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记者:
您刚刚也介绍了调查失业率出现了小的回升,现在5.1%左右,现在就业形势是比较稳定的,在去产能力度加大的同时为什么就业形势还是能够保持稳定?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刚才我也谈到了,调查失业率虽然略有回升,但总体是稳定的。具体数据目前我们还没有正式对外发布,争取尽快早一点发布。从数据看,还在5.1%左右,基本上变化不大,比较稳定。就业稳定是这两年中非常重要的成就,也是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就业稳是经济稳的压舱石,就业稳意味着收入来源有保障,消费者预期也比较稳定。
为什么这几年就业相对比较稳:
第一个原因,因为经济增长总体是比较稳定的,尽管GDP的增长率有所回落,但是我们还是保持中高速增长,而且增长所创造财富GDP的增量是扩大的,蛋糕是做大的。比如今年上半年GDP增长6.7%,去年上半年GDP增长是7%,增长速度看起来回落了0.3个百分点,如果按6.7%所创造GDP财富的增量,我们以前做过测算,按2010年不变价算,GDP增量比上年同期增量还多了230亿元人民币,这就意味着你要生产这么多财富,对劳动力基本需求并没有减少。
第二个原因,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有关系。近几年中国产业结构最大的变化是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去年三产比重中服务业占比第一次超过50%,这个转型对中国就业带来深刻的影响,整个经济体对就业的弹性是在增加的。因为三产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管是传统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业,还是现在的金融、物流等产业,很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增加的。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2012年到2015年这三年中,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带动的非农就业人数比2009-2011年多40多万。整个就业弹性是增加的。
第三个原因,跟人口结构变化有关系。中国这几年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是年轻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在下降,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近几年每年减少300到400万人左右,这意味着从供给方这个角度来看,劳动力市场供求压力有所减轻,这也是有利于调查失业率保持相对稳定的。
第四个原因,跟ZF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系。这两年ZF在深化“放管服”的改革,鼓励创业创新,包括对工商登记实行“五证合一,一证一码”,有利于各级工商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自主创业,1-8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将近30%,这说明对就业是有促进作用的。你刚才提到去产能的问题,我觉得是与ZF重视去产能过程中下岗职工和转岗职工的就业安置是有关系的。“去产能”是“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改革五大任务之首,为了去产能工作的顺利推进,相关部门专门提供了1000亿元人民币的安置培训资金,使转岗工人能够通过培训重新找到就业岗位。
就业形势之所以表现比预期要好,跟这几个方面是有关系的,既有经济运行本身内在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因素,也有积极就业政策的作用。中国经济包括就业形势今后一个时期还会继续保持稳定的。谢谢。
北京电视台记者:
最近数据看到,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是否能够说明目前去库存效果挺明显,夏天已经过去了,房价“秋老虎”的模式仍然开启当中,能不能点评一下城市房价持续上涨的情况?
盛来运:
首先我同意你的看法。现在去库存,尤其房地产去库存成效还是非常明显,8月末比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了51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减少得更多,住宅待售面积减少639万平方米。之所以两个数据有差距,是因为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有所增加。这次房地产上涨主要是住宅价格上涨比较多,销售比较好,所以有利于去库存,数据有积极变化。从累计角度来讲,今年以来连续6个月商品房库存在下降,刚才我也讲到一个数据,累计减少3000万平方米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讲,去库存成效是比较明显的。
关于房价的问题,刚才实际上我已经谈到了,有两大特点,一大特点是涨幅在回落,尤其是前期涨势比较快的一些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热点城市,目前在一些限购限贷政策的作用下,以及前期消费潜力集中释放了一批购房需求,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一线城市和少数热点城市的房价涨幅开始回落。
另外一个特点是,分化调整的格局比较明显。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尽管将来总体上房价涨幅趋于稳定,但是内部的结构性分化也会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城市中心区和边远地区、公园附近和非公园附近、大户型和小户型的房价,就会有明显差异。这也是市场内部结构优化的一个过程,只有分化和调整才能淘汰一些市场不需要的,增加一些优质商品房的供应,来持续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目前一线城市和热点城市推出了更多的市场化调控政策,采取了一些新的做法,比如加大土地的供应量,这有利于改善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商品房的供应,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谢谢你!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
