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群“定义
(2)”城市群中次中心城市“定义
(3)”城市经济圈”理论在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定位
(4)涉及”城市群“的几个样本:从北向南,环渤海;长三;珠三。
(5)以上几个样本在国际化和地区化的开放背景下的出路和宿命:环渤海是典型的极化效应,中心穷,次中心没有活力,必然竞争,因此财富效应无法梯度递延出来,所以才有北京富流油廊坊穷掉底的“极化”现象。长三发展的最好,向早期的欧洲共同体,主要是法制,经济禀赋,文化教育,产业机构,资本来源,市场销地等等,都是全球化配置,所以一体化水平比较高。目前的问题是既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研究金融危机和产业结构全球调整下,对“长三”的影响。最搞笑的是珠三,1997以后,尤其是台海三通以后,香港的区域经济和金融中心的地位的基础已动摇,怎么走?新珠三规划是个思路,找文件;到坛子上看讨论,想想深圳市长怎么被找借口抓了;还有划给澳门大学大半个岛子,都是很好的动向。
(6)个人以为,写“环渤海”最安全,最开放,因为起点低;站在东北亚资源配置的高度看,比较好写。写“长三”,素材一定很多,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下的新变动不好把握;尤其是有变数。但是写“珠三”很有趣,每一个环节和节奏都很振奋人心,如追求中长期效应,不如拣硬骨头啃啦~~
(7)多年前,受人所托,代人捉刀,写过三大城市经济圈比较(2001年前后);当然时过境迁,三大城市经济圈各有擅场,呵呵,相信近年来研究者的著述足够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