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1681 0
2016-10-30
按他自己的说法,F. 奈特(1885~1972)(1921)《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中文,安佳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是一项“纯理论研究”,并且“基本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只是试图比以往更准确地阐述传统经济学说的基本原则,更清晰地揭示其含义。”(前言,第1页)。作者认为,要能使经济学研究的“实用性” 真正有效,需要以这种纯理论研究作为前提条件。
本书侧重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梳理和界定自由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由于企业家是这一经济组织制度的中心角色,所以,通过对企业家作用以及决定企业家职能报酬的各种力量的仔细和全面研究,对自由企业制度研究作出具体的技术贡献。与此相关的一个目的是对经济组织相关问题进行系统阐述。当然不是简单地对现存的自由企业制度的一种辩护,也强调这种制度与生俱来的缺陷。值得指出的是,没有哪一种组织形式能满足或胜任所有领域的所有目的,在一个现实的经济体系中,各种组织形式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重要的是明确那种组织形式最适用于相应的社会任务以及为完成这一任务的活动范围。
不同的经济组织包括企业均是应对不确定性的结果。这个观点与K. 阿罗关于组织的观点有相似性,“我要强调一种特殊的价格体系失灵,这种失灵对理解组织绝对具有核心意义,这就是不确定性存在导致的价格体系失灵。”(K. 阿罗,1974,《组织的极限》,中文,万谦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从1921年初版,到1957年的几次再版,作者均写了相应的前言,反映了作者对本书问题持续而深入的思考,以致作者认为“现在看来,实际上本书应该倒过来成为这几篇前言的导论才对。”(前言,第39页)“实际上,相对于历史前进、经济学的进步和我本人思想的发展,本书在几个方面有些过时了。” (前言,第27页)。几篇前言,除了第一篇“出版前言”容易阅读之外,其他几篇阅读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反映的是作者思想的进展,只有通过阅读全书之后才能较容易理解。
本书第1,2章是问题提出和文献综述。第3~11章是理论建模和相应的分析。第12章是关于不确定性和利润相关的社会方面政策含义。
理论建模和相关分析的部分首先假定完全竞争环境,即没有不确定性的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分析经济活动进行方式,包括静态和存在变化(或进步)这两种情况。第3、4章分析静态条件下的纯交换行为和生产活动,相当于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消费者行为和厂商行为分析。第5章分析经济环境变化时(假定不存在不确定性)完全竞争市场的运行。第6章是对完全竞争假设的补充分析。
接下来主要是对完全竞争假设诸条件中的“完全知识假设”进行详细研究。正是不完全知识,即对未来和对变化的结果具有不完全知识,才导致利润的产生,所以,不完全知识是理解问题的关键。第7章从抽象知识论角度和概率分类角度定义了不确定性,接下来的第8章分析了应对不确定性的各种组织形式,企业组织就是为应对不确定性而产生的一种组织形式。第9、10章讨论不确定性、企业家职能和利润源泉及其性质,认为利润只能是不确定条件下职能分工的结果,即企业家承担不确定性的风险,工人作为固定收入者不承担不确定性的风险,利润就是企业家职能的报酬。但是,这种报酬无法按通常的方法确定归属。“导致利润的唯一风险,是一种产生于履行终极责任的绝无仅有的不确定性,即本质上不能进行保险、不能资本化、也无法付给工资的绝无仅有的不确定性。”(第279页)第11章补充讨论了社会环境变化与不确定性的关系:不是所有类型的变化都产生不确定性,有规律的变化不会导致不确定性,只有那些无法估计的不规则的变化才产生不确定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