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929 5
2016-11-04
华人学者已经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等)、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等)、诺贝尔化学奖(钱永健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

换句话就是说,世界文化领域,华人仅剩下诺贝尔经济科学奖没有摘得。

很早以前,国内有人说中国人不可能得到诺贝尔科学奖,因为他们说国外排斥中国科学研究,诺贝尔奖是不公正的。但是屠呦呦的获奖却是对这种说法的有力还击。

现在的诺贝尔经济科学奖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是否国外也歧视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呢?我想这种想法还是比较狭隘的)。
我想国内要是还纠结在“发中文”比“发英文”好,或者“发英文”比“发中文”好,把发表论文当做考试,那么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就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期盼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1-7 14:43:44
一句话回答你:杨小凯死得太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8 14:09:27
杨小凯?呵呵、、、、、、
看看混论坛的人群素质,就知道经济学奖拿不到是理所当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11 21:33:36
拿诺贝尔经济学奖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发展的水平。
很明显,中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差距远不及社会科学发展的水平差距大。
国内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还未进入formal的层次,中文期刊还是不严谨的东西,根本登不上学术大雅之堂。中国学者在经济学国际顶尖期刊的发表还停留在凑论文的阶段,根本谈不上原创性的大发现。
要想拿诺奖,意味着你要战胜同时代所有的优秀经济学家。你看看国内有哪位大牛敢说自己做出了巨大的经济学理论贡献、称得上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一个也没有吧。
所以,要想拿经济学的诺奖,我看至少还要等三十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12 16:12:28
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能力。以日本为例,日本在除了经济学以外的物理、化学、生物、文学、和平所有领域获得了20多项诺贝尔奖,但诺贝尔经济学奖却从未突破。对比中日经济学研究实力,当前中国差距还较为明显,一个简单的例子,日本出现了两位世界经济经济学会会长(森岛通夫、根岸隆),而中国成为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员的都寥寥无几。此外,诺贝尔经济学奖基本被美国垄断,瑞典、挪威、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等在某一特定经济学领域偶尔也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总之,中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任重而道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12 20:23:39
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对经费和仪器设备的依赖非常少,需要的是创新性思维和自信。

社科领域不见得是落后的,意识形态分野是中国难以获得世界认同的主要原因,并不意味着中国落后,这里有一个自信的问题。当然不可否认中国社科领域内普遍的跪舔姿态,普遍缺乏批判与创新精神,批判是创新的前导,显然国内无论文化还是制度都不适合普遍的批判与怀疑态度。

看看西方一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理论,和两千年前中国的《管子》水平差不多,解释“劣币驱逐良币”的机理(不完全),也能得奖。《钱约论》两千字不到的篇幅就足以完全透彻的说明!(《钱约论》第十七章,第三节.4,,P19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