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00 0
2009-07-10

金融危机的实质是金融寡头专政

原题: 无声的政变

作者
西蒙约翰逊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教授

IMF首席经济学家(2007-2008

经济危机已经揭示了很多关于美国的令人不愉快的事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位前首席经济学家道出了其中非常惊人的一个:金融产业已经有效捕获了美国政府,新兴市场的这种事态更加典型,这也是很多新兴市场危机的核心所在。如果IMF的职员能对美国畅所欲言,所有国家就都能听到下述警告:如果我们不能打破阻碍实质变革的金融寡头专政,复苏就没有希望。留给我们防止一场真正的大萧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IMF工作的人很快就会发现,其实没人愿意来找自己。你的客户通常只有走投无路才会来找你:私人资本已经抛弃了他们,区域贸易集团的伙伴们无力拯救自己,向强大的朋友比如中国或者欧盟借钱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没抓住。别人并不怎么喜欢求助于你。
当然,原因在于IMF非常擅长告诉客户自己不想听什么。我了解这一点,因为20072008年我做IMF首席经济学家时,强加给外国官员不少痛苦的变革。此前,当我与1989年之后陷入困境的东欧政府合作时,当我在19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与正在经历经济危机的亚洲和拉美私人部门合作时,我也间接或直接地感觉到了IMF的压力。一直以来,我从各个角度观察着从乌克兰、俄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和其他地方不断赶来的官员们,他们来找IMF时已经步履蹒跚,环境已经变得很糟糕,他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当然,每次危机都不一样。1994年,乌克兰遭遇的是恶性通货膨胀;1998年夏天,俄罗斯遭遇的是严重的短期债务清偿危机;1997年印度尼西亚遭遇的是卢比急剧贬值,公司经济几近毁灭;同一年,韩国遭遇的是外国银行突然拒绝提供新的信贷,三十年经济奇迹陷于停顿。
但是,我必须告诉你,对IMF官员来说,所以这些危机看起来都没什么差别。当然,每个国家都需要一笔贷款,但是每个国家也都需要做出重大变革,这笔贷款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几乎总是如此,危机国家总是需要在一段过渡期之后学会自力更生,必须增加出口,缩减进口,并且绝对不能出现非常可怕的经济不景气。要在这个背景下制定有用的预算、货币供给等等政策,IMF的经济学家们自然要些花时间。然而,总会有能够解决问题的经济方案。
但是,IMF的高级职员真正关心的,却几乎总是危机国家的政治,因为这是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
这些国家的经济之所以面临困境,通常都是因为一个简单的理由:这些国家握有权势的精英们在经济形势好的年头伸手过长,承担了太多风险。新兴市场国家的政府和私人部门通常彼此结盟,形成组织坚固而且常常看上去很高尚的寡头专政,像经营追逐利润的公司那样管理国家,而他们就是股东的控制者。当印度尼西亚、韩国或者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成长时,大企业家们的野心也在膨胀。作为经济帝国的控制者,这些人做了一些显然有利于总体经济的投资,但他们也开始做更有风险的更大赌博。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认为自己所掌握的政治关系,会允许自己把任何可能产生的问题都推给政府。
比如,俄罗斯的私人部门现在之所以面临严重困境,就是因为在过去五年左右,它从全世界的银行和投资者那里借了至少4900亿美元,它认为俄罗斯的能源部门可以支撑整个经济中不停上升的消费。随着俄罗斯的寡头政治家们用这笔资本购买其他公司,并开始能够产生就业的野心勃勃的投资计划,就业对于政治精英而言也就越来越重要。政治支持不断上升,意味着更容易获得有钱可赚的合同,意味着减税,意味着各种补贴。外国投资者也就不可能像过去那么高兴,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他们也就宁愿把钱借给那些有可能会支持其本国政府的人,即便这种支持散发着腐败的气息。
但是,新兴市场的寡头们必定会头脑发热;他们挥霍无度,在巨额债务的沙丘上建立自己庞大的商业帝国。本地银行,有时候是在政府压力下,太过热心地为精英们、为那些依赖信贷的人提供信贷。无论对于个人、公司还是一个国家而言,过度借贷的结局总是很糟糕。信贷条件迟早会收紧,如果不是绝对有能力偿付,就没人会愿意借钱给你。
恶性循环的轨迹相当险峻。巨型公司们在不履行还债义务的灾难边缘摇摇欲坠,借钱给他们的本地银行土崩瓦解。昨天的公私伙伴关系,现在变成了权贵资本主义。无法获得信贷,经济瘫痪就会接踵而至,经济形势只会越来越坏。政府被迫拿出外汇储备支付进口开支,偿还欠债,弥补私人损失。但外汇储备总有耗尽的那一天。如果这个国家在耗尽之前还不能恢复正常,它就无力偿还外债,就会在国际上变成一个经济贱民。要想成功阻止这种惨剧,政府通常需要消灭某些国之大害(比如失控的现金外流),通常需要重建已经严重失衡的银行体系。换言之,政府至少需要压榨一部分寡头。
然而,压榨寡头几乎从来不是新兴市场政府的策略选择。恰恰相反:危机一开始,寡头们通常就能首先获得政府的特别照顾,比如优先获得外国货币,或者是一笔贴心的减税,或者克里姆林宫的经典救援技术:政府替私人部门还债。在胁迫之下,对老朋友的慷慨在形式上有了很多创新。同时,还是需要压榨某些人,大多数新兴市场政府都会首先压榨劳动人民,只要不出现大规模骚乱。
最终,正如普金治下的俄罗斯现在所实现的,精英中的某些人必须在经济复苏之前被打倒。这是一种抢位游戏:政府只是没有足够的货币储备照顾每个人,政府无力完全接管私人部门的债务。
因此,IMF职员通常会凝视着财政部长,考虑这个国家的政府是否严肃认真。IMF最终会愿意给俄罗斯这样的国家贷款,但它想先弄清楚普金总理是否准备、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对他的一些朋友严酷起来。如果他还没有准备好抛弃朋友,IMF愿意等他下决心。如果他已经做好了这种准备,IMF就乐于给他一些有益的建议:请他从那些非常不称职而且非常贪婪的企业家手中夺取银行体系的控制权。
根据多年的经验,IMF职员知道,只要至少一部分制造了很多根本难题的寡头权贵遭受沉重打击,自己的项目就能成功稳定经济,促进增长。而这正是所有新兴市场的难题所在。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906/91370.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