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随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网贷“基本法”正式出台,P2P网贷平台纷纷踏上合规路。但殊不知,合规也不是想就能成的,银行便是P2P面临的第一个拦路虎。
在“基本法”中,P2P网贷命脉被死死扣住,即从负面清单管理、资金存管和借款额度限制三个方面。这也迫使P2P平台做出选择,要么合规,要么转型,别无他选。
负面清单管理,是管住平台,不该碰的底线不能碰;资金存管,则是为了保全借款人、投资者权益;借款额度设上限,是让平台做好风险防范。
其中,监管结构实际上要求落实资金存管制度已超过一年,但却仅有30家平台达到合规要求。这主要是银行对此“不配合”,积极性不高,使得九成五以上平台不达标。
对银行来说,P2P大量跑路倒闭的现象,让银行避之如蛇蝎,深怕被波及。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P2P网贷行业报告》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1778家,占比达到43.1%。正常运营平台数一路下滑,到2016年7月,数量已降至2281家。
再者,收入和成本不对等,令银行对P2P平台的资金存管兴趣不大。P2P平台目前的资金量规模和盈利能力,丝毫提不起银行机构的兴趣,甚至搞不好会因此亏损。
银行的“不配合”,P2P平台只能干着急。对平台来说,不落实资金存管要求,很可能就被认定不合规,甚至有被取缔的风险。
监管部门要求P2P平台实现资金存管,既是为了保护客户权益,也是对平台起到监督作用。资金存管制度,是P2P行业走上合法合规之路的关键一步。
实现资金存管后,P2P平台跑路倒闭的概率才能大幅下降,同时交易量、交易余额、不良率等关键信息将会披露,平台更加透明,杜绝庞氏骗局出现。
但是,P2P平台显然难以跨出这关键一步,同时也等不及、玩不起。所以,业内呼吁要给予适当扶持,推动银行存管,可建立规范化的准入和收费标准,制定便捷合理的存管身边流程,运用财政手段鼓励银行开展存管业务。
在多方面共同作用下,打消银行开展存管业务的顾虑。当然,更重要的是,P2P平台自身要重视,去着力解决利益问题和声誉风险问题,如通过合并增大规模等。生死劫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束手就擒,P2P平台且行且珍惜。
文章转载来源自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