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729 3
2009-06-29
对于很多商品的我门都是在用过之后才知道它门的效用的.根据效用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该商品的满意程度,那我门在事先不知道该商品的效用的时候,怎么决定需求?而在用过之后,发现没有想象的好,那是不是说效用下降了呢?那到底哪个是真正的效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29 15:51:46
效用是主观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20:31:12
效用是一个人对某个消费组合的满意程度,比如说你拿10元买了6个苹果4个梨你感到很开心,而现在你拿10元只能买到4个苹果4个梨了,那么按常理来说,相比第一种情况,也许你会觉得吃亏了,那么相比第一个消费组合(6个苹果4个梨),你会觉得不开心,即你的效用下降了。
  你提的问题很好,但要注意,对一个商品的效用不能够用一个具体的数值来衡量,因为满意度是带有人的主观情感的,对于同一个商品,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环境,其效用是千变万化的。而理论上的研究,所谓的效用函数,是通过对以往社会中人们的普遍行为作了统计,将其用数学的方法拟合而成的。它只具有比较大小(即比较不同商品组合的满意度),而具体满意多少是不能确定的。另外,理论上对经济学的研究,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对研究对象的假设。这很重要,在消费者最优化选择这里,我们假设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理性的,即他所选择的商品都是令他最满意的商品。
   还有就是你说既然不知道效用,那如何决定需求。要明确需求和效用的的关系,其实这没有那么复杂,想想你平常的实际生活。你看到有卖梨和卖苹果的,正好你没水果吃了,你打算买一些回家,这时你有了需求,当你跟老板要价时,老板告诉你5元2个苹果1个梨,10元4个苹果3个梨,你正好有10元,你买了10元钱的,因为你觉得10元钱的更划算,也就是说你对10元钱的商品组合更满意,即效用更高。想必从这里你已经找到你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了吧。一个人只有对一个物品有了需求,才会去关注它,才谈得上对它的满意度,即效用。其实经济学问题没有那么高渗,一定要结合实际生活去思考。
    对于第二个问题,弄清楚效用的定义及其消费者最优选择的理性假设那你的问题就有自然明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4 09:33:20
用过之后的效用才是真正的效用。效用是有一个发现过程的。发现之前有一个对效用的预估或说有一个预期效用,消费者是根据预期效用实施购买等行为的。预期效用与实际效用值有个差别。对于新的,未消费过的物品的效用,这个预期值与实际值差别可能很大,消费实践后,发现了真实的效用,下一次的预期值就比较贴近,也可以认为等于真实效用值。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虚假宣传,都是在提高预期效用值,诱使消费者购买,但是实际效用值可能很低。被忽悠受骗,就是发现实际效用大大低于预期效用,而且是付了代价才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