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6399 7
2009-07-01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抄了学生的论文
两位女教师,举报自己的领导——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博士论文抄袭。奔走近两年后,她们的举报终于浮出水面。
撰稿·黄 祺(记者)
“连中学生都可以认定的抄袭”
2008年年底的一天,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收到一份邮件。邮件中有2篇论文,还有一封举报信,举报人在信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两位举报人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师赖文和吴丽丽,她们举报,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博士学位论文抄袭。
两份论文,一篇名为《逍遥散抗心理应激损伤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的初步研究》,作者是敖海清,学位论文提交时间是2004年5月。一篇为《逍遥散抗心理应激损伤学习记忆的有关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作者是徐志伟,学位论文提交时间是2005年4月。
葛剑雄打开两份论文,简单地比对了一下,感到非常震惊。“我自己教书40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无耻的抄袭!”
葛剑雄教授是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副主任,他见过不少举报材料,但像手上这份这样“整页整页、连标点都照抄”的论文,还是第一次。葛剑雄根据举报信上的号码,给举报人之一赖文打去电话。听完赖文介绍这一年多来,她们如何举报校长而毫无回音,葛剑雄决定,要把这件事管到底。
“如果这两份论文是真实的,这是百分之一百的抄袭。如果两篇论文是伪造的,完全是举报人诬告,那么你作为校长为什么不追究举报人的法律责任?你早就应该告了。”葛剑雄说起此事,还像当初一样气愤。
葛剑雄教授告诉记者,他最初并非没有任何怀疑,但经过分析,他倾向于相信两位举报者。“特别是吴丽丽,她说论文就是她帮徐志伟抄的。”吴丽丽是校长论文抄袭的举报人,更重要的是,她声称是她代校长抄袭了敖海清的论文,自己就是当事人。
面对这样的“证人”,葛剑雄更是坚定了他的判断。“我曾把举报材料交给一位纪委官员,她说,对抄袭类的举报,最难的问题是认定。我说:别的材料你可以说难以认定,但这个材料,连中学生都可以认定。”
徐志伟从2005年4月起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校党委副书记,2005年获得本校中医内科博士学位。敖海清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敖海清论文封面上显示,“指导教师”为徐志伟。
2007年以前,赖文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委员,硕士、博士的论文,都会由答辩秘书送到委员的手上。偶然听说徐志伟论文与敖海清论文雷同后,她从办公室的论文资料里,找出了徐志伟和敖海清的论文进行比较。
两篇文章大量的雷同,让赖文感到触目惊心,但她还不敢就此下结论。比较了论文的中文部分后,赖文又请朋友对比两篇论文英文摘要是否雷同。“我英文不灵光,我找外校既懂医又懂英文的朋友,帮我对比两篇英文摘要,以及与中文摘要比较。”对比的结果是,徐志伟论文的英文摘要,与敖海清论文英文摘要、中文摘要非常雷同,与自己论文的中文摘要反而多处不符合。
“徐志伟学位论文全文约51000字,与敖海清论文粘贴式雷同的字数约22300字,全文雷同字数比例40%以上。”经过自己的比对和朋友的帮助,赖文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校长徐志伟抄袭了自己学生的论文。
从举报者提供的论文翻拍照片看,两篇论文大段文字的雷同非常明显。其中,记者比对了徐志伟论文第15页第二自然段,与敖海清论文第12页第二自然段,两段文字几乎一模一样。赖文表示,徐志伟论文中,记者查看的这部分前后三四页的内容,是该中西医结合研究选题中最核心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假说。
两年举报未果
赖文和吴丽丽的举报之路已经走了近2年。
根据自己的比对,赖文认定徐志伟论文抄袭的嫌疑非常大,但此时,她还是没有弄明白,为什么校长的博士学位论文会有如此明显的抄袭,直到吴丽丽承认,自己就是帮徐志伟写论文的人。“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校长的博士论文怎么可能是这样。所以才去找相关学科的人了解。”赖文大海捞针一样,找徐志伟有关的科室人员询问,希望有人能给出解释。一些人闪烁其词,一些人说:“我不清楚,你去问问平常跟徐校长一起发文章的人吧。”
得到提醒,又几经周折后,赖文把目标锁定在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副教授吴丽丽的身上,以往发表的很多论文上,吴丽丽都与徐志伟共同署名,而且赖文听说她主要是做实验研究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后,吴丽丽终于承认,徐志伟论文由她代写,她帮校长抄袭了敖海清的论文。
“我管研究生,中医基础理论专业所有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电子版,最后都要归到我的手上。所以我有敖海清论文的电子版,我就拿着他的电子版粘的。”吴丽丽语速较慢,语气平静而坚定。
有了吴丽丽的证言,赖文认定,校长徐志伟2005年据以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存在严重抄袭现象。
2007年10月初的一天,赖文从学校的网站上看到校长徐志伟的一段讲话,大意是要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我心里想,真是挺滑稽的。”赖文随即写了一封质疑信,发到校长徐志伟的信箱。
“我想听听他本人的说法。”赖文说。但赖文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她于是向校党委书记口头反映对徐志伟学位论文的质疑,书记很快把这件事向广东省教育纪工委作了汇报。不久,在10月份学校的例行体检中,赖文被发现患有肿瘤,这件事就搁下了。
2007年10月底,吴丽丽主动向校党委举报自己不得不为徐志伟代写学位论文,随后,省教育纪工委介入调查。赖文手术康复后,继续向省纪委举报徐志伟论文的抄袭问题。从2007年10月开始,广东省教育纪工委、省纪委都曾开展调查,但直到2008年底,赖文没有得到明确的调查答复。
在没有任何调查结果的同时,吴丽丽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发现,正常的招生、学术交流、晋升职称等,变得非常艰难。无奈之下,赖文和吴丽丽决定联合开通博客,在网络上实名举报校长论文抄袭。
与此同时,赖文还希望求助于敢于直言的专家学者,于是将举报材料寄给了包括葛剑雄在内的几位知名学者。
2009年两会期间,作为教育界全国政协代表,在一场有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座的会议上,葛剑雄发言批评学术界不良风气,提及广州某大学校长论文抄袭。随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葛剑雄再次提到此事,但没有点名。
葛剑雄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引来媒体对校长抄袭事件的关注,6月22日,教师举报徐志伟论文抄袭事件终于因《中国青年报》和《南都周刊》的报道浮出水面。
举报人回应动机质疑
6月25日中午,记者电话采访徐志伟。记者问:“论文抄袭一事是否已经开始调查?”徐志伟回答:“已经在调查当中。”记者问:“什么部门?”徐志伟回答:“上级有关部门。”此后,徐志伟挂断电话,并再也不接听记者的电话。
此前,徐志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承认,举报者手中的论文是真的,但举报者“断章取义”,此举是“有人别有用心,目的是把我搞下台”。
关于举报校长徐志伟的动机,赖文承认,与之前学院中硕博导遴选不公有关。正是因为对硕博导遴选中的不公正行为不满,促使她决定向校园中的不良风气进行挑战。
200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遴选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在赖文所属的基础医学院,一些明显符合条件的教师,没有被学院学位分委会通过,而在评审通过的人中,却有一些条件明显不够,或被举报申报材料造假,这当中,有些人自己是评委,“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评审结果引起了教师们的不满和议论。硕博导遴选争议中,赖文并不是当事人,接近退休年龄的她早已经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不参与遴选。
但看着一些优秀的同事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赖文出于旁观者打抱不平的心态,开始向上级反映学院中遴选硕博导不公的现象。在一次议论硕博导遴选不公的时候,一位老师向赖文提及:“这种不正常的事还有,你去看看校长的论文和敖海清的论文就知道了。”
于是,赖文发现了徐志伟论文雷同的问题,并开始举报校长论文抄袭。“除非我不知道,我亲眼看到了,我不能不说,不说我过不了我自己的关。”赖文说,她的较劲是性格使然。“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一个普通教师身上,我可能会跟当事人当面指出,但不会劳师动众地去举报。但一个正校长,一个长期分管研究生工作的校长做这种事,就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了,他怎样去惩处学术不端?怎样去培育一个学校的良好学风?”
2008年底,赖文退休,她告诉记者,决定退休的最直接原因是“不想再拖累同事、拖累学生”。

