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外泌体含量高,稳定强、可长期存储。大多数细胞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均可分泌外泌体,肿瘤细胞外泌体即肿瘤细胞脱落的囊泡,携带肿瘤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等信息,在细胞间物质和信息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外泌体可介导肿瘤细胞增生、免疫耐受和化学抵抗,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且其miRNA有望成为肿瘤诊断的新型标志物。与ctDNA和CTC相比,外泌体具有易于富集、稳定性高且不易降解的特性。据悉在冷库中储存30年的血液也可用于分离检测外泌体,因此可用外泌体建立肿瘤细胞进化发展史“活日记”,记录患者肿瘤组织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遗传信息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便于病情和治疗追踪,可用于癌症的诊断和复发监控。
图1.血液中的外泌体

目前,全球开展外泌体研究的公司较少,目前基于外泌体的液体活检技术几乎全部在研发之中。全球首个外泌体液体活检产品ExoDxLung(ALK)由ExosomeDiagnostics公司推出,用于检测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的EML4-ALK突变。目前ExosomeDiagnostics已获得8000万美元融资用于开发外泌体类液体活检产品。同时,CodiakBioSciences的科研成果转化速度亦是惊人,2015年6月该公司创始人RaghuKalluri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发现胰腺癌细胞外泌体中含有的Glypican-1蛋白可作为一种非入侵诊断和筛查早期胰腺癌的标准。同年11月,Codiak公司宣布成立并获得8000万美元启动资金,用于将科研成果转化。随后Codiak又获得共计61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用于产品市场推广。
据BCCResearch预测,2016年全球外泌体市场规模可达1610万美元,预计2020年达到1.12亿美元,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47.3%。外泌体的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癌症诊断领域,2016年该领域全球市场份额为1000万美元,预计2021年可达到1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为58.5%。基于外泌体的癌症治疗市场在未来5年也将保持14.9%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21年全球市场份额可达1000万美元。
图2.外泌体全球市场规模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