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塞得希尔·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强强联合之作,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之后的又一部行为经济学重磅新作,《金融时报》2013年必读十佳商业图书。
著名营销及销售行为专家孙路弘特别编制《稀缺》测试题,引导读者踏上解决稀缺之路。
首度提出“带宽=认知能力+执行控制力”概念等式。两位作者应用了大量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他们发现:从商场、火车站,到印度金奈的蔬菜市场,从公司白领、机构成员到拾荒者,所有处在稀缺状态中的人们,其大脑都会被稀缺心态俘获,过于专注于“管窥之见”,变得更加笨和冲动,亦即其认知能力与执行控制力会变得低下。
清华大学教授、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叶航,物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李淼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周濂,福布斯中文网总编辑周健工,财新传媒主编王烁,《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畅销书《助推》作者理查德·泰勒,畅销书《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芬·列维特,畅销书《全新思维》和《全新销售》作者丹尼尔·平克,新美国基金会总裁兼CEO安妮-玛丽·斯劳特,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畅销书《哈佛幸福课》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 等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最理性的经济模型和行为方式都会变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内在逻辑。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稀缺》是《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最推崇的行为经济学新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所以,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作者简介: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领域重要领头人。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等人联合创立非营利性组织ideas42,致力于利用行为科学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
在麻省理工学院,与《贫穷的本质》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等人联合创立“贫困行动实验室”,并于2002年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出生于印度农村,7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1993年,获得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经济学3个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
198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科学博士学位。古根海姆奖获得者。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认知科学、判断与决策、行为经济学等。
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彼得· 戴蒙德和著名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共同开展过“货币幻觉”方面的研究。
本书赞誉:
《稀缺》是行为经济学领域一部了不起的新作。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沙菲尔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重新解读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资源稀缺”,发现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地因为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一本《稀缺》,会让忙碌的人警醒,贫穷的人振作。物随心转,境由心生,有容乃大,命由己造!
彭凯平
清华大学教授、心理学系主任
把“稀缺”界定为一个心理问题而不是资源问题,这真是一个奇妙且深刻的视角。正如本书的两位作者所说,稀缺会俘获一个人的大脑,使他过于关注稀缺的对象从而失去正常的判断力,这恰恰会导致稀缺状态进一步恶化而不是使它得到改善。因此,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稀缺心态。我想,这个结论对所有读者都将是一个终身受用的告诫。
叶 航
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没有什么就嚷嚷什么,越没有就越嚷嚷,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现象。经济学家塞德希尔· 穆来纳桑和心理学家埃尔德· 沙菲尔将我们的直观感受上升到了理论高度,提出了稀缺会导致认知障碍的观点。他们的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如果你想要什么,不要等急需的时候才去要,而要提前积累。
李 淼
物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
目录:
目 录
赞 誉
《稀缺》测试题
引 言 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第一部分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第1章 专注的“得”与管窥的“失”
第2章 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
第二部分 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
第3章 装箱、余闲和权衡式思维
第4章 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道理
第5章 借用与短视
第6章 稀缺陷阱
第7章 穷人为什么穷
第三部分 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第8章 如何让穷人摆脱贫穷
第9章 如何解决组织中的时间稀缺
第10章 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结 语 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译者后记
基本信息 - 版本: Kindle电子书
- 文件大小: 1461 KB
- 纸书页数: 258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11月1日)
- 语种: 简体中文
- ASIN: B016ZRR4UK
- 品牌: 湛庐文化
- X-Ray:
未启用
- 生词提示功能: 未启用
- 用户评分: 平均4.0 星 112 条商品评论
-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Kindle商店商品里排第37名 (查看Kindle商店商品销售排行榜)
- 第3位 - Kindle商店 > Kindle电子书 > 经济管理
- 第4位 - 图书 > 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