相对于赖文,吴丽丽受到的质疑,要更多一些。以往的学术不端举报事件中,从来没有一个人物像吴丽丽的身份这样特殊。她是徐志伟的下属,又声称是抄袭论文的操刀者,而只有30多岁的她正处于工作精力最旺盛的阶段,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举报自己的领导论文抄袭,对于吴丽丽都是个异常艰难的选择。吴丽丽的举报行为,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赖文最初找到吴丽丽的时候,吴丽丽选择了逃避。“我记得第一个电话打给她,她说,赖老师我很尊重你,但这个事我不好说。”过了一段时间,赖文又致电吴丽丽,这一次,吴丽丽回答说:“论文是我代写的,这是不得已的事。”赖文告诉记者,吴丽丽后来能出来举报,出乎她的意料,当时她出于保护年轻人的目的,只要求吴丽丽在上级来调查时据实反映情况,吴丽丽在经过思想斗争后说“好吧”,赖文以为她只是承诺作证。
2007年10月下旬,赖文患病住院接受手术,不能再继续举报,吴丽丽决定,自己站出来举报校长论文抄袭。“这件事情,就算我不站出来,赖老师也可以做,因为徐有很高的抄袭率。如果这件事情曝光,徐志伟很有可能把我当作替罪羊抛出来。”吴丽丽的挺身而出,让论文抄袭事件变得明了。
现在,吴丽丽对于当初做出举报校长的决定,一点也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坦然和坚定。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徐志伟不承认抄袭,而是辩解说,在同一课题下,他的论文与敖海清论文,只是在文献资料的部分有相同。吴丽丽在看到报道后告诉记者,她完全不认同徐志伟的解释:“两篇论文的雷同之处绝不是仅见于文献综述部分,实际上全文中参考文献部分字数是5879字,雷同字数2215字,雷同率是37.6%,还不到全文平均雷同率(40%)。”
对于吴丽丽的行为,葛剑雄教授评价说:“吴丽丽揭露这个事实,是完全正确的。她的责任,到她做徐志伟的‘枪手’为止,论文交给徐志伟以后,就应该由徐志伟承担责任。在现在的环境下,我们要提倡以前因种种原因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人,出来说明真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1 17:44:10
我为什么要举报领导

