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988 21
2016-10-03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3日中午11时30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颁布揭晓,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荣获该奖项。
转自: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2016nnbejjx/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0-3 17:46:55
14754876549738_363_545.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3 17:47:38
大隅良典是日本第2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大隅良典是日本第2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第6位医学奖获得者。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0/357666.shtm
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5点30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Yoshinori Ohsumi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细胞自噬机制。”
Yoshinori Ohsumi(大隅良典),1945年2月9日出生于日本福冈。1974年从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4年至1977年,他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做博后,随后返回日本,就职于东京大学。
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并阐明了细胞自噬的机制——这是细胞成分降解和循环利用的一个基本过程。
自噬(autopha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uto-,意为“自我”,和phagein,即“吞噬”。因此,autophagy便引申为“自噬”。这个定义出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科研人员首次观察到细胞能破坏自身成分,用膜将这些成分包裹,形成袋状囊泡并转移给溶酶体(lysosome)进行降解回收。人们对细胞自噬过程几乎毫无了解,因而相关研究一直是困难重重,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在一系列实验中,巧妙地利用酿酒酵母(baker's yeast)找到了细胞自噬所需的基因。通过继续研究,大隅良典阐明了酵母自身内自噬的基本原理,并发现类似的复杂组织也存在于人体细胞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3 17:48:02
什么是“自噬作用”
所谓自噬作用,是指细胞在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维持生命。相应地,自噬作用也可能降解潜在的毒性蛋白来阻止细胞损伤,或是阻止细胞的凋亡进程。然而自噬并不总是良性反应,它更像是在走投无路时进行的一场豪赌。来源:果壳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3 17:49:06
14754879608389_1024_1024.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3 17:50:00
14754879606279_1024_576.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