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制造业已连续两个月位于枯荣线以下。汇丰银行6月PMI指数下降至48.3,低于5月的49.2,并创下近9个月以来新低。PMI指数一旦低于50则意味着制造业出现萎缩,今年前6月的数据向我们展示了现实是如何一步步蚕食理想的。
作为汇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的屈宏斌,会针对每月披露的PMI指标做相应点评。在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和保持短期经济增长这样的两难中,特别是当中国ZF不愿意再次尝试经济刺激时,屈宏斌是如何逐步改变自己观点的。

1月PMI—52.3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改善,中国制造业有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持续复苏。”根本无需关心央行政策,所有指标全部利好!
2月PMI—50.4
2月的数据大幅下挫,但屈宏斌则不以为然,“随着国内需求环境和劳动力市场的改善,复苏还在继续。持续复苏的步伐相对温和,预示着央行不会很快出台紧缩政策。”
3月PMI—51.6
“中国继续走在复苏的道路上。”国内需求显示依然强劲,但当月的通胀数据不容乐观。屈宏斌建议,“挥之不去的外部阻力影响意味着北京的政策制定者应该保持一个相对宽松的政策立场。”
4月PMI—50.4
虽然仍在枯荣线以上,但离萎缩仅一步之遥。“4月制造业活动的放缓证实了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相当脆弱。”需求下降,企业利润收窄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景气将“导致政策制定者在接下来几个月出台更多应对措施”。(可以理解为:政策制定者们有时间可以关注一下事态的发展了,因为整体经济都在下滑。)
5月PMI—49.2
制造业萎缩,发生了什么?屈宏斌表示,“指标下滑是由于国内需求恶化及持续的外部阻力所造成的。”(欧洲,美国和日本经济的疲弱)他的语气变得更加迫切:“北京需要采取措施重振内部需求”,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必须在改革和增长之前找到微妙的平衡。”
6月PMI—48.3
情形似乎变得更糟了。“制造业受恶化的外部需求,放缓的国内需求和库存压力上升等因素所拖累。”屈宏斌发现北京更期望与改革而不是经济刺激,但他警告说:“尽管改革有助于经济长期的发展,但对于短期来说,它的作用有限。”
汇丰银行给出的结论是: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然而汇丰银行并不是孤立的,此前IMF,各大投行和咨询机构纷纷下调了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如果中国经济没有明显改观的话,预期进一步下调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