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政府:努力不小
2009年的中国经济,在增长乏力的艰难中煎熬。中央政府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从2008年三季度起,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举措:
1、 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2、 存款利率连续下调4次,从4.14%降至2.25%;贷款利率下调5次,从7.47%降至5.31%;存款准备金率下调4次,大型金融机构下调2%,中小型金融机构下调4%。
3、 2009年前5个月,银行新增贷款总量达到创记录的5.836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1月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62万亿元,2月新增1.07万亿元,3月新增1.89万亿元,4月新增5918亿元,5月新增6648亿元)。
4、 在未来两年实施总额为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的新增直接投资达1.18万亿元人民币。
5、 结构性减税,2008年,共计为企业减负约2800亿,2009年则为5000亿元以上。
6、财政加大投入,增加农民补贴、进一步提高粮食收购最低价、提高城乡贫困家庭补贴、增加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和为农村居民购置家用电器和车辆提供补贴等措施以提高家庭收入。
7、2009年4月8日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促进中国及其贸易伙伴降低成本,规避汇率风险。
8、2009年安排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840亿美元。降低保险费率。建立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险财政风险补偿机制。落实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资金安排。
9、 完善出口税收政策。继续支持具有优势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
10、 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除上述十大措施之外,还有其他全国性的重大经济政策没有列举出来,地方政府与之配套的措施更是不胜枚举。
二、中国经济:状况不佳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看得见的手”高频率地干预经济走势,最终目标是保证8%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到五月份为止,宏观经济数据并不乐观。
1、投资高增长。国家统计局,2009年6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至5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3520亿元,同比增长32.9%,5月比1至4月投资增速快2.4个百分点。
国联安基金的报告认为,5月份的投资增速明显加快,与大量新项目在二季度开始上马有关。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1至5月累计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75837亿元,同比增长33.8%,比1至4月加快4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3300亿元,同比增长95.9%,比1至4月加快5.2个百分点。
2、外贸高下降。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641.27亿美元,同比下降25.9%。已经7个月连续出口下滑,5月是降幅最大,达26.4%,超过了四分之一。美国、欧盟、日本,我们出口最多的这几个地区,美国下降29.9%,欧盟下降30.8%,日本下降29%。
3、外汇顺差继续增加。2009年5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字显示,尽管中国外贸进出口仍保持20%以上的负增长,但贸易顺差仍在快速增长。前4个月,中国累计贸易顺差75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2.4%,净增加184.5亿美元。
4、物价持续降。国内物价持续下降,具体趋势是:
09年1月份 CPI :+1% PPI:-3.3% 差额:-4.3%
09年2月份 CPI :-1.6% PPI:-4.5% 差额:-2.9%
09年3月份 CPI :-1.2% PPI:-6.0% 差额:-4.8%
09年4月份 CPI :-1.5% PPI:-6.6% 差额:-5.1%
09年5月份 CPI :-1.4% PPI:-7.2% 差额:-5.8%
5、企业利润降。2009年5月21日,财政部公布1至4月,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3236.4亿元,同比下降32.3%,降幅比1~3月缩小4.5个百分点,4月比3月环比增长0.5%。其中:中央企业实现利润2600.3亿元,同比下降24.7%,4月比3月环比下降4.8%,其中的137家中央管理企业实现利润1713.7亿元,同比下降37%,4月比3月环比下降0.6%;地方国有企业实现利润636.1亿元,同比下降52%,4月比3月环比增长20.4%。
6、财政收入下降。全国财政收入1至4月累计20539.2亿元,完成预算的31%,同比减少2257.02亿元,下降9.9%。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为18336.81亿元,同比下降11.1%。5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569.47亿元,首次实现正增长,比去年同月增加301.32亿元,增长4.8%。其中,1月下降17.1%,2月下降1.2%,3月下降0.3%,4月下降16.3%,5月增长4.8%。
7、财政支出增加。1—5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22496.98 亿元,完成预算的29.5%,比去年同期增加4887.17亿元,增长27.8%。
8、外商直接投资下降。6月15日,商务部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79亿美元,同比下降17.8%,是去年10月以来连续8个月下滑。仅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就直接吸纳就业4500万人。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工业产值中占到30%,纳税总额占到21%。国际和国内环境均制约着外商直接投资流入,2007年是全球直接投资的高点,而2008年同比下降15%。有国际组织预测今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还要比去年下降30%~40%。
