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3096 15
2009-07-08
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的热潮,自数年前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开始,就源源不断,称得上是前仆后续。而现在更是形成一个高潮,似乎要国际化,不并购几个知名海外企业就不能成事。日前,著名并购专家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全国工商联合会并购公会第三任轮值主席熊焰更是出版专著《中国流》,为中国企业的这种走出去摇旗呐喊,提供理论高度的支持。但以笔者所见,这种鼓吹,实际上是鼓励中国企业当炮灰,可能刚开始在镁光登下风光无限,最后是惨痛收场,或者进退维谷,后悔当初的决定。

看联想,当初是如何轰轰烈烈,但收购IBM 个人电脑部门已经4年了吧,依然还没有把人家那点东西消化。Thinkpad以前代表的高品质,显然早已经黯淡了许多。2008年,联想还陷入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亏损当中。即使今年柳传志亲自披挂上阵,大局能否扭转,也不得而知。为了这次收购,中国IT企业的排头兵联想的命运一波三折。

TCL收购阿尔卡特和以及法国汤姆逊,一两年之后彻底轰然跨台。本来想利用中国的人力成本,加上被收购企业的技术,就可以天下无敌了。但根据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观点,这个战略都是错的。在国际化过程中,劳动成本已经不重要了。如何放弃硬一元,向软三元要利润,如何实现国际产业链的整合、赚取“软三元”才是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的资本。

其他中国靠并购海外企业国际化呢,名字可以列出一大串,但那个算成功呢?没有谁能给一个肯定的回答。

基于这些事实,再看看《中国流》一厢情愿的论调,似乎中国企业只有并购,才能走出去,才能不再微笑曲线里处于低端。通过并购,形成“中国的人力成本+收购的海外企业优势的品牌、技术”优势组合,一切看上去十分完美。但这和当初TCL李东生、联想柳传志当初的美好设想何其相似。但现实就是现实,不是凭借理想、勇气就可以走向胜利的。

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无论从经验、团队、文化、制度和法律等多方面,还为时尚早。甚至,在国内企业的并购中,中国企业也需要大把的功课要做。试想,一个没有并购过10家以上国内公司的国内企业,要取收购一个世界巨头。想一想就让人觉得荒唐,滑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8 15:35:59
想想当年的日本收购潮流的结果。。。面对现状,中国企业需要的是冷静,而不是一味的通过收购来扩张和炫耀实力。即使中国有实力,但企业内部的矛盾和缺陷重重,所以还是求稳为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8 15:45:59
攘外必须首先安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02:53:45

江西运输发票13826579848李小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09:44:20
怎么定义惨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13:42:57
放屁。你的意思就是中国企业永远不并购海外企业,没有点先烈来铺路,不卖点教训,中国企业恐怕永远走不出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