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经营本质:黄光裕事件后的中国家电业 2008年6月,21世纪经济就有黄光裕在股票市场中大显财技,腾挪剩余资产的报道,报道显示: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黄光裕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权由当时的51.4%减少到了35.55%。国美投资者关系部人士也表示,35%是香港联交所规定的“上市公司控制人股份”的最低临界点。黄光裕减持国美股份套现,媒体及业界深感其财技高超之余,更多了一份猜测。 大约2个月之前,即2008年10月份前后,国美陆续沟通了一部分供应商,要求变更现行的结算账期,沟通后总体账期均延长了15天以上,对国美这一做法,引起了不少供应商质疑,但国美并未给出令人信服的答复,从其工作人员口中零星得知,国美需要调集大量资金有大用场,但具体并不知情,此事便不了了之。 追溯到2008年整年,特别是在5月份之后,家电业内最荒谬却又有鼻子有眼的传言,莫过于国美即将收购五星,这一传言持续时间较长,基本在五星经营的地区都流传甚广,五星不同层级的人员也在不同场合遭遇媒体类似问题的“突袭”。更出人意料的是在五星的大本营——江苏,竟有国美门店悍然打出“庆祝国美集团成功托管五星电器的店堂广告”,为此,国美也惹上了一场官司,据了解,五星就此事,己进入司法程序。
直到2008年11月19日,关于黄光裕被拘的手机短信在业内传开,沸沸扬扬一周之后的11月27日,北京警方才正式对外公布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而被警方拘捕。 2008年最后几十天里,因为黄光裕事件,再次将公众的视线聚焦到家电业,笔者串联起上述关于国美的一些信息,至少可以说明以下问题:一、 黄光裕本人的确“不务正业”,比较痴心于资本市场,家电连锁只是一个庞大的圈钱工具,共对家电零售业务的盈利水平并不太在心,这也正解释国美为何惯用低价策略,以价格屠夫的姿态示众;同时国美在一条路上开几家门店,而半数经营惨淡的现象,也正应了业界所说的“类金融”运作模式,国美正是通过这种集群式、成规模化的“圈钱”窗口去吸纳资金,转投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谋利。二、 对于国美结算账期的调整,凭这一点并不能就断言国美的资金链出了问题!毕竟任何公司年末对账目结算制度做适当调整都是有规可循的,加之国美的零售盘子足够的大,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资金即使有问题,也不会在短时间曝露出来.但延长结算账期至少表明了国美在近阶段资金调度上出现了一些麻烦,很可能是受累于资本市场和关联产业痿缩,这也是经济专家们对“类金融”模式的担忧,一旦股市或资本市场缩水、供应商挤兑(集中结算货款),则完全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形。三、 至于国美即将收购五星的传言则可以断定是国美转移媒体及公众视线,提高其行业地位的一种公关策略,传言本身不需要太多成本,且很难让五星找到真凭实据(当然,江苏某国美门店的做法实属“意外”。)但却可以振奋供应商和投资者信心,在资本市场上获取利益。 目前,黄光裕被拘己经一周过去了,除了警方公布的涉嫌经济犯罪外,事件尚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媒体和业界关注黄光裕、关注国美、也是在关注中国家电连锁,不管结局如何,这位家电业传奇人物的命运也会终究影响,或者说己经影响中国家电业的命运。事件过后,留给行业和世人值得深思的是中国家电业的明天该何去何从?套用经济

者们的一句话:“回归经营本质”也许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