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30106 198
2009-07-05
网言网意:

  前言——

  我们曾经青春年少,我们曾经血气方刚,我们充满了智慧与梦想,我们要实现那个曾经自己一再追逐的避风港……你知道吗,我付出了多少,才来到了北大,你知道吗,我又跌倒过多少次而再一次爬起,可这次,我真的再也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压力和老师的侮辱,我还是选择了逃避,逃避这一切吧,去我那个没有喧嚣安静的地方……

  相关消息——

  2009年6月28日晚,北大新闻学院研究生贾昊从高高的楼上跳下,当场殒命。一个年轻轻的生命,一个曾经非常优秀、全面发展的学生,瞬间就抛下了所有的梦想、追求、无依无靠的母亲…

  据说贾昊从小就很优秀,钢琴考过十级,以优异成绩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200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新闻学院,攻读硕士。

  据说他的导师谢新洲从他研一开始,就让贾昊成为其儿子的家庭教师,教其儿子整整三年英语,而且是免费。

  据说他的导师谢新洲曾许诺他继续攻读其博士。而他将报考时,导师又不允他报考,据说他导师已经允诺了别人读博。

  如果贾昊按期于2008年毕业,那么这场噩梦也许就不会发生。可是他因为优秀的外语和综合素质而被选拔为奥运志愿者,做了一年。到2009年毕业时,他的考博梦被打破,留校机会被人顶替……一次次的失望,让他身心俱疲,直到一周前,《时尚》杂志终于接受了他、将给他北京户口,并让他做一个策划。那个周末,当他熬了三天三夜完成了《时尚》的任务,兴高采烈去上班,已经到了单位楼下。他的导师谢*州电话强行要他回学校,要求周五、周六、周日三天紧急帮其做课题。他实话告诉导师自己要上班、自己太累了,导师竟气急败坏地大骂侮辱他。

  贾昊忽然如泄了气的皮球,他没有上楼去上班,扭转身回到与母亲共住的小屋。母亲没有工作,与他相依为命,并依靠他的打工费用生活。

  之后,尽管有朋友、一位外校老师好言相劝,他似乎就栽到了一个黑洞里。他二十多年来的艰辛学习、奋斗、荣誉、未竞的梦想,都被隔离在他的身外。世界真的很可怕。导师几年来紧逼的神情和无情的责骂、自己隐忍的日子、蒙受的羞辱……压倒了他,压垮了他。

  外校老师请他住到家里、让他好好休息放松一下。同学劝慰他,而他不停地想诉说、诉说,但他并不知道他说了什么。

  然后,他终于从高高的楼上飞身而下。一切都不可挽回……

  贾昊死了,他的导师谢新洲也人间蒸发了……

  安息吧,年轻的贾昊! 节哀,昊母和朋友们!

  以下是新闻学院的通知——

  据说北大和新闻学院已定性:贾昊的死与导师无关,与学校、学院无关。6月30日北大新闻学院电子邮件告知全院教师,严禁外传消息。措辞是“不幸坠楼身亡”。通知全文如下:

  各位老师好

  6月28日晚,我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贾昊不幸坠楼身亡,该学生是单亲家庭,母亲无收入来源,我院师生若有自愿捐款者请与学院办公室联系。此事家属提出希望不在任何媒体发表和上网,请各位老师、学生严格遵守。捐款可不必付现金,只需回复邮件报捐款数额,待从您的期末超工作量奖金里扣除即可。捐款截至到7月2日。

  新闻与传播学院

 北大应该告知事实真相 

  据《京华时报》报道:北大研究生贾昊于6月28日跳楼自杀,死因与其谢姓导师有关。昨天,贾母证实儿子自杀一事,称她正与学校协商解决。北大新闻学院一负责人表示,此事仍在等待警方调查结果,学校尚不便回应。发帖人署名“知情者”称,贾昊于2006年考入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经营管理方向研究生。6月的最后一周,贾昊在上班途中接到谢的电话,被骂后不久跳楼身亡。

  另据报道,该研究生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就曾“带着母亲就读”。试问,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他怎么说轻生就轻生了呢?用北大一位老师的话说:早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即使不发生在该同学身上,也会在别人身上发生的。这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会“早料到”呢? 这种事情也有其必然性吗?那这个必然性又是什么?熟悉该研究生的同学说,贾昊一直在帮自己的导师做研究,在帮导师的儿子做家教。既然如此,那位姓谢的导师怎么会说自己的弟子“无用”呢?他的“有用”或“无用”标准又是什么?

  众所周知,在现时的高校,学生要想毕业,就必须先给导师打工,其中包括给导师抄写和整理论文、替导师撰写科研报告、给导师的子女辅导、帮导师做一切可能的家务,等等。这叫潜规则,高校的潜规则。想必北大在这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吧!那位姓谢的导师说自己的弟子“无用”,是因为这个不争气的弟子没有帮助导师抄写论文吗?是给导师的儿子的辅导效果太差吗?可无论如何,那位姓谢的导师有什么权利判断一个研究生“有用”或“无用”呢?他对贾昊同学的死该负什么责任呢?

  北大,这个中国第一学府,这个中国无数孩子梦想的地方,应该有勇气告诉社会事实的真相。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童 泉)

以上内容来自: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376818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5 14:18:22
students have the right to have a good lif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5 14:20:22
这样的事情就是分权过于严重了,有些导师拿着对学生的生杀予夺的大权肆意妄为,这还是个恶性循环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5 14:27:39
楼上说的有些道理,但还是大社会环境造成的,人人都太追逐自己的利益了,当初的“园丁”也不例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5 14:34:29
我应该说这个可怜的人,为什么选择这条路,当他想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应该想一想他可怜的母亲。这样轻易的死去能给别人带了什么,我想对于他的母亲只能是无限的痛苦和绝望,在北大这样的学府里,我相信大多数老师还是好的,但是要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贾某的死亡触目惊心的,但是,如果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严格也是好的,而且要知道现在到了研究生阶段,已经不是本科生那个时候,导师和学生之间情同父子,在中国的传统意义上讲,就是拜师学艺。人生中有很多的不如意,如果选择逃避,就永远没有机会了,我想这样的人生选择应该给与我们现在在学校学习的学学子们以启示,要学会往后看,有的人会说我不知进取,但是当我们看到自己优势的时候,信心上就会得到满足,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前进,就像在《大染坊》中陈六子说的:“我是空着手上的台面,即使我输了,我也不怕,因为我本来就什么也没有。只要坚持我就有机会赢。”只要活着就有无穷的机会,这对于每个人都是如此。当一个人想用死来逃避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应该好好想一想,有很多人爱我们,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爱,我们拥有很多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要学会往后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5 14:34:54
应该两面的看问题!不能一味的说老师不对!哎,制度害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