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记者刘慧)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19日在京发布。该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报告序言中表示,每年的报告都将聚焦新型城镇化领域的重大议题,汇总新型城镇化关键领域的主要进展,反映新型城镇化政策的观点和共识,介绍国际合作的领域和成果,努力发挥政策解读、引导发展的作用。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介绍,从1978年到201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7.5亿人,城镇化率年均提高约1个百分点,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3个,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81年的0.7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4.9万平方公里。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共分三篇:第一篇为总报告,全面介绍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情况,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工作展望等;第二篇为专题报告,分8个专题介绍了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培育、新型城市建设、引导城镇化优化布局等方面的工作;第三篇为地方篇,分别介绍了各地新型城镇化推进情况。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一些重要政策文件以及城镇化的国际经验。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由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联合编写,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今后将每年发布。
我国首部《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努力推进非户籍人口落户城镇,加快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和特色镇建设,切实提升城市功能。
报告指出,在财政方面要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在补偿方面,要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的“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在社会福利方面,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主要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包括幼儿园、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等一些制度。
在住房方面,要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体系,使得能够买得起房的人就买房。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说,在过去的调查中也发现,中国农民工流向其中10%左右是在几大直辖市,真正在县城以下的这些小城镇的比例不到10%,在地级市以上的比例是70%多。
因此必须让一些中小城市发展起来,也希望农民工能够到这些中小城市去。徐林说,政府要通过公共资源的配置来尽力改变中小城市和大城市间的差距,特别是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比如说教育水平、医疗水平,使得中小城市的宜居程度更好,这样能够增强吸引力,这样更多企业也愿意布局到中小城市。
徐林表示,目前国家正在制定一亿人落户城镇的方案,其中在今年我国将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
徐林说,国务院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之后,目前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还有几个地方没有出,所以今年首要任务是使所有的地方都能够出台具体落实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政策。
徐林说,居住证条例出台后,各地也有贯彻落实的问题,发改委也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督促各个地方,全面准确把握好国务院居住证制度条例的要求,出台本地居住证条例的实施办法,不能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