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发展趋势分析(二)
二、产业的发展趋势
1、长江经济带将形成高科技走廊
长江经济带走廊是我国颇具活力的高科技集聚地区,高新科技正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40%以上的长江沿岸经济快速起飞。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苏州、合肥、九江、南昌、武汉、黄石、长沙、重庆等地的17个国家级高技术开发区和一批省市级开发区。
2005年长江经济带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共约4149亿元,占全国高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70%,高科技带动沿江省市的经济总体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发展速度。
2、产业集群发展迅猛
目前,长江经济带已形成以汽车、钢铁、医药、石化、丝绸、电子、金融和信息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该经济带集中了钢铁、石化、能源、汽车、机械、电子、建材等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企业,雄厚的工业基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支撑我国经济总量的重点区域以及生产力提升、产业升级的支撑基地。
3、现代物流业发展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的支柱产业
根据国际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沿江地区优先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交通优势——水上运输。今天,虽然水上运输影响力有所下降,不再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依然是区域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长江经济带拥有世界第六大江——长江,同时长江与东海、黄海连通,而洋山深水港就是内河航运与远洋航运的承接点。长江经济带周边各大城市都能利用天然的沿江优势发展物流业。
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其中物流中心是其中一部分功能;武汉拟建设三中心,其中一个是航运中心;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也在建设各种类型的物流中心。
4、长江沿岸的旅游业发展将呈一体化趋势
长江旅游资源丰富是不争的事实。长江上中下游各自特有的旅游资源除外,同时长江沿岸的城市风光、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等也是全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长江沿岸各城市都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同时沿江经济带的三大都市圈也有必要通过资源整合、联合开发长江流域的旅游资源,加快长江沿江旅游的一体化发展。
5、长江沿岸区域政府间的合作加快,呈现一体化趋势
长江29个城市已建立多层次协商议事机制,建立沪、宁、汉、渝等中心城市多边或双边高层领导及部门对话和议事机制。通过各种途径谋求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目前主要通过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推进东西联动和上中下游经济协作区互动,延伸产业链,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产业群,形成资源型、加工型、高技术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有机链接的长江产业带,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接国外和沿海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