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89 1
2009-07-07
进入6月份以来,全球经济下滑速度继续放缓,大量数据表明经济最糟糕时期已经结束,经济正逐步企稳,欧美日等经济体出现改善迹象,新兴经济体复苏迹象尤为明显。不过也有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复苏面临阻力,复苏之路并不平坦,要实现全面复苏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市场对当前经济是否正迈向复苏存在疑虑,仍需要更多证据的支持。

一,经济下降速度放缓,但复苏之路漫长

美国经济6月份衰退步伐继续放缓,采取的各项刺激措施正在奏效。美国第一季度GDP修正后下降5.5%,并没有预期之疲弱。预计第二季度美国经济仍将收缩,但较第一季度好转,且下半年将恢复正增长。很多数据表明美国经济正逐步好转,美国5月份工厂订单月比上升1.2%,为第二个月上升;美国6月ISM制造业指数升至44.8,为连续第六个月上升,表明美国制造业收缩速度正在放慢,形势正逐步改善。另外因政府削减税收和增加福利,美国5月份个人收入季调后月比上升1.4%。作为GDP主要推动力的个人消费有上升表现。美国5月个人消费月比上升0.3%,此外美国5月零售销售月比上升0.5%,为五个月来第三次上升。但是持续上升的高失业率令个人消费前景暗淡,这将给美国经济复苏造成负担。美国6月份失业率升至9.6%,为二十六年来最高水平,表明就业市场形势依然严峻。预计未来两三个月美国失业率将达到10%,经济复苏仍需要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为当前经济危机根源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仍深陷泥潭,但显示出企稳迹象。美国4月S&P/CS20城房价指数年比下降18%,月比下降0.6%,这已是美国房价连续第三十三个月下降。预计房价下跌趋势将持续到2010年底,慢于整体经济复苏,不过下跌速度也有所放缓。美国5月建筑开支月比下降0.9%,折合年率为9,640.5亿美元,表明美国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不过由于购房者纷纷趁低价买进房产,并受减税政策鼓励,美国6月NAR签约销售月比上升0.1%,连续第四个月上升。美国5月新屋开工月比上升17.2%,年比下降45.2%,季调后年率为53.2万套。但美国5月份新屋销售意外月比下降0.6%,折合年率为34.2万套。总体上美国房地产市场依然疲软,走出当前局势尚需较长时日。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便一直呼吁进行的金融业改革终于浮出水面。美国6月17日公布了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业监管改革方案。改革计划包括给予美联储更大权力监管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机构,允许政府拆分机构,为复杂的金融工具制定新的规则,以及成立新的联邦机构监督消费者产品,如抵押贷款和信用卡。根据监管改革,美联储主席将为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负责。虽然这份改革计划在发布后引发巨大争议,被称将限制金融机构放贷,降低市场自由度等,但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仍不可否认。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演2008年自房贷市场开始的金融危机。

欧元区6月经济衰退速度亦放缓。欧元区第一季度GDP修正后季比下降2.5%,年比下降4.8%,为有史以来最大季比和年比降幅。但大量数据表明欧元区经济出现改善迹象,预计第二季度较第一季度将好转,下半年衰退步伐继续放慢,2010年将逐步复苏。欧元区5月综合领先指标月比上升1.9%至95.4;欧元区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5月的40.7增至42.6,为08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表明欧元区制造业以9个月来最慢速度收缩。欧元区6月商业和消费者信心连续第3个月改善,6月经济信心指数由5月的70.2增至七个月高点73.3,6月工业信心指数由-33增至-32,消费者信心指数由-28增至-25;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5月IFO商业景气指数由5月修正后的84.3增至85.9,为连续第三个月上升,这些都暗示经济衰退最糟糕时期已经过去,经济正在趋稳。然而部分问题依然存在。欧元区4月工业新订单月比下降1%,年比下降35.5%,为1995年开始有记录以来最大年降幅,表明欧元区经济复苏可能会非常缓慢。此外企业在衰退经济环境中步履维艰,纷纷以裁员应对危机。欧元区5月份失业率升至9.5%,为十年来最高水平。虽然低通胀压力提升消费者购买力,且消费者信心上升,但失业的持续增加仍使家庭支出受到抑制。欧元区5月零售销售月比下降0.4%,年比下降3.3%。在4月上升之前,零售销售自08年9月以来一直下降。欧元区6月零售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5月的47.1增至47.5,低于50表明仍在收缩,德国6月零售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46.3降至46。这些均说明,虽然欧元区经济正从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中走出,但复苏之路依然漫长。

