它的外形完全不同的表现——底乘高的一半。各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也同样要化成一种共同东西,各自代表这种共同东西的多量或少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0 21:11:16
1993110 发表于 2016-9-20 19:50
死不要脸,臭不要脸。
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

即在1夸特小麦和a铁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

等同的东西。等量的共同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0 21:59:45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6-9-20 16:47
比喻不比喻,不是就1美元=6.6693人民币它说的。1美元=6.6693人民币  和一夸特小麦=A?铁,是性质完全一样的 ...
“1美元=6.6693人民币”在交换形式上可以是1美元的纸币或金属币与6.6693元人民币的纸币或金属币相交换,但其中真正相等的绝不是那几张纸或那几块金属,而是由这些纸或金属所代表的东西。至于这个相等的东西是不是劳动,对于我们现在的讨论来说完全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你已经承认了不同商品一定的交换比例是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达的,并且通过这个公式所表示的真正相等的东西并不是两种商品本身,而是两种商品所代表的东西。所以,通过这样的公式来寻找背后真正相等的东西并不是一个譬喻。

再说一点,“1美元=6.6693人民币”公式两端的都是纸币(广义的),而且是不同经济体的纸币,因此,这样一种比例的形成一定是有诸多复杂因素影响的结果,从而要揭示出这个比例是否最终代表着相同的劳动,是有相当难度的。
但是,既然纸币的兑换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来表达,那么金属货币的兑换当然也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来表达。比如,“1元金币=x元银币”。金币与银币的兑换比例当然也是经常变动的,但在长期的兑换趋势上两者平均的兑换比例也一定会趋向于与两者所耗费的劳动之比相一致。也就是说,表达两者长期兑换趋势的平均兑换比例的公式,所表示的两者背后相等的东西一定是劳动的相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0 23:01:05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6-9-20 21:11
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

即在1夸特小麦和a铁里面,有一 ...
转帖,马克思说:

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来说。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铁。这个等式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即在1夸特小麦和a铁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因而这二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二种物。这样,二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


转帖完毕。

马克思上述说法,合理,合乎逻辑。


没有问题吧小孟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1 08:13:28
wzwswswz 发表于 2016-9-20 21:59
“1美元=6.6693人民币”在交换形式上可以是1美元的纸币或金属币与6.6693元人民币的纸币或金属币相交换,但 ...
wzwswswz 的辩解,其实,只是说明和强调了一个事实:就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只在供求平衡时有效,只在最后的长期的平均价格比趋向于劳动比是才有效。他的辩解,其实,是在告诉我们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的巨大的局限性和非普遍性。

以此,作为和  wzwswswz  同学辩解的总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1 09:28:00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6-9-21 08:13
wzwswswz 的辩解,其实,只是说明和强调了一个事实:就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只在供求平衡时有效,只在最 ...
劳动价值论运用抽象法首先就要假设商品交换的供求平衡,或者说两者作用的相互抵消,在这种研究完成后,再来研究供求的不同作用。
就像牛顿力学一样,先要假设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得到了惯性概念,然后再来研究外力作用的情况。你能因此说牛顿力学只在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有效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1 11:09:36
wzwswswz 发表于 2016-9-21 09:28
劳动价值论运用抽象法首先就要假设商品交换的供求平衡,或者说两者作用的相互抵消,在这种研究完成后,再 ...
]呵呵,我虽然对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太通,但是,我确实知道一点,这一点,  是wzwswswz 不知道的。就是:不论外力怎么变化,物体在受外力的作用后,还是要遵循牛顿的运动定律的。当然,这是在地球范围内。但是,商品生产一遇到现实的供求关系,它就不遵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了,也就是说,劳动价值论在现实中失去了牛顿的运动定律一样的威力和效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1 11:09:59
wzwswswz 发表于 2016-9-21 09:28
劳动价值论运用抽象法首先就要假设商品交换的供求平衡,或者说两者作用的相互抵消,在这种研究完成后,再 ...
呵呵,我虽然对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太通,但是,我确实知道一点,这一点,  是wzwswswz 不知道的。就是:不论外力怎么变化,物体在受外力的作用后,还是要遵循牛顿的运动定律的。当然,这是在地球范围内。但是,商品生产一遇到现实的供求关系,它就不遵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了,也就是说,劳动价值论在现实中失去了牛顿的运动定律一样的威力和效用。

这就是牛顿和马克思的理论的最大区别和最本质的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1 12:42:22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6-9-21 11:09
呵呵,我虽然对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太通,但是,我确实知道一点,这一点,  是wzwswswz 不知道的。就是:不论 ...
马克思是先分析供求平衡下交换比例的决定因素,然后再分析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你没有看见后者,你怎么就敢断言劳动价值论只在供求平衡时有效呢?
就好比你只看见了牛顿的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而没有看见后面的定律,你就可以断言牛顿力学只在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是有效吗?