我想问一个关于CPI的问题。8月份CPI数据低于预测,比上个月低了0.5个百分点,您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原因。对于下半年物价走势您怎么判断?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这个数据出来以后与市场预测有些差别,但是我认为客观反映了市场价格变化的趋势。CPI涨幅为什么回落了,比上个月回落了0.5个百分点,其中主要还是因为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今年一开始的时候,大家知道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些季节性因素影响,蔬菜和猪肉价格涨幅比较高。最近三个月随着天气转暖,市场供应增长,包括猪肉价格上涨以后,生产企业积极补栏,供求关系也有明显改善,菜价和肉价回落。再加上去年的对比基数比较高,去年8月份食品价格涨幅比较高,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6%,抬高了今年的对比基期。
我提醒大家一点,同比涨幅回落并不是说食品价格没涨,有些媒体报道,包括有些专家用的数据,价格在回落,以至与老百姓感觉不一样。实际上1.3%是同比涨幅的回落,要是看这个月价格跟上个月价格的变化还是要看环比,环比还是在上涨的。8月份CPI环比上涨0.1%,PPI上涨0.2%,要区别同比和环比的误用。
从下半年走势来讲,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保持稳定的态势。从食品价格讲,进入冬季,尤其是节假日的影响,会导致三四季度尤其四季度,食品价格上涨的概率大一点,这对CPI相对来讲有一个拉升。但是工业品的价格,PPI虽然降幅收窄,但还是负的0.8%。整个市场工业品供应充足,再加上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是维持稳定运行的格局。谢谢。
中国财经报记者:
刚才您也介绍过,8月份我国进出口数据增长非常快,尤其是进口增长由负转正,能否请您具体分析一下这背后的原因?谢谢!
盛来运:
商务部的发言人来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更全面,我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这个月的进出口确实有积极的变化,进口出口都回升,而且进口的回升幅度更大一点。首先一点还是国内外需求有积极的变化,从国外来讲,世界经济复苏虽然相对比较疲软,但还是在复苏,尤其是近两个月国际间的贸易量较前段时间有所改善,BDI指数即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8月份基本上是在700点以上运行,9月份已经达到800点左右了,而6月份基本上都是600点以上的区间运行。从国内角度来讲,中国工业在企稳回升,而且国内消费市场不错,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市场供求关系有所改善,内部需求也有所回升,带动了进口。这两方面原因是基本面的因素,是基础。
第二个方面,与中国ZF积极实施稳出口政策有关系。针对中国出口这几年连续下滑,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鼓励出口、支持出口的政策,主要是从改善服务的角度为进出口创造一些好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进出口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个方面,从出口角度来讲,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尤其是汇率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关系。从市场变化来讲,8月份人民币略有贬值,有利于出口,当然也有基数的问题,去年8月份出口是下降的。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所以出口有积极变化,但是不能盲目乐观,还是要观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巩固这个积极变化。谢谢!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我们看到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在短期内成功支撑了经济,同时这些投资也加大了一些中长期杠杆率,使未来可持续增长打上了问号,可以看到国有控股企业投资1-8月份增长21.4%,是民间投资增速的10倍左右。您觉得经济企稳持续到一定时间,给予我们足够信心,容许我们真正减少社会的杠杆率?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第一点,关于稳增长政策,最近指标改善确实与ZF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支撑有关系,但是稳增长的政策不等于通过单纯的扩大投资,大水漫灌来拉动经济。大家仔细看一看今年以来ZF出台的一些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很多都是既利于当前又着眼长远,而且往往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惠民生结合在一起的。很多投资是投向于短板的部门。投资企稳,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表现不错,1-8月份增长19.7%,比1-7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更多的投向于农林水、生态环境和科技服务等行业,这些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例如,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投资增长速度是41%左右,农业投资和水利投资超过20%,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增长将近30%,服务业的投资总体增长超过11%。
第二点,你担心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中国ZF一直高度关注的一个方向。我们就是要追求可持续发展,为了追求可持续发展,我们强调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更好地实现中国经济再平衡。前面我谈到积极变化,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消费结构在改善,“三去一降一补”取得积极进展,新经济加快增长,这都是有利于经济再平衡,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然有些问题确实要关注,杠杆率这个问题对某些行业来讲还比较高,正因为这样,“三去一降一补”中要积极去杠杆,而且取得了初步的效果。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率是56.4%,比去年同期低了0.6个百分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