日本方面,6月份经济数据表明,该国经济开始停止恶化,朝复苏之路迈进。日本二季度大型制造业景气指数从历史地低点-58升至-48,为两年半来首次改善。因出口和工业产值出现复苏迹象,日本5月商品贸易盈余虽年比下降12.1%至2,998亿日圆,但好于分析师预期,且为连续第四个月取得贸易顺差。日本6月Nomura/JMMA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5月份的46.6升至48.2,制造业收缩速度放缓。日本5月工业产值月比上升5.9%,为连续第三个月上升。日本5月反映商业信心的经济观察家现况指数从4月份的34.2升至36.7。上述数据均表明经济衰退最糟糕时期可能已经过去,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逐步从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复苏。日央行报告连续第二个月上调经济评估,称出口和工业产值将持续复苏。报告还称,未来几个月经济有望出现更明显的稳定迹象,且预计在本年度下半年将出现复苏。虽然日本5月份失业率升至5.2%,创五年来记录,且日本5月全国百货店销售额年比下降12.3%至5,113亿日圆,高于4月11.3%的同比降幅,日本央行表示,以出口为导向的日本经济前景多半取决于海外市场的需求。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快速复苏,使全球需求增加,对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起到拉动作用。

新兴经济体复苏势头好于发达国家,中国作为最大新兴国家复苏势头强劲。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同比增长6.1%,比08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第二季度GDP表现要略好于第一季度,09年下半年将继续企稳向好。中国

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3.2%,较5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为该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位于50%临界点以上,表明随着中央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制造业经济总体呈现稳步回升态势。此外,6月下旬发电量同比增幅为7%,与6月上旬-1.7%、6月中旬3.8%的增幅相比,下旬的发电量增幅呈现大步跳跃式回升趋势,6月全月发电量同比实现3.6%的正增长,是自2008年10月以来首次实现月发电量正增长。负荷同比增幅和用电量同比增幅之间差距的缩小也表明经济持续恢复在推动用电量增长由负转正。
国家为扩大内需实施的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是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巨大推动力。

二,全球各主要央行政策进入稳定阶段

6月份全球各主要央行政策未有大的变化,利率政策以外的其他政策手段是各国央行主要诉诸的对象。虽然复苏迹象仍不明显,各主要央行已考虑到如果退出当前宽松货币政策,避免通胀大幅上升。

美联储6月24日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于0到0.25%的历史低位不变,维持银行贴现率在0.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重申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此外,美联储还重申,其仍计划在2009年年底之前购买总额不超过1.25万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不超过2,000亿美元的机构债券,并在秋季前买进不超过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美联储多数官员认为目前美国通胀水平在可控范围之内,且不担忧通缩风险。美国5月CPI月比上升0.1%,年比下降1.3%,CPI年率为1950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而月比小幅上升和核心CPI的上升支持了美联储关于通缩风险已减弱的观点。针对立法者对美联储向金融系统大规模注资提出的担忧,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其有信心央行能够退出援助计划并抑制通胀。但对于何时退出并无时间表。利率期货显示,美联储最早可能于2010年初开始升息。

财政政策方面,美国白宫称,当前经济刺激政策正发挥作用,目前尚不需要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但不排除实施第二轮经济刺激方案的可能。

欧央行6月初和7月初会议上均维持基准利率于1%不变,符合预期。预计09年剩余时间将维持不变。欧央行7月2日称将收购评级为AA或高于AA的担保债券,规模不超过600亿欧元。欧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预计2009年剩余时间欧元区经济将依然疲软,但恶化速度慢于上半年,且中期内物价上涨压力将受到抑制,当前利率水平仍适当。欧元区5月CPI月升0.1%年比持平,通胀年率降至创记录低点。预计未来几个月欧元区通胀可能为负。短期通胀和通缩风险都不大,但应警惕中期通胀上升的风险。特里谢还表示,若经济出现重大改善,欧央行将迅速退出当前宽松货币政策。

