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6年第37期 出版日期 2016年09月19日
在印度收购Paytm,成为蚂蚁金服国际化战略中重要一子:支付宝输出业务模式和技术标准,进行本土化,应对印度的金融监管,服务印度新兴的电子商务业
Paytm在支付宝的启发下,不断拓展线下,接入了本地生活服务的多个场景,在零售连锁店和一些街边小店都可以完成线下支付。
文 | 财新记者 张宇哲
“用手机里Paytm钱包的余额支付车费,司机不会损失零头了。以前顾客经常因为找钱太麻烦不付零头,一天下来也有不少损失。”在印度新德里的一个加油站,出租车司机Bharat告诉财新记者,每天已经有大约10%的顾客使用Paytm付款。
“大家都有智能手机,付钱方便,也可以降低收到假钱的可能性。”这个加油站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说。
Paytm被称为印度版支付宝,是印度最大的在线支付平台(类似于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目前Paytm已经覆盖了印度50个大型城市,正在成为一些城市家喻户晓的移动支付工具,包括印度人喜欢乘坐的“突突车”(一种三轮摩托),也能用Paytm支付车费。
这正是支付宝“传帮带”的结果。“过去一年,蚂蚁金服把中国和世界领先的Fintech(金融科技)技术和运营模式,整套分享给了Paytm。在印度,把支付和场景紧密结合且在此基础上未来能开展更多业务的,仅Paytm一家。”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印度国家经理陈彦介绍。
自从2014年登陆纽交所之后,在中国面临“天花板”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NYSE:BABA),开启了其全球化进程。对于其兄弟公司蚂蚁金服而言,除了在国内支付领域不断拓展各种场景、打造生态圈,国际业务也在范围和深度方面持续扩展。
来自蚂蚁金服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用户可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支付宝的服务。不过,在大多数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由于监管严格、金融服务较为完善,蚂蚁金服可以拓展的空间并不大。目前,在最为炙手可热的移动支付领域,阿里海外淘金的最大成果是印度版支付宝——Paytm。
2015年1月和9月,蚂蚁金服联合阿里巴巴对Paytm开展两轮投资,合计9亿多美元,占股比例40%。目前,Paytm用户数已经超过1.4亿,其中有超过1亿用户是自去年1月与蚂蚁金服展开合作后的新增用户。
相较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外资持股金融机构的谨慎态度,印度政府对外资投资金融机构的政策相对宽松,允许第三方支付平台49%的股份为外资所持有,对于全业务的银行还允许74%股份由外资持有。Paytm成为蚂蚁金服国际化战略中最有潜力、最受瞩目的合作伙伴。
“我们会在国际上每个市场挑选像Paytm一样的优秀伙伴。”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副总裁彭翼捷兴奋地表示,支付宝未来打算做技术标准输出,新兴市场的创业企业不用再从头开始做底层架构,包括弹性可扩容的云平台、风控系统、大数据应用。
近期,Paytm将再融资3亿美元。这轮融资由台湾联发科和其他投资者领投,对Paytm的估值较阿里巴巴前两轮投资时增长了1倍至50亿美元。Paytm的现有投资者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以及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也将参与。另外,中国综合企业和投资公司复星国际也正在与Paytm深入谈判。对于正在放缓的印度风险投资行业来说,Paytm是个亮点。
几乎同时,印度本土即时通讯应用Hike Messenger宣布,获得来自腾讯和富士康领投的1.75亿美元D轮融资。这意味着,腾讯也将打造印度版微信。腾讯旗下的财付通是中国仅次于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品牌。
未来,印度版微信Hike Messenger和印度版支付宝Paytm很可能将激烈地短兵相接。眼下,Paytm暂时领先一步。
Paytm崛起
Paytm的名字缩写来源于“Pay Through Mobile(移动支付)”,由不到40岁的企业家维贾伊·夏尔马(Vijay Shekhar Sharma)创建,总部位于离印度首都新德里只有20多公里的诺伊达。
与支付宝先有电商平台(淘宝)不同,起家于移动支付的Paytm是先有支付工具,2010年上线,2014年才开始发展电商。Paytm从手机充值开始,逐渐覆盖水电燃气缴费等;2014年推出基于手机终端的电子钱包。2015年11月,在蚂蚁金服的引领下,Paytm开始布局线下支付网络,逐步涉猎旅游和在线票务,并向线下的小卖部、街边摊、咖啡店、加油站等场景铺设;它还是打车服务软件Uber的独家支付平台。
目前,Paytm包括四部分:手机钱包(收付款、转入等)、付费(手机充值、电视、电费等)、订票(电影、飞机、公共汽车、出租车等)、购物(电子产品、服饰、厨具、家装等)。