在举报校长论文抄袭事件中,吴丽丽是举报人,但她又称自己是这篇抄袭论文的代写者。也就是说,如果抄袭事件成立,她自己也将置身丑闻漩涡。这样的双重身份,在过往论文抄袭风波里,绝无仅有。

撰稿·黄 祺(记者)

《新民周刊》:在举报校长论文抄袭之前,你与校长徐志伟的关系怎样?

吴丽丽:上下级关系,但跟其他学校里的上下级不一样,我们之间有太多层的上下级关系。他自己是校长,他的夫人是我所在的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的院长。徐志伟是我们这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还是我们研究方向的带头人。学术上,我也在他们夫妻的领导之下。

《新民周刊》:私人关系呢?

吴丽丽:没有任何私人关系。过年过节,拜年信息我都没有给校长发过。我从来没有去过他们家,唯一去过的是他的办公室,打过他办公室的工作电话。我认为,我们在工作关系上非常密切,但没有私人关系。

《新民周刊》:你跟他之间有过什么矛盾吗?肯定有人会说,你举报他是因为私人恩怨。

吴丽丽:没有。我这样的老师,是不在他眼中的。在他眼中,具体干活的人,就好比车间工人一样。

《新民周刊》:徐志伟为什么找你代写,而没有找别人?

吴丽丽:我做的研究是“应激损伤的中医药防治”,这个领域内的工作一直在做。当时,我是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的副主任,他那几年的研究方向就是这个。他2002年成为我们学科的带头人,之前一直做行政工作。他是从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出去的,在行政岗位做了10多年。在那几年,徐志伟的课题,基本都是由我来带领研究生实施的。

《新民周刊》:他通过什么形式叫你去帮他写论文?

吴丽丽:我们是一个学科的,我们会在一起吃吃饭哪,开个小会什么的。常常是在吃饭这种很放松的环境,他会跟我说“论文就靠你了”这种话。我就一直拖呀拖,到2005年初的时候,他就打电话给我,就催我了。我一直拖到2005年4月份,才把论文递出去的。他是说,要快。根本不是说你可以选择做不做的,人家只是说要求你快点给他。

《新民周刊》:你说这篇论文主要是你写的,这个“主要”是什么意思?

吴丽丽:做试验,造模,指标检测,这里面很多工作是研究生来做。但实验动物取材的时候,我参与了,因为需要协调人员。学生要告诉我研究进展情况,参与的有很多学生,但徐志伟是没有参与其中任何工作的。

《新民周刊》:为什么你没有帮他写一篇原创的论文,而是抄袭呢?

