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是怎么定义的?
2,“同一种商品,在偏好不改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它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同一种商品”:怎么衡量知识的质和量?同一领域内的知识好像还说得过去,对不同领域的知识又该怎样处理?
即使同一领域,甚至同一门课的知识,简单分割成,第一章,第二章,……后,其个章的质也是不同的,好像也不能作为“同一种商品”了。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5-10-7 23:49:00的发言:
我想人们所消费的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具体的知识;当你说出你现在需要的具体的知识的时候,你对它的重复消费新增效用就是递减的。原因是,对任何具体的知识,无论是在获得意义上的消费还是使用意义上的消费,你都有满足的时候。
3,如果是同一“知识”(同一本书,同一概念,同一公式),重复“消费”(定义为“理解”或“学会”)很多遍,效用是递减的。因为你已经学会了这个具体的知识,再次消费的效用为Null
4,对于“温故而知新”所获取的知识,已经是“新”,而非“故”,不再“同一” 
想了半天,感觉是个套套 。。。抽象的概念,还是和实物商品不一样
如果按照主贴里的定义,考察“同一知识”,那么所谓知识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和基数效用论观点并不矛盾;
如果去掉“同一种商品”限定,单纯考察“边际效用”,应该可以认为知识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
需要继续考虑主贴里关于“花钱买教育”的说法。。。
[em0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13:41:1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