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天没有做几件事,但有一件做不完的工作,那就是规划未来。”这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曾经的表述。有数字显示, 发达国家的企业领导一年中要花大约40%的时间用于研究企业的战略。在美国有90%以上的企业家认为,最占时间、最为重要、最为困难的事就是制订企业战略规划。 何谓企业战略规划?它主要指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状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为不断地获得新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那么,相比较国外企业家的主要观点,我国企业领导人一年中花多少时间去研究战略?答案不得而知。
“在顾客越来越挑剔、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环境变化越来越迅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战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战略管理是企业的制胜之道。” 近日, 国内著名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刘冀生,指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企业的寿命有长短、市场表现有优劣?刘教授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环境日益动态化,环境变化的速度加快,技术创新日益加剧,新的竞争来源于竞争对手日益增多,市场和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复杂多变、不可预测,一种新的动态战略观正在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是企业战略的空间在不断扩展。当今行业及企业的界限日趋模糊,竞争战略的谋划将不再只限于既定行业的产品、服务的竞争,而更多的是在无边界范围内对商业机会的竞争,竞争的物理空间由区域范围扩大到全球。”刘教授指出。
刘教授认为,企业是一个能力型组织,而企业的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可以无限次的重复使用,因此企业可以成为“无边界的企业 ”。据刘教授介绍,这里企业的边界指的是能力的边界,是企业对产品、市场的支配和控制能力。而企业边界的扩展两种方式就是建立虚拟企业,或者是建立战略联盟。每个企业都可以成为一个能力模块,然后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体系中与其他能力模块进行动态配置。
其次,“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在不断变化。”刘教授说。据他分析,过去是由环境决定企业,后来变为企业要适应环境,进一步发展为企业要选择环境,“现在转变为企业要主动改造环境。”刘教授认为,企业要使环境更加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企业除了对外界变化积极主动地做出反应外,还要有意识的变革环境,及采用改变行业游戏规则、从新划定行业界限、制造全新的行业等方法,改变企业的竞争环境,使之更有利于获得高额利润,竞争企业的优势地位,因此战略的制定要基于产品或服务的竞争转变为标准与规则的竞争。
第三,“企业的战略资源在不断扩大。”不必过多地考虑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内所拥有的资源相匹配,而更多的追求企业战略目标要和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的集成整合相匹配,而企业外部资源的网络资源已成为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部分,许多研究证明企业外部资源整合要比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更重要。
企业嵌入社会网络结构中的网络资源数量与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企业与外部网络中合作的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则企业的经营绩效越好,即企业不光在核心能力方面要拥有和控制自己独特的资源,而且要在形成、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对企业所需资源要与社会网络资源更多的合作使用、参与、协作和共享。
第四,“企业战略的主体在不断变化。”刘教授指出,当前不再是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价值链与价值链,价值体系与价值体系之间的竞争。刘教授还举例说明,数十个组织跨行业通力合作,才能将电力传送到千家万户;数百家企业同心协力,才能制造销售一台电脑,数千家公司协调配合,才能向我们提供各种丰富的应用软件。
刘教授指出,在未来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也没有实力单独参与竞争,未来的竞争是商业群体之间的竞争,对于单独的企业个体来讲,竞争更多的体现在加入或者营造有影响力的、能为自己带来实际价值的企业价值链或价值体系。因此,今后竞争的主体不再简单是“微软队IBM”,而是他们各自培育并赖以生存的价值链或价值体系的健康状况。
刘教授认为,如果一个企业采取行动时,没有认识到该行动对临近的许多企业或整个价值系统所造成的影响。从企业本身来看,这家企业的行动也许会暂时促进了他自身的提升,但却从整体上破坏了价值系统的稳定,并最终带来灾难性后果。“企业应当认识到,自己是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的企业网络之中,网络中各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努力寻找价值链或价值体系有可能被破坏的环节,因为如果他们不这样做的话,别人就可能这么做。”
第五,刘教授认为,“企业战略的柔性在不断增强,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快速变化,要求企业竞争战略与外部环境变化节奏保持同步。”
刘教授还进一步指出,企业的战略管理之所以要具有高度柔性、及时转型的特点,主要受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一是经济全球化、全球
信息化、知识经济崛起,促使企业战略要及时进行转型;二是中国加入WTO,外国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中国,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速度过快、竞争规则变化加快,会促使企业战略转移;再有就是中国正处于紧急转型重要时期,宏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国家产业政策变动大,会促使企业战略转型。
企业战略转型是企业战略的重大决策,要求企业高层领导者要有很强的战略转移能力,要掌握好战略变化的方向、幅度及速度等关键因素问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竞争优势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如果只对维持原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成功因素全神贯注,而不注重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失败。
“核心能力刚性、企业家认知模式的刚性、企业文化的刚性这三个因素,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的柔性及转型,因此战略转型经常呈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这是企业领导者应当警惕的。”刘教授提醒到。
刘教授最后说,战略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首要问题。战略管理满足了企业关注竞争环境、关注企业发展未来的需求,所以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战略导向的企业管理。世界新经济浪潮的到来,使现代企业进入了一个战略制胜的年代,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间的比较日益全球化。与那些全球著名的企业航母们相比,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小帆船,不折不扣地属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乃至我国企业要持续成长,“制定好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企业战略管理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