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直都想去看那本书,所以鄙人今天吃完晚饭兴致勃勃的杀到了图书馆。图书馆人不多,但还是有点闷热,找到书之后就在空位坐下了。可翻了几页之后,就有头昏的表现,实在忍不住了,趴在桌子上小睡了一会,遗憾的是醒了之后头昏症状加重了,又休息了一会儿,实在调整不过来了。只有郁闷的打道回寝了...
    回来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之前做过的一篇英文阅读理解,大概内容如下:一天24小时中,每个人的状态(不仅包括精神状态,也指思维能力、反应能力等的加强。)都会有起伏,根据个人的生活方式、习惯、工作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文中根据每个人的Peak和Weak时间不一致,进行了原因、影响因素、如何调整等方面的介绍。比如,有的人,早上起来之后始终无精打采,到了晚上就精力旺盛,睡不着觉。那么为了早上起来有精神,不仅需要调整睡眠时间,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早点起床,并且醒了之后,不能马上将你的脚放在地板上,要在床上休息一小会。个人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觉得我就是早上起来没精神的这种人。后来也想按照这个方法试下的......
    关于想到的其他方面的内容归纳如下:
    1、兴趣的作用有多大?这本书确实是本人最近特想看的一本书,可拿到他之后,我还是被精神给压垮了。
    2、身体状态的调整影响因素太多,我尝试过上面讲述的方法,早起过,发现还是有效的。虽然会出现一小段困的表现,但总体上来说,整个上午的效率更高。所以,今天晚上没状态可能和早上没早起有关,但也不排除天气等外在的因素影响。
    3、如果在预见到身体处于疲劳期,还是要去看书,是不是一直不理性的做法呢?比如说,我预见到去图书馆可能会没状态,而去选择运动,之后的效率说不定会更高呢?当然,这里能否预见正确,主要是靠个人的经验和对自己身体条件的了解程度了。
刚才电脑死机,写了一半就没了。重新打开之后,发现没保存草稿之类的功能。很是郁闷!暂时写这么多吧,睡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