在得到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之后,市场分析认为这家公司将成为印度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的四强之一。除了Paytm,印度电子商务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还包括亚马逊,以及印度电商Flipkart和Snapdeal,后两者也已分别推出了自己的支付系统Klickpay、Payzippy。阿里巴巴也参投了Snapdeal。
Paytm正雄心勃勃地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500亿卢比(约合7.64亿美元),成为印度最大的电子商务集团和金融服务集团。不过,Paytm并未把主要精力放在网络零售业务中,而是计划采取同阿里巴巴集团相同的策略,发展移动购物、支付、银行和保险等混合业务模式,逐渐扩展到全面金融服务。
与中国第三方支付遍地开花、有多达260多家支付机构相比,在印度持第三方支付牌照(当地的PPI牌照)的机构只有40多家,而且印度央行已放慢了发牌节奏(目前已暂停发放),其中Paytm占有74%的市场份额。印度政府的愿景是,在未来的10年至12年,把印度打造成一个无现金经济体,这意味着Paytm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Paytm的绝大多数商户为小商户,该公司希望在2020年达到5亿用户,让5亿印度人进入主流经济;将服务城市从目前的50个扩展到200个,实现“从下班到回家,中间过程都不需要现金”。
“阿里巴巴在中国已经实现了这一点。在其帮助下,我们在印度也能够做到。”夏尔马说,“我们还将会保持若干年的翻倍增幅。在公司增幅放缓、业绩变得更可预期时,我们将会上市。”
再造一个支付宝
在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投资Paytm之后,双方开始了紧密合作。
支付宝专门成立了技术支持小组,向Paytm派驻20多人,从产品开发、系统架构改造、运营推广、风控体系搭建、数据能力等方面帮助Paytm提升平台能力。今年3月,阿里巴巴批发业务部前负责人Bhushan Patil加入Paytm,担任副总裁。此前他曾在阿里巴巴工作五年半。
夏尔马则多次带领团队到杭州取经。“我们每次从新德里飞到杭州,就好像去上EMBA财经班,看到蚂蚁金服做的事情,就会看到Paytm的无限可能。”谈到令夏尔马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他不无感慨地表示,“如果没有去中国实地考察,没有感受过二维码支付,在印度没有人相信移动支付会成为主流,包括我自己。如果没有支付宝十年的探索经验,Paytm不会做O2O(即线下场景的开拓),也不会做二维码支付。”
Paytm支付产品总监Nitin Misra表示,过去一年去了中国很多次,最大的学习收获就是O2O和二维码,以及整个支付平台所必须具备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规模性,“这是做技术的大框架”。
虽然Paytm是印度最大的支付平台,但与支付宝日均几千万笔的交易相比,目前其每天300多万的交易笔数还处于起步阶段。“一年前Paytm的二维码支付还处于‘裸奔’状态,面临的黑客入侵、伪基站等风险较大。引入支付宝的安全加密和压缩技术、风控系统后,二维码一次传输交互容量从500KB降低到100KB,更安全也更快捷。”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国际产品技术部高级技术专家尧敏介绍。
此前Paytm还曾开通过P2P转账服务,最高峰时日均交易100多万笔,但由于系统稳定性和反欺诈能力跟不上,不得不临时关停服务。Paytm推出线下扫码付款之初,扫码成功率不够理想,与支付宝合作之后,扫码成功率显著提高。
目前,印度零售端80%以上的交易是现金交易,无法追踪资金来源,反逃税、反洗钱压力很大。
印度政府近年也在力推“数字印度”和非现金交易。但现实是,印度超过12亿人口中,持卡人数量有6.86亿,仅占总人口的一半,活跃用户只有1.85亿,且存在大量虚假发卡。印度线下商户有近1200万户,但POS机渗透率非常低,只有600万商户有POS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印度存在大量的小商户,没法迅速规模化,印度的银行大多只愿意服务大型商场,而且小商户也无力承担刷卡费和POS机具等成本。
这对Paytm而言是巨大的机会。目前Paytm在印度每天的交易笔数,已超过了国际支付巨头VISA和万事达在当地的交易笔数之和。
Paytm也开始复制支付宝的小贷模式。有所不同的是,Paytm是通过搭建一个贷款的信息中介平台放贷,而不是直接放贷。
目前Paytm金融服务事业部有三个业务板块:小贷、保险、财富管理。据该部门副总裁Krishna Hegde介绍,今年5月放贷平台开始运营,目前该平台只有八家放贷机构,包括银行、金融服务公司、信托公司、科技初创公司;借款人只有两类,Paytm生态圈内的电商和包括街边摊在内的线下小商户。
“只有借款人同意,Paytm才可以把其个人信息提供给放贷人;放贷人提供贷款标准,Paytm进行配对。”Krishna Hegde强调,“Paytm只是个信息中介,不提供担保,只收取手续费。”