当然了,如果你的目的就是要否定马克思,你完全不用看马克思的书,就可以闭着眼睛下结论了。如果你想要否定牛顿也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1 13:07:02
1993110 发表于 2016-9-20 23:01
转帖,马克思说:

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来说。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 ...
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来说。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铁。这个等式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即在1夸特小麦和a铁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因而这二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二种物。这样,二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
1,马克思上述所说,是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的交换。亦即,马克思是在说,能够发生交换的交换。
假若今年市场上有小麦,100年后市场上还有小麦,则这2个小麦,就互不搭界了。

2,马克思上述所说,是产品之间的交换,是物物的交换。


3,在上述交换中,必定会出现等价交换,或者退一步说,完全可以视同为等价交换。即单位的社会劳动变成了一般等价物,并构成了任何的交换价值。


4,马克思上述论述,是考虑任一市场的物物交换。在任一的市场上,会出现上述结果。

马克思不需要考虑互不关联的2个市场。例如说,不需要考虑10年前北京市场有小麦,10年后南京市场也有小麦,那么,不需要考虑2个市场上小麦之间的关联、差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1 13:14:32
1993110 发表于 2016-9-21 13:07
1,马克思上述所说,是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的交换。亦即,马克思是在说,能够发生交换的交换。
假若今年市 ...
马克思先论述了交换价值,从交换价值当中,引申出价值。


那么,交换价值,发生在交换行为当中。也就是说,任意2种产品互相“见面”,“换位”,才导致了交换价值。


假若不能互相“见面”、“换位”的任意产品,那就连交换、交换价值都没有了,也就不需要考虑了。


那么,马克思就是说,凡是互相“见面了”、“换位了”的那些产品,那些产品之间,在交换完毕后,会出现等价物,等价物标定了任一产品的交换价值。所有产品的交换价值当中,有这种等价物,这种等价物,即人类的劳动的转化,即生产人类产品的那些劳动之转化。


换句话说也就是,假若1单位小麦=若干铁,1单位小麦=若干布匹,
那么,1单位小麦的社会劳动的量=若干铁的社会劳动的量=若干布匹的社会劳动的量
--------这个等式,是交换完毕后的结果,不是交换前的情况。这个结果,表明交换前的一定的合计的劳动量,在交换的过程中,发生了混合均匀,发生了迁移、分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1 15:16:20
wzwswswz 发表于 2016-9-21 12:42
马克思是先分析供求平衡下交换比例的决定因素,然后再分析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你没有看见后者,你怎么就敢 ...
wzwswswz说,马克思是先分析供求平衡下交换比例的决定因素,然后再分析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你没有看见后者,你怎么就敢断言劳动价值论只在供求平衡时有效呢?
[color=Red]就好比你只看见了牛顿的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而没有看见后面的定律,你就可以断言牛顿力学只在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是有效吗?


哈哈哈,他已经语无伦次了。我的原话:


呵呵,我虽然对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太通,但是,我确实知道一点,这一点,  是wzwswswz 不知道的。就是:不论外力怎么变化,物体在受外力的作用后,还是要遵循牛顿的运动定律的。当然,这是在地球范围内。但是,商品生产一遇到现实的供求关系,它就不遵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了,也就是说,劳动价值论在现实中失去了牛顿的运动定律一样的威力和效用。这就是牛顿和马克思的理论的最大区别和最本质的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1 17:15:08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6-9-21 15:16
wzwswswz说,马克思是先分析供求平衡下交换比例的决定因素,然后再分析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你没有看见后者 ...
你看惯性定律讲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有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在遇到外力后,就不再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远动状态了。就像商品交换中遇到供求不平衡时商品就会不直接按照劳动量来交换一样。按照你的观点,这不就是不遵循惯性定律了吗?不说明物体一受到外力的作用后,就不遵循牛顿学说了吗?也就是说,牛顿学说在现实中失去了它的威力和效用。
这难道不是你的逻辑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