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是一个人对某个消费组合的满意程度,比如说你拿10元买了6个苹果4个梨你感到很开心,而现在你拿10元只能买到4个苹果4个梨了,那么按常理来说,相比第一种情况,也许你会觉得吃亏了,那么相比第一个消费组合(6个苹果4个梨),你会觉得不开心,即你的效用下降了。
你提的问题很好,但要注意,对一个商品的效用不能够用一个具体的数值来衡量,因为满意度是带有人的主观情感的,对于同一个商品,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环境,其效用是千变万化的。而理论上的研究,所谓的效用函数,是通过对以往社会中人们的普遍行为作了统计,将其用数学的方法拟合而成的。它只具有比较大小(即比较不同商品组合的满意度),而具体满意多少是不能确定的。另外,理论上对经济学的研究,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对研究对象的假设。这很重要,在消费者最优化选择这里,我们假设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理性的,即他所选择的商品都是令他最满意的商品。
还有就是你说既然不知道效用,那如何决定需求。要明确需求和效用的的关系,其实这没有那么复杂,想想你平常的实际生活。你看到有卖梨和卖苹果的,正好你没水果吃了,你打算买一些回家,这时你有了需求,当你跟老板要价时,老板告诉你5元2个苹果1个梨,10元4个苹果3个梨,你正好有10元,你买了10元钱的,因为你觉得10元钱的更划算,也就是说你对10元钱的商品组合更满意,即效用更高。想必从这里你已经找到你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了吧。一个人只有对一个物品有了需求,才会去关注它,才谈得上对它的满意度,即效用。其实经济学问题没有那么高渗,一定要结合实际生活去思考。
对于第二个问题,弄清楚效用的定义及其消费者最优选择的理性假设那你的问题就有自然明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