Krishna Hegde介绍,Paytm的贷款期限为三个月至六个月,目前小贷余额约300万美元,平均每笔贷款1.2万美元(约合7万多元人民币),单笔贷款额度最少为3万卢比(约合3000元人民币)。“Paytm未来也要做一个‘村淘’,并通过前述模式放贷给‘村淘’的卖家。”
值得关注的是,Paytm的上述小贷模式并不是P2P。Hrishna Hegde告诉财新记者,今年9月印度央行开始禁止个人对个人放贷的P2P。
目前,Paytm还计划与阿里巴巴集团紧密合作,让中国卖家能够向印度消费者销售商品,并帮助印度商户进入到阿里巴巴集团的全球市场。
本土化挑战
未来三年,Paytm不考虑盈利和上市,重心仍放在线下场景和用户数的拓展。
由于去年11月开始布局线下,目前Paytm线上线下支付笔数已基本相当。据O2O业务总监Renu Satti介绍,目前在Paytm的生态圈中,对O2O的投入约占30%-40%,并通过返现让利的方式吸引客户。
不过,Paytm地推(即线下拓展客户)的成本要显著高于支付宝。Paytm需要花相当多的人力培育商户和用户的扫码支付习惯。“和中国不太一样,印度还处于教育期,小商户也还不愿意购置扫码枪。”Nitin Misra表示,目前印度消费者主要用主读模式。
二维码支付分主读模式和被读模式。在中国,因为不断有扫码导致消费者财产损失的风险事件,2014年央行曾暂停二维码支付的主读模式,主推被读模式,即由商家平台用专业扫码枪扫描消费者手机中的二维码。不过,目前中国市场上仍是两种模式并存。
今年7月中国央行出台二维码支付新标准之后,二维码支付重新放行。此次中国提出了基于更安全的国际先进支付技术之一支付标记化(Tokenization)技术的二维码支付标准,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在按照这一监管要求改造。
目前印度官方尚未提出二维码支付标准,未来Paytm是否会复制中国的新技术标准?“目前还不一定,但未来可能会统一技术标准。目前Paytm的部分架构已改成支付宝的分布式架构。”尧敏告诉财新记者,支付宝希望借助Paytm的渠道,使未来中国消费者在印度也可以用支付宝完成二维码支付。
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监管要求类似,印度监管部门也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数据和服务器留在印度,因此,蚂蚁金服为其提供的技术框架是基于印度本地的金融云搭建的。
“Paytm的风控完全基于蚂蚁金服的风控体系改造,已具备世界先进的互联网公司的风控水平。”Nitin Misra不无自豪地表示。
Paytm复制支付宝模式在本土的另一挑战或创新是,为了适应印度更常见的无网络或设备(智能手机)相对不足的现状,Paytm二维码支付也支持离线支付:一种方式是在非智能手机上通过短信验证;另一种方式是在客户端通过APP生成二维码和一个六位数的数码,通过在扫码支付交易中二次验证的方式来保障安全性。
Paytm拓展移动支付的最大制约是,印度基础设施薄弱。据陈彦介绍,由于印度实行土地私有化,建设宽带网络的征地过程推进缓慢,直至2016年才进入4G时代。在印度有手机或电话的约有10亿人,但其中不到3亿人使用智能电话,只有约1.5亿人的手机可连接互联网。大多数底层印度人只愿意购买100美元左右的智能手机,手机功能和容量也都有限。
尽管瓶颈明显,但智能手机在印度仍以每月2000万台的速度稳步增长。万事达此前发布的手机购物行为调研报告显示,印度是亚太地区使用手机购物人数增长率最快的国家。
印度央行监管先行
印度支付领域与中国的不同在于,中国是市场先行、监管跟进,先有了几百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至2011年央行才正式对其发放支付牌照;而印度是先发牌照再发展。
2001年Paytm母公司One97成立时,只是一家B2B公司。2013年,Paytm拿到印度监管当局发放的电子支付牌照,开始通过传统的线上支付网关,开展服务于电商的B2C;2014年1月,Paytm推出电子钱包。
2015年8月,Paytm拿到了印度首批支付银行(Payment Bank)牌照,也是获牌机构中惟一的互联网企业。Paytm的支付银行名称为“Pay Bank”,计划在2016年10月开展试营业。
“来自中国的经验告诉了印度的监管层,更早让科技公司进入到金融领域其实是一件好事。”8月末,在Paytm总部朴素的办公室,夏尔马告诉到访的财新记者,“与电子钱包相比,支付银行是功能更大的牌照,蚂蚁金服的投资对我们申请支付银行牌照非常有利。”与中国金融牌照在本土备受追捧相比,印度首批11家获牌机构中,有3家机构未等营业就放弃了牌照。
印度央行要求,在18个月的筹划期内,只有申请公司严格地遵守印度央行提出的要求和条件,才能最终得到支付银行运营牌照。
“制定法规和牌照的目的,一是反洗钱,二是担保交易,防止在线平台的沉淀资金被滥用。”Pay Bank的CEO Shinjini kumar介绍。她此前曾在印度央行的银行和非银行支付部门工作了17年,今年3月刚刚加盟Paytm。
获得支付银行牌照的优势是,以前Paytm的电子钱包不能取现可转银行卡,现在转卡后每月取现额度从此前的5000卢比(约合500元人民币),提高到2.5万卢比(约合2500元人民币);储蓄账户的转账额度没有限制,这是由于“Pay Bank开户的KYC(了解你的客户)标准和银行的KYC标准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