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507 6
2016-10-09

林毅夫驳张维迎自由观时不尊重经济史


——兼议中国式“王臣”对立


                                                                                        作者:黄人天

       林毅夫和张维迎两位著名经济学家争论再起,震动经济界。其中林毅夫教授在《对张维迎有关评论的回应》中驳张维迎教授的经济自由观颇为让人玩味:“他(张维迎)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之所以发展不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自由。实际上,中国传统社会就是自然经济‘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是相当自由的,当时政府的力量对生产没有多大影响,基本上就只是收税,但仍然发展不好。”

       能不能再深入一步思考,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真的“相当自由”吗?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林毅夫教授引用的诗句出自上古《击壤歌》,根据清代诗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的注释,其产生时间在“帝尧以前”,也就是说”“帝力于我何有哉”描述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类似炎帝黄帝时代的经济形态,但当时的部落联盟作为国家政权雏形已经出现,原始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相对和谐正在崩溃之中。因此,《击壤歌》描述的“政府的力量对生产没有多大影响”的历史即将告终,“政府的力量”对生产具有绝对影响的时代随后来临,那就是特别残酷的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中很多自然经济家庭要么因为天灾人祸成为债务奴隶,要么由于战争被俘成为战俘奴隶,都在奴隶主的暴力强制下劳动,而当时“政府的力量”所做的却是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一切资源的绝对支配权,包括其身体和生命,奴隶主甚至可以杀死奴隶作为殉葬品。可见,原始社会末期“相当自由的”自然经济变成了完全不自由的奴隶制经济。

       孔子就生活在春秋奴隶社会,据《礼记·檀弓下》中的《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路过泰山脚下遇到一个妇女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妇女告诉他几个家人死于老虎之口,但她仍然不愿离开这里,因为其他地方有国君苛刻的暴政。因此孔子感叹“苛政猛于虎也!”

       无法考证这位妇女是属于平民还是逃亡奴隶,但可以证明在“政府的力量”过度干预之下,人民甚至无法在自己的家乡延续自然经济,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在虎患严重之地苟延残喘,这样朝不保夕的经济形态无论如何也与“相当自由”存在很大距离。

       无独有偶,在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中生动地描写了“基本上就只是收税”的政府对自然经济的肆意破坏,“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一位捕蛇者由于为专制皇帝捕捉剧毒蛇做药材而免于赋税,他的祖父和父亲均死于蛇毒,自己也多次差点丧命,但他仍不愿放弃这项工作,因为相比在政府苛捐杂税之下的乡邻,他的境遇还好得多。乡邻们把土地的产出都拿去交赋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一个接一个死去,死人常常互相压着。从前和他祖父同住在这里的乡邻,现在十户当中已经剩不下一户了。因此,即便他被毒蛇咬到,“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怎么敢怨恨捕蛇工作呢?柳宗元总结说,“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不仅仅是收税,还有劳役,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所反映的就是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强征劳役逼得人民家破人亡的悲剧故事。类似秦始皇修建长城、阿房宫、秦皇陵和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等繁重劳役在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随时随地都可以摧毁无数自然经济的家庭单位。

       除了收税、劳役,中国的古代人民还要随时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兵役。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石壕吏》就反映了君主专制政府的官吏夜晚到石壕村抓壮丁的故事。当时,老翁闻讯赶紧翻墙逃走,老妇出门向官吏哭诉三个儿子已经被征兵,且其中二人已经战死。为保护小孙子和儿媳,她宁愿牺牲自己应征入伍。“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君主专制统治的特征是君主拥有无限的权力,所有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否则就可以被随时剥夺政治经济权利直至生命。一千多年间的文人和民众对君主专制政府干预自然经济的描绘,证明了在君主专制统治下,比虎猛比蛇毒的苛政对中国传统经济的摧残具有历史延续性。

       更为确切的说,是形成了历史周期律,专制王朝初期的相对公平和后期的不公平导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笔者认为,中国四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基本就是一部人压迫人的历史,如果移花接木地把中国文明史中被任意摧残的传统自然经济美化为“相当自由的”原始社会末期诗意境界——“帝力于我何有哉”,就会完全掩盖“相当不自由”的历史主流。任何时候,如果离开对人类真实历史的研究和尊重,都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经济学命题,因为经济学本身就源自于对经济史的分析和抽象。

       正如《诗经·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第一个正式国家夏朝开始,中国传统经济并非“帝力何有”,而是“莫非王土”、“莫非王臣",四千多年都没有摆脱中国式“王”与“臣”二元对立的结构特征,事实上与“相当自由的” 的自然经济状态相去甚远,这样的经济发展不稳定乃至陷入历史周期律其实并非偶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0-10 14:05:42
正如《诗经·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第一个正式国家夏朝开始,中国传统经济并非“帝力何有”,而是“莫非王土”、“莫非王臣",四千多年都没有摆脱中国式“王”与“臣”二元对立的结构特征,事实上与“相当自由的” 的自然经济状态相去甚远,这样的经济发展不稳定乃至陷入历史周期律其实并非偶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10 20:46:02
林毅夫和张维迎两位著名经济学家争论再起,震动经济界。其中林毅夫教授在《对张维迎有关评论的回应》中驳张维迎教授的经济自由观颇为让人玩味:“他(张维迎)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之所以发展不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自由。实际上,中国传统社会就是自然经济‘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是相当自由的,当时ZF的力量对生产没有多大影响,基本上就只是收税,但仍然发展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10 21:42:33
正如《诗经·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11 21:31:10
  能不能再深入一步思考,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真的“相当自由”吗?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12 19:41:00
一个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幕僚,一个是高阁里的学者,林和张谁更靠谱很容易看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