吴丽丽: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我认为学位是很神圣的,学位论文完全不同于学术期刊论文,我不能容忍学位论文中出现代写,这触及到了我的底线。

我当时很想从这件事情中摆脱出来,所以我特地选择上一年刚刚毕业的学生敖海清的博士论文。其实我也有很多的选择,我可以从更早一点学生的论文里找,我们这个研究方向上已毕业的学生很多。

他(徐志伟)作为导师,应该改过他自己学生(敖海清)的论文,而且他(徐志伟)作为敖博士论文的答辩委员,是参与到整个过程的,我觉得他应该熟悉这个论文。

而且我怕他发现不了,我打印出来,装在袋子里,请敖海清送到他办公室那里去。因为要签名嘛,我想他看见敖海清,再看看论文,也应该有所警觉。但是,他就签了。我就不清楚,他是压根没看敖海清的论文,还是没看自己的论文。反正这个事情当时就这个样子,我又不能站出来说这个是抄袭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 17:44:58
《新民周刊》:你是怎么抄的呢?

吴丽丽: 我的粘贴主要放在几个部位。一个是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尤其是英文摘要,我不愿意去再做一次翻译工作了。所以,他的英文摘要中有些内容反而和敖海清论文的中文摘要相符,却与自己论文的中文摘要不符。

第二就是文献综述部分,我抄的雷同率很高了,贴过去的。

在实验这一块,可以贴的我都贴了,也就是说,不一样的指标没法贴,但但凡一样的,我都贴了。我还做了一个标记,老鼠体重的问题。我用了敖海清论文中老鼠造模以后的体重,也就是说,两组不一样的老鼠,在造模以后,体重就精确得一模一样,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老鼠不可能按照你的要求来生长。

这一点,还不光是为了提醒他,其实还有点自保,我将来要说出来这个东西我是不情愿的,我是做过标记的,是有点自保的心思在里面。

实验报告部分的抄袭率是比较低的,后来赖老师告诉我,这部分的雷同率大概是14%-15%左右吧。

接下来是研究结论和展望,那个基本上是抄的。后来赖老师说,只有一小段话不一样,那是我自己写的。包括研究结论,参考文献,我都是按照顺序抄的。

《新民周刊》:做这篇论文,花了多少时间?

吴丽丽:很快,大概一个月左右,

《新民周刊》:如果做原创的论文,这个时间远远不够吗?

吴丽丽:对,因为你要去查很多资料的嘛,要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评价,要很长的时间。

《新民周刊》:你把论文交给徐志伟以后,你们之间关于论文,是否再交流过?比如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呀。

吴丽丽:没有,他直接签名。

《新民周刊》:再也没有提过?

吴丽丽:没有。答辩以后,我以为风平浪静了。

有人在网上说,我给他设下个圈套。我觉得我冤枉了,我还真没能力去设下这个圈套,然后两年以后再通过赖老师来引爆这个圈套。真的不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是非常可怜的,尤其是小知识分子。

《新民周刊》:为什么后来又站出来举报呢?

吴丽丽:赖老师把两份论文放到我面前,用荧光笔画好雷同的部分。我当时心里非常慌张。我去找徐志伟,我说这个事情(论文受质疑)的起因就是硕博导遴选风波,但硕博导遴选确实是非常不公平的,而且当时还未成为定局,为什么不可以做一些调整。

《新民周刊》:你去找他,是希望他平息硕博导遴选风波,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引发论文抄袭被曝光,是吗?

吴丽丽:对,当时的心态就是这样子的。

哪知道谈话中,徐志伟说:这件事是个双刃剑,我也可以说,是你写好了硬塞给我的,我们大不了一起死。我当时腾的一下站起来,指着他的鼻子说:徐校长,你还是一个大学校长,你敢说这样黑白颠倒的话。我背着包就出去了。

《新民周刊》:这次谈话促发你要站住来?

吴丽丽:应该是吧,所以赖老师都说我是一半被她给拉出来的,一半是被徐志伟给逼出来的。但这个时候,赖老师想保护我,她来做举报人,要我做证人。但是后来赖老师住院了,我自己觉得一个老教授,不是为自己的事情,还这样坚持,我觉得我自己说不过去了,我就决定自己站出来举报。

《新民周刊》:你现在期待怎样的结果?

