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我国经济运行有企稳苗头。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数据看,固定资产投资趋稳、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跌回升、国内消费需求继续回暖、进出口数额加快回升。不过我国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爱基,净值,资讯)正处在关键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在释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还比较多;积极的财政政策固然带动基建投资反弹,但有可能透支后续政策空间;去产能任务的加速进行,将使工业增长承压。此外,楼市热度依旧不减,如果将楼市与股市作对比,粗略估计目前楼市杠杆率已接近去年股市高点的2倍,隐含的风险较大。再有,截至8月底,地方债发行规模约4.8万亿,已超过去年全年3.8万亿的总发行量。地方ZF收入有限但支出高增,加之地方债发行已经接近年内上限,意味着积极财政政策已面临严峻考验。而从外汇市场来看,由于市场主体结汇意愿趋稳,部分渠道的跨境外汇融资继续回升,以及投资收益等季节性购汇需求回落,引致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缓解。
投资趋稳,消费回暖,进出口向好
1。投资增速趋稳,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稳,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回升。1-8月份,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63万亿,增长8.1%,增速与1-7月份持平;8月份当月增长8.2%,比7月份加快4.3个百分点。1-8月份,制造业投资11.65万亿,增长2.8%,增速虽比1-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但8月份当月投资增长2.1%,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制造业当月投资增速已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补短板”效应明显。截至8月底,基础设施累计投资7.08万亿,同比增长19.7%,增速比1-7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9.3%,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为整体投资增速趋稳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1-8月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4.09万亿,累计同比增长29.1%,增速比1-7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57.8%,比去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集中在铁路、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薄弱领域。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显示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在发力,但要注意有可能透支后续政策空间。同时,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体现中央“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政策意图。
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步伐加快。1-8月份,工业高技术产业投资1.38万亿,同比增长11.8%,增速比全部工业投资高8.9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9.8%,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与高技术产业投资的较快增长相反,1-8月份,高耗能行业投资4.17万亿,同比增长3.8%,增速比1-7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高耗能制造业投资下降3.1%。
旅游、文体、健康等消费领域投入加快。随着消费升级的逐步推进,我国内需结构持续调整,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相关领域的投资也出现了快速增长。1-8月份,公园和旅游景区管理业投资增长42.2%;文化及相关产业投资增长17.1%;健康服务业投资增长17.2%。
科研、教育领域投资快速增长。1-8月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5.9%,增速比1-7月份加快5个百分点;教育投资今年以来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1-8月份增长22.8%。
高能耗产业投资下降,高新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去产能”与“补短板”并行,“一去”和“一补”显示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地,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效果将细水长流,滋润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2。民间投资增速止跌回升,经济复苏动能仍显不足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8月份累计22.5万亿,同比名义增长2.1%,增速与1-7月份持平,且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差距扩大至6%;8月,民间投资当月增长2.3%,结束了连续7个月的增速下滑态势。而同期的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却增长21.4%,约是民间投资增速的10倍。
从地区来看,东北和中部地区下降最突出。今年前8月,中部地区民间投资增速5.6%,较去年同期下降1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民间投资增速则大幅下滑至-30.3%,民间投资的断崖式下降主要来自这两个区域。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是民间投资下降的最主要来源。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从去年同期9.9%,下降至今年前8月的2.1%。从制造业细分行业看,本该做“减法”的行业增速却出现了上升,该做“加法”的行业却在做减法,需要压缩产能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14.9个百分点,但需增加供给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等领域的民间投资增速在大幅下降。
3。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加快,CPI环比继续增长
消费品零售额继续增长,消费需求保持旺盛。1-8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5万亿,同比增长10.3%,增速与1-7月份持平。8月当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5万亿,同比增长10.6%,增速较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
网上商品零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8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5%,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9个百分点。部分与消费升级相关商品增长较快。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增速仍保持10%以上较快增长;SUV、MPV销售量保持在30%以上的增速;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3.6%,比上月加快6.3个百分点。居住类商品增长较快。受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影响,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6.3%,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11.1%,增速虽比上月有所回落,但仍保持11%以上的较快增长。
汽车消费加快增长仍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增长13.1%,增速比上月加快3.9个百分点。汽车销售加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从基本面来看,中国目前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住和行的商品这几年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此外,8月份汽车销售提速跟政策刺激有一定的关系。中国去年年底出台了一个政策,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汽车有优惠补贴政策,这个政策按照计划未来几个月到期,到期之前一部分消费潜力提前释放。
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略有上涨,同比涨幅有所回落。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3%,环比上涨0.1%。从同比看,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较多。去年8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6%,是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环比涨幅,抬高了今年8月份的对比基数,当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仅为1.3%,比上月回落2.0个百分点,直接影响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38个百分点。从环比看,8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非食品当中,受国内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油、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3.0%和3.1%;租赁房房租价格连续7个月上涨,环比涨幅为0.4%。
CPI数据总体保持稳定态势。从食品价格讲,进入冬季,尤其是节假日的影响,会导致三四季度尤其四季度,食品价格上涨的概率大一点,这可能会对CPI有一个拉升作用。
4。进口增速由负转正,进出口总额加快回升
8月份,国内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9%。其中,出口增长5.9%,比上月加快4.2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0.8%,上月为同比下降5.7%,进口增速由负转正,说明国内市场需求确实出现了回升。进出口相抵,顺差3460亿元。出口和进口增速都出现了加快回升的势头。
进出口总额加快回升,首先得益于国内外需求的积极变化。从国外来讲,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尤其是近两个月国际贸易量较前段时间有所改善,BDI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8月份基本上是在700点以上运行,9月份已经达到800点左右了,而6月份基本上都是600点以上的区间运行。从国内角度来讲,中国工业企稳,消费市场回暖,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下,内部需求有所回升,带动了进口。其次,中国ZF积极实施稳出口政策。针对中国出口这几年连续下滑,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鼓励出口、支持出口的政策,主要是从改善服务的角度为进出口创造一些好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进出口向好的方向发展。第三,与汇率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关系。8月份人民币略有贬值,有利于出口,当然也有基数的问题,去年8月份出口是下降的。
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的数据指标来看,8月份的经济运行确实有积极的变化,尤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作用下,市场供求关系、经济结构、发展质量都有所改善。但8月数据显示的只是一个月的变化,向好势头是否能够持续,还要看未来几个月的情况。当前的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总体上复苏还是比较疲弱,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还比较多。另外,中国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处在关键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在释放;积极的财政政策固然带动基建投资反弹,但有可能透支后续政策空间;去产能任务的加速进行,将使工业增长承压。所以经济下行压力还不小,经济是否企稳还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