英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6月4日维持债券购买计划规模为1,250亿英镑不变,并连续第4个月维持基准利率于0.5%不变,符合广泛预期,但很多分析师认为英央行将不得不在未来几个月来再次扩大债券购买规模。英央行5月份提高了定量宽松方案的规模,由在3月确定的750亿英镑提高至8月前购买1,250亿英镑。初步迹象显示,英央行此前采取的降息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已奏效,英国经济复苏步伐快于欧元区。虽对复苏仍存在疑虑,英央行已开始考虑如何退出当前刺激政策,包括加息、发行债券,并可能出售之前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下购买的债券。

日央行6月16日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于0.1%不变,未推出新的政策举措。日央行行长白川方明表示在调整货币政策时会考虑经济下行风险,表明日央行不会急于摒弃刺激经济的非常规措施。至于何时结束非常规刺激措施日央行官员表示将视市场情况而定。日本5月核心CPI同比下降1.1%,降幅创历史之最,归因于公用事业费和消费支出下降。预计日本CPI将会继续下降,并出现负值,引发政府对通缩的担忧。目前日本基准利率处于0.1%的极低水平,为避免导致货币市场紧缩,日央行官员不愿再次降低利率至零水平。为应对通缩风险,日本财务省考虑提供通缩保护型债券,

三,全球金融市场呈区间震荡

由于对经济复苏迹象的欣喜和对复苏之路崎岖的担忧并存,美欧股市6月份呈区间震荡走势。 美股前两周受ISM制造业指数等诸多利好消息推动,总体上扬,但后两周受房价继续下滑,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等因素影响,令市场重燃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美股总体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6月份累计下跌53.33点,跌幅0.63%,结束连续三个月涨势。标准普尔500指数累计上涨0.18点,涨幅0.02%,为连续第四个月走高。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累计上涨60.71点,涨幅3.4%,连续第四个月走高。欧洲股市与美股走势相似,道琼斯欧洲斯托克600指数6月份累计下跌2.31点,跌幅为1.1%。虽然6月份欧美股市未有惊喜发生,全球股市第二季依然以双位数涨幅报收,实现二十年来最强表现。富时Eurofirst 300指数第二季上涨15.9%,为1999年第四季来表现最佳一季,且为2007年中期市场开始崩跌以来首次收高的一季。日经225指数第二季上涨23.4%,为1995年以来最佳单季表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第二季度累计上涨11%,为该指数一年半来首次实现季度上涨。标准普尔500指数第二季度累计上涨15%,结束连续六个季度的跌势。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第二季度上涨20%,为六年来最大单季涨幅。

6月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油价6月9日突破70美元/桶关口,之后一直在该水平上下徘徊,曾一度上涨到73.38美元/桶。6月份油价累计上涨5.4%,主要受利好经济数据显示的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以及短期供给趋紧等因素影响。高盛预计原油期货价格将在2009年底达到每桶85美元,在2010年底触及每桶95美元。油价上升将有可能推高通胀。欧佩克轮值主席表示,油价在70到75美元有利于未来石油投资,超过80美元/桶将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欧佩克秘书长认为,目前市场上石油供给充足,油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来自投机。

美元6月份走势稳定,首周全线反弹后,接下来的四周均处于震荡整理走势当中,美元指数累计上涨不到1点。首周受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数减少好于预期影响,美元全线上涨。接下来的三周,美日欧均不同程度表现出复苏迹象,美元进行震荡 整理。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份曾提出,将IMF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取代美元。中国央行报告26日再次提到特别提款权,延续了周小川此前的建议。报告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过度依赖少数国家信用货币,加剧了风险扩散和危机传导。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需要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充分发挥特别提款权的作用。不仅中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也对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提出质疑,预计G8会议将对美元地位进行重点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7 15:35:09
失业率还么见底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