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819 3
2016-10-21
决定大学声誉的不是年岁而是实力
王言虎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这几天,北京有几所大学在举办校庆活动。放眼全国,这个月举办校庆活动的学校还有更多。为什么要举办校庆?或者说,举办校庆的意义是什么?应该看到,高校是文化机构,不是商业机构,更不是政治机构,所以,从逻辑上来讲,校庆的意义也就主要集中于文化层面:通过举办校庆活动,回溯过去,观照当下,完成对大学使命的重新确认或构建,打造高校师生文化与身份上的认同。
这种校庆传统,源自西方,实质上是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学习西方的产物。自晚晴以降,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教育发展模式模仿欧美。回溯历史可以看到,现代大学制度在中国移植成功后,中国教育家曾多次应邀参加欧美知名大学的校庆活动,在教育家的推动下,西方大学的校庆传统也一并漂洋过海,被复制过来。
校庆本身就是大学建设的一部分。在当下,大学校庆在凝聚价值观、输出形象的层面之外,也被赋予了别样意义:展示实力,吸引生源;设置基金,向校友筹款;甚至,也被一些高校视为邀功摆好、展示政绩的筹码。
对于前两者,这无可厚非,因为一所大学的品牌建立,少不了优质生源与雄厚的办学资金。一个好的校庆活动,就是一个优质的生源与资金入口,它让外界看到这所学校的实力,既巩固了办学根基,也能打造办学品牌。但若高校举办校庆是为夸大历史、展示校领导政绩,那就本末倒置了。
目前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校庆活动越办越多,不论是逢五、逢十还是普通的周年庆,都有高校郑重其事,举办高规格活动;除了有建校校庆,还有合校校庆、迁校校庆,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是,有高校刻意延长历史,搞校庆竞赛,来凸显自己的办学传统与“功绩”,这更偏离了校庆的初衷。
校庆代表的是一个高校坚守的价值观传统,久远的办学历史固然可以证明一所高校的深厚底蕴,但决定一所高校声誉的,不是年岁,而是实力。早在1948年,胡适就在《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的演讲中批评了那种“想用年岁来来压倒人”的办学做法,这说明,早在民国,用校史来为学校背书的现象就已经出现,这个问题在今天依然存在。
大学不是按青丝白发来排位的,校庆其实也就没必要过多注重这类枝节。2011 年,韩启德先生在香港科技大学20周年校庆活动致辞中提到:“与那些动辄上百年历史的大学相比,香港科技大学可以说还只是个小伙子,但香港科技大学却已成为一所成绩斐然的大学,一所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型大学。”正所谓“影响力不在年高,学术优则灵”。
校庆的动人之处在于,不在高头讲章,而在活动举办期间的各种学术讲座、文艺表演。校庆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活动,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感与神圣的仪式感,若校庆活动不以此为本位,而过度追求所谓“底蕴”,甚至献媚,就成了一场名利活动。
归根结底,校庆的意义,在于“一以纪念过去之艰难缔造,一以懔念未来之发荣滋长”,竺可桢也提到校庆是为“检讨过去,策励来兹”,可惜现在中国太多大学只顾着“回头看”,向“钱”冲,却忘了,举办校庆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校庆?
借历史的记忆看那些朝向未来的光
陈云昊  来源:中国青年报
前些天是山东大学115周年校庆,我听在济南的同学说那天下了一场雨,跟平日也没有什么区别。但这倒是让我想起五年前的校庆,那时候中心校区各处都在大兴土木,现在校园标志建筑知新楼、南门及大成广场、北门及稷下广场、体育馆和操场,几乎都是赶在校庆前完工的。原来标志性的三角形“山字”南门被推倒的时候,一位住在山大南苑的老师还特意去拍照留念。校园建筑的推倒和新起,无疑更能启发我们去思考校庆在更长时段中的意味。
在那年开学,历史学院在文史楼北面的桂花园新立了当年被称为“八马同槽”的雕塑群像;文学院将新筛选的2012级中文基地班命名为“闻一多班”;校庆当天,每位同学都领到了一份免费的餐券……对照之下,校友们说的是那个年代的小树林,那个年代的山大:那时候每天早饭基本都是玉米糊糊,不过并不妨碍学习的劲头;学校周围还没有什么书店,只好在周末跑去市区买书;赶上一次直播“冲出亚洲、冲向世界”的女排比赛,竟有几百个人挤在一起看一台电视,那场面自然相当壮观……因为110周年校庆,这些采访到的记忆,才获得合适的机会转述给我们,并和校庆时的场景发生奇妙的呼应。
现在,五年前校庆日开始奠基的青岛校区,今年已经投入使用,迎接第一批新生。有校友说:“南方人应该去北方上学,北方的学生也应该去南方。”正好遥契当年在青岛任教的山东大学教授老舍的看法:“一个大学或者正像一个人,他的特色总多少与它所在的地方有些关系。”如果按照老舍的看法,济南和青岛是各有各的好。两座城市的气质被人总结为山魂海韵,在那里生活学习的人们把这种地域的气质带去不同的地方,进而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那时候的山东大学校长是徐显明,他在2012届毕业典礼上说过一则笑话:为什么在110周年校庆那天要把寝室的灯都关了——为了显明;为什么从寝室楼到教学楼的灯要依次关了——为了徐徐显明。这说的是校庆那天学生参与的灯光活动,不过这则笑话也别有意味。以前的学者说,“有所法而后有所能,有所变而后有所大”。借来说校庆,或许它的意味只有在变化的时间中才能“徐徐”显明。
追忆校庆,不是躺在昔日的荣光里睡大觉,而是给今天的我们砥砺前进的精神动力。如今山大的校史从袁世凯奏请创办国立山东大学堂(1901年10月16日)算起,110周年校庆时确定下“为天下储人材,为国家图富强”的校训,强调自己是办学传统悠久的一个。校庆正是这样一个引人回望和前瞻的节点,我们借着它指向那些历史中的记忆,又从中看到那些朝向未来的光。尽管我已经从济南转来南京求学,然而在这秋冬之交的静默天气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母校。
转自: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0/358858.sht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0-21 19:02:39
fumingxu 发表于 2016-10-21 18:10
决定大学声誉的不是年岁而是实力
王言虎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这几天,北京有几所大学在举办校庆活动。放 ...
谢谢楼主分享的资料不错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21 19:42:29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22 07:36:42
校龄只是说他经历过那么长时间,而实力虽然和校龄有相关,但未必就一定是决定或重要因素。借用一句话:英雄不在年老少。身边很多百年老校不一定在实力上有新学校那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