9、用电量下降。国家能源局6月1日透露,2009年1至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4.03%。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根据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最新数据,5月单月日均发电量降幅约3.5%,如果扣除假期等干扰因素,5月的发电量降幅较4月份继续收窄。而在4月份,完成发电量为2747.6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55%。
10、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09年1-4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4.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8.6%,其他增长2.9%。
从上述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主要受外部经济影响,投资、外贸与消费三架马车,其中,投资高增长,是政府主动投资的结果,延续了中国政府投资再一次高潮。外贸下降幅度大,外汇继续增,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消费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大的变化。银根放的很松、财政支出加大、财政收入减少。也就是说,所有的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大势,中国经济大势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的迹象。
三、未来走势:外贸增长靠不住
(一)经济增长乏力。从5月份的经济数据看,中国政府刺激经济措施似乎没有效果,其主要原因:一是国内刺激经济增长的举措,一般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传导,才会显现出效果。所以,上半年效果不显著。二是国内经济增长因素被外贸持续、大幅下降抵消了。三是增发的票子(5.8万亿),并没有完全投放到急需资金的企业,有的甚至流向股市。四是“4万亿投资”,只是维持原有过剩产能的钢铁、水泥、建材企业的生产能力继续生产,工人不下岗。五是财政补贴刺激出来的消费增长,填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消费收缩。
(二)出现了经济增长苗头。宏观数据中,也反映出一些积极因素,主要有:(1)企业利润下降速度减缓,4月比3月环比增长0.5%。(2)财政收5月出现增长。(3)5月的发电量降幅较4月份继续收窄。(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这几项直接与间接数据,真实地反映实体经济有向增长方向转化的苗头,如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不出现反复,二、三季度增长速度达到7%和8%以上,四季度达到9%,全年保8%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三)不能奢望外贸增长。我国近几年外贸增长速度是21世纪的经济发展奇迹:
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外贸依存度8.9%;
2000年进出口总额4748.88亿美元,外贸依存度22.9%;
2001年是5100.8亿美元,外贸依存度49.1%;
2002年是6212.6亿美元,外贸依存度43.8%;
2003年是8522.8亿美元,外贸依存度50%;
2004年是11552.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60%;
2005年是14221亿美元;外贸依存度63.9%;
2006年是17607亿美元,外贸依存度65%;
2007年是21738亿美元,外贸依存度70%;
2008年再增长17.8%达到25616亿美元。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如果外贸增长率保持15%,2010年外贸依存度将超过100%。
在2005年,货物贸易年进出口额排名列前三位的是美国、德国、中国年进出口额分别达到26370亿美元、17448亿美元和14221亿美元。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美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比2005年的32,808.11亿美元增长了11.26%,创下了36,499.28亿美元的历史记录。其中,货物贸易总额为28,844.89亿美元,比2005年的25764.11亿美元增长11.96%;服务贸易总额达7,654.39亿美元,比2005年的7,041亿美元增长15.1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2006年世界经济展望》表明,1995年以前,全球外贸依存度在40%左右徘徊,在此后的11年内迅速提高到60%左右。同一时期发达国家外贸依存度也基本表现出同样的增长趋势和增长幅度。即使是外贸依存度一向较低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七国集团),外贸依存度也从34%稳步提升至43%。
从货物贸易角度看,中国的规模占世界贸易份额已经很大了,外贸依存度已经很高了。这次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将发生变化。未来三五年内,中国若想从对外贸易上扩大规模,其难度相加大。
(四)外贸靠不住,中国经济形势严峻。
外部:国际石油价格,2009年上半年又在上涨,由40美元一桶和涨到70美元。美国发了两万多亿美元票子,会否发生通涨?美元是否会大幅贬值?其国际货币地位,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又要上涨?
国内:上证股指,6月上旬上涨到2800点;房价6月份又在上涨。中国也增发了5万多亿人民币票子,下半年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
1、最坏的可能,若经济低增长,物价上涨成为现实的话,我国就进入了“通缩经济”时代,出现日本90年代的情景。防止“通缩经济”现象出现,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世界经济理论对 “通缩经济”没有一点治理办法。到时,我国可能出现“南美现象”与“日本现象”并存局面,中国政府将面临十分被动局面。
2、最大的可能,若经济增长下半年达到8%以上,但物价出现全面上涨。相对2007年是低增长低通涨,这种局面也很难应付。收缩银根,怕影响经济增长;不收缩银根,又怕通涨继续发展。尤其是国际大宗进口商品大幅度上涨,带动国内物价上涨,国内无法调控的局面出现。
3、最好的可能,若经济增长达到8%以上的预期水平,并存在继续增长趋势,而国内物价相对平衡。
因此,我们再也不要刺激经济增长了,尤其不要指望外贸恢复高增长,要对经济体制进行必要的、实际的改革。对中国消费市进行分析,人民大众最需要什么,生活中缺什么,就大力满足供应什么,解放附着在这些商品与服务身上的枷锁,如居民住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