吴丽丽:我们2年做下来,已经不想追求什么结果。就像赖老师说的,我们现在是为自己的声誉而战。你不要说我们诬告了谁,或者说我们损害了学校的声誉,你只要给我一个客观公正的结论,证明我没有诬告他就可以了。至于怎么处理徐志伟,这是行政部门、学术部门做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 17:46:12
学术规范管不了有权有势者

对于校长、院士之类的“特殊学者”涉及学术不端,当管不管,常常不了了之,是学术风气每况愈下的原因之一。

撰稿·黄 祺(记者)

学术不端,该挥重拳

在教师举报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论文抄袭事件中,葛剑雄本来不是“主角”。接到两位教师的举报材料以后,葛剑雄只是把材料递送给相关机构,然后在政协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了校长的抄袭行为。葛剑雄虽然身为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但学风建设委员会没有调查和处分权,他能做的,只是当“快递员”。

但没有想到,批评校长竟然“引火上身”。2009年政协会议以后,葛剑雄接到一次匿名电话,收到一封匿名信,内容都是叫他不要再管举报校长徐志伟论文抄袭一事,匿名者语气强硬,有些威胁的意思。徐志伟在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如果葛剑雄在媒体上点名批评,他将诉诸法律。

“有记者问我,你为什么要管这件事。我说,我有千条万条理由管这事。我是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副主任,我还是全国政协教育界的常委。这样大的事,我为什么不管?!” 葛剑雄坐在复旦大学的办公室里,情绪有些激动,在他看来,提出这样的问题,足以证明大家的心态,似乎“管”比“不管”更奇怪。

今年3月15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上,严厉批评了学术不端行为。周济表示:“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这段谈话,被总结为教育部门对学术不端“零容忍”的宣言。

但是,多年来,学术不端常常被容忍,当葛剑雄要把校长论文抄袭举报管到底的时候,有很多人反而感到不解。为什么很多学术不端行为没人管?葛剑雄提出的一个解释是,一些学术不端行为,涉及校长、院士等等“权势”,一旦涉及这些人,光靠学术规范,无法制约他们,举报人害怕打击报复,也不敢出来举报。“就像徐志伟这件事,按照学术规范来处理,非常简单,只要抄袭被认定,该撤销学位就撤销学位。”葛剑雄说。

“一定要严厉打击那些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当权者、官员、在学术界有一定地位的人。至少起到震慑的作用。”葛剑雄表示,这些年,出现在普通教师、学生身上的学术不端行为,不少已经得到处理,但对于校长、院士之类的“特殊学者”涉及学术不端,当管不管,常常不了了之,是学术风气每况愈下的原因之一。

校园挡不住

浮躁之风

面对抄袭等学术界的不正之风,可能每个人都要承担责任,是每个人的纵容,才让本该遭到唾弃的行为成为“正常”。

除了管住“权势”学者,周泽认为,那些被侵犯权益的人,也许也该为学术不端风气的蔓延负责。

周泽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在看到教师举报校长抄袭的报道后,他找到媒体,曝光自己的论文被他人抄袭。周泽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向媒体曝光只是他一系列行动的第一步,接下来,他将向一些抄袭他论文的个人、工作单位发律师函,维护自己的权益。

周泽长期从事新闻法律研究,自己是律师,他认为,抄袭他人论文获得学位、取得职称等等,是一种欺诈行为。但是,很少有被抄袭者像周泽一样站出来维护权益,周泽自己,也是在沉默很久以后,才实施自己的维权行动。“被抄袭的人,往往都有一种恻隐之心。我看到自己的论文被抄袭,想一想,人家拿个学位也很不容易,如果我揭发他,他可能学位要被取消,可能职称要受影响。”周泽认为,正是大量被抄袭者,容忍了抄袭者的不端行为,使得抄袭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抄袭之风才会愈演愈烈。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被举报论文抄袭以后,葛剑雄去查看网友的评论。“有的人说:谁不抄啊,你们就不抄吗?有的人还替校长说话,骂这两个老师吃里爬外。”看到这些评论,葛剑雄觉得“风气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读书的时候,如果班上有同学作弊,这个人就会像小偷一样,永远抬不起头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 18:40:18
此文转自凤凰网:http://culture.ifeng.com/popular ... _4092_1228502.shtml,它的标题是:揭秘论文剽窃利益链:博士副教授当写手。
当时我看到这篇新闻时心中有两个疑惑:第一,它的标题为什么不直接写成“XX校长抄袭.....”,新闻的写法是力求有轰动效应的,这个标题的写法可疑;第二,它这篇新闻分了好多页,关于徐志伟抄袭的内容放在了第三页以后,重要的内容居然放在后面,这也不符合新闻报道的写法。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凤凰网一定是希望揭露此事,但又受到了某种压力,不得不如此处理。故本人转帖于此,希望伸张正义,使魑魅小人不能得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14:34:15
吵吧野鸡大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