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人民币贬值一天一个台阶,连续刷新6年新低。10月17日,人民币中间价下调222点,美元对人民币报6.7379元,创一周以来最大跌幅,续创6年新低。在岸人民币开盘跌破6.73,收盘逼近6.4,刷新6年新低;离岸人民币跌至6.7438。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从国庆至17日累计下跌733点。 近日调整显示出人民币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提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后市会加大波幅,而不是加剧贬值。美联储加息进程仍是短期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
美联储加息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全球汇市中,近两月,亚洲国家的货币中,除了港币和印度卢比保持稳定以外,其他货币都普遍出现明显的贬值。例如,新加坡元最近两月贬值约4%,韩币贬值约3.5%,泰铢贬值约3%,马币贬值约5%,而离岸人民币贬值约2%,居然还属于贬值幅度较小的。
全球股市中,最近1个多月内,新兴市场的股市也不约而同地从顶部开始滑落。印度股市从顶部下跌了5.3%,港股从顶部下跌了5.4%,泰国股市动顶部下跌5.2%,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股市平均下跌3%左右。
所以,无论是人民币的持续下跌,还是B股的暴贬,其实都是新兴市场资金外流、股市普跌的一个缩影。美联储加息才是真正在背后操纵一切的那只“手”。在美联储加息势在必行的背景下,资金持续地从新兴市场撤退,这些国家的汇市与股市必然难逃一劫。
“加息狼”真的要来了!
每次喊“狼来了”,狼都没有来。直到有一天,你认为狼不会来的时候,狼可能就真的来了。美联储12月加息可能就是那只真正的狼。自去年12月份,美联储重启加息周期以来,何时第二次加息就成了萦绕在全球投资者心中的噩梦。美联储的每一次加息会议、每一次耶伦讲话甚或是联储票委成员的言论都起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引领着全球市场的波动和全球资金的流动。
美联储仅以一张嘴皮子就能挑逗市场神经的功力可不是一天就练成的,这完全依赖于它在过往积累起来的信誉。如果喊了一年的加息却不加,后果会怎样?不用想也明白,一直喊着“狼来了”,最后狼却不来的话,以后就没有人会相信狼真的会来。美联储加息也是这个道理。为了维系好自己的信誉,永葆自己通过加息言论就能引导全球资金流向的能力,美联储这息加也得加,不加也得加。
由于11月的议息会议恰逢美国大选,因此11月不会加息。12月,就成了美联储在今年之内加息的最后一次机会了。更何况,今年以来美国的就业、通胀数据一直都表现得很不错,12月份还能有什么理由不加息。
除了“加息狼”,还有什么风险?
狼来了还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是,当狼真的来了,我们的护城墙毁坏了,我们的武器还残缺不全。这可能正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现状。美联储12月加息在即,国内的经济情况却不容乐观。
上周,海关总署公布了9月份最新的进出口数据,9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17万亿元,下降2.4%。其中,出口1.22万亿元,下降5.6%;进口9447.9亿元,增长2.2%;贸易顺差2783.5亿元,收窄25%。从去年7月份起,中国的出口数据就呈不断恶化之势,增长除了2016年3月份外都是负的。但是,9月份的出口创下5个月以来新低,9月进出口的数据还是要比前6个月的数据都要难看很多。
中国出口额是全球份额第一,出口,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出口数据的黯淡,意味着这驾马车已经很难跑得像过去那么快了,更遑论指望它来拉动经济的增长。
另一个与出口一样占据GDP半壁江山的是投资,而投资的一个重要引擎则是房地产。年初的去库存着实让房地产风光了一把,一线城市牛市传导至二线城市大牛市,让不少做实体经济的人都看红了眼。但是,十一黄金周前后,北京、深圳、天津、苏州、成都、郑州、无锡、济南、合肥、武汉等总计22个城市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多地祭出“限字决”,同时收紧信贷、增加土地供应,一系列政策让楼市一夜“入秋”量价齐跌,部分楼市资金悄然大撤退。房地产的迅速降温,让投资这驾马车更加失去了动力。
当经济的这几架马车都放缓了脚步,以前积聚的各种风险就开始一一暴露出来。汇市如此,债市亦如此。时隔15年,中国决定再次动用债转股的方式,降低企业杠杆率。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放行按照市场化方式有序开展银行债权转股权。同一天,大连法院受理了对东北特钢的重整申请。今年至少9只债券连续违约,再度处于破产边缘的东北特钢,正是上一轮债转股救助的对象之一。15年前接手银行不良贷款,转股成为股东的东方资产,至今未实现退出。
债转股后,相当一部分债权人都无法顺利实现股权退出。尽管如此,国内仍然大力推行债转股,实在是迫于信用债风险的高压。据高盛统计,中国企业的杠杆率已经超过绝大多数国家,截至2015年底飙升至165.1%的高位。然而,用债王格罗斯的话来说,“中国的债转股计划在我们看来就是债务违约”。
人民币还会跌多久?
中国ZF官方声明人民币并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人民币加入SDR(这也可以看作人民币汇率逐步市场化的正式承诺),资本项目不开放下的所谓外汇市场,难以反映世界对人民币的供求真实态度,而中国居民海外投资正在成为潮流。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L型而美国弱复苏,但只要中国能够成功推进供给侧改革,经济有望实现中速增长,增长中枢和资本回报率高于美国。虽然两国的货币政策不在一个轨道上,中国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稳健,但美联储也不具备高频加息的条件。因此,除非中国未来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人民币大概率不会出现长期和快速贬值的极端情况。
当前中国外储规模巨大,足以应对短期汇率下跌和资本流出风险。同时,除美国外的世界经济正在日本化,各种不确定因素如逆全球化层出不穷,这些都会反映到汇率上。人民币汇率必须也只能顺应市场的变化,干预不能应对如此复杂的国内外局面,人民币继续贬值,向均衡水平靠近,应是大概率事件。
近期行情主要是受近期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带动,而不是对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急剧走弱的担忧再起,而后者是小概率事件。在当前的资本管制措施下为了保持资本外流可控并维护投资者信心,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保持稳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短期内美元指数若进一步走强,人民币仍有可能继续贬值,但由于美元走势高度不确定,因此仍维持人民币兑美元年底预测在6.6。预计2017年底时,人民币将回升至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