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inance.QQ.com 2009年07月11日07:59 经济观察报
暂停了十个月之久的新股上市重新开闸,桂林三金(002275.SZ)上市不到20分钟就涨了近一倍——大量资金蜂拥而至,“没办法,现在就是钱多”。
情形又有些狂热。
上证综指今年上半年已经上涨近80%,投资者还在加仓。如果你觉得3100点有些高了,马上就有更多人告诉你:“别怕,3500点才刚起步。”
堪比股市的是楼市。刚出炉的地王位子还没坐热,新晋地王又诞生了。潘石屹说,北京地产有泡沫了。10多天前,这位地产红人在一场土地拍卖中败给了央企,他有些不服,说这些人根本就不算账。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2007年。资产泡沫的幽灵隐现。不过,那一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3%的峰值,刚刚过去的一个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仍在7%以下徘徊。
问题又来了,但仍是那一句话,这一切能否持久?
诡异的上涨
7月10日,桂林三金和万马电缆(002276.SZ)上市。开市不到20分钟,桂林三金涨幅达96.9%,万马电缆则飙升逾134%。这多少有点出乎意料。之前,监管部门一度告诫投资者,小心“打新股”遭遇破发。当日上午,券商们也都在告诫自己的客户,“别买了,价格太高”,但涌入者依然前仆后继。
过去半年中,中国显然是全球资本市场表现最好的市场之一。上证综指半年中飙升近80%。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股市新增开户数737万个,比去年下半年增加约30%。
楼市的情况堪比股市。
去年11月,野村证券的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曾预期,全国平均住宅价格从顶峰至谷底将会下跌20%左右,但决不会超过30%。不过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他承认市场的表现更有韧性。
他注意到房价从2008年1月达到顶峰,当年12月跌入谷底,下跌幅度不过7.2%。2009年1-5月的表现更是惊人,住宅销售量年同比增长了26.7%,5月份全国平均房价年同比攀升了17.6%。
这也让一些想买房的人大感困惑。北京的陈女士从关注房子到寻找机会至今已4个月了。“看过新盘,一直都徘徊于买和不买之间,总认为时机没到,总希望房价能低一些,再低一些。但实际上2-3月份北京房价是最低的。”
从4月份开始,二手房的成交量逐步增加,一开始,刚激发出来的买房热情在经济学家们“小阳春能持续多久?”的质疑中犹豫,但此时房价继续创造量价齐升的数字。
6月份,房价加速飙升。陈女士原先关注的天时名苑已经由3月份的每平米9000元涨至10000元,月涨幅达11%。世纪星城由之前每平米7000元涨至8500元,涨幅达21%。美利山、珠江帝景等楼盘,在过去几个月的涨幅超过了40%。
陈女士的经历并不是个案,在深圳工作多年的小沈本来打算今年与女朋友结婚,他从年初就开始看房子,“房地产商都在炒深圳房价暴跌,但是我们到关内一看,顶多跌了10%,很多都没有跌,于是我们到关外找房子,关外价格大约跌了30%,正当我们下决心买的时候,房地产价格又涨回来了,现在也买不起了。”
“炒家已经全面出动了,”一位长期关注地产领域的人士称,“我认识的投资客手头在关内的房产价格近期都全面超越了2007年的最高房价,现在又在频繁看盘,银行方面也很好贷款,基本都能申请到七折的房贷优惠,首付两成。”
高房价刺激“新地王”不断出现。6月30日,“广渠路15号地”以总价40.6亿、楼面地价超15000元/平方米成为北京市的 “新地王”。7月6日下午,北京大兴、黄村两个地块被上海绿地集团以30.25亿元摘得,刷新大兴区土地拍卖总价纪录。
地产商潘石屹说,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又出现了。也有媒体鼓吹,北京已经进入了3万元房价时代。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说:“地产依然会奉献给我们一场浓烈的盛夏。”而野村证券的孙明春说得更直白:“我们看到了房地产泡沫显现的迹象。”他相信这个泡沫将持续一段时间。
原材料价格也在涨。国内的螺纹钢、线材的期货价格涨到了3900元左右。“贸易商手里面的库存又有增加的现象出现了,甚至有的贸易商又出现了囤货赌价的现象。”北京燕钢恒兴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海峰说。
泡泡怎么被吹起来
所有的泡泡都产于相似的原因,那就是流动性过剩。不过2009年的泡泡和2007年显然不同,那时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3%的峰值,而市场预期,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7%。
去年11月,中国政府实行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信贷市场大规模开闸放水,截至今年6月底,新增信贷规模达到7.37万亿元,远远超过年初预计5万亿元的目标。
专家们预测,全年的信贷投放量将达到10万亿元。一些金融机构人士称:“央行虽然坚持说信贷适度宽松,但实际上今年前期的信贷不是适度宽松,而是过于宽松了。”
这些通过商业银行释放出来的资金,按照计划本应流入基础建设及民生项目,“但被释放出来的资金并不均匀地分配给了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资金流动因为有政府主导出现偏向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
生产领域环境恶劣,利润微薄,闲置资金就往资产上跑,房地产和股市就是资金最喜欢滞留的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预测,上半年可能有2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了股市。“迅速增长的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里自我循环,容易提高股价,也在推高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他说。
于是,房地产和股市有了“赚快钱效应”。
“我三个月之前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一转手多卖了10多万元,平均每平方米赚了3000多元,你想哪个行业有这么高的利润率。”一个美国咨询公司负责人说,他表示有机会还会继续购买房地产。
国内A股市场上,上证指数从2008年11月份到2009年6月23日,指数累计回报率已经达到了65%,很多私募资金都表示,今年赚取的利润率有几十倍。
落差极大的利润率搅乱了市场的价格体系,在资产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资金流的堤坝被筑起,招商银行深圳分行一位一线客户经理介绍,很多企业客户手头并不缺钱,他们也不敢把贷款投入扩大再生产,而宁愿把钱都投到股票市场或者房地产市场。
“泡沫已起,小心维护。”中信证券一名研究员说,“这是目前政府心态,流动性被弱经济绑架,政策难言压,钱不愿撤。”
泡泡传导链
在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看来,资产价格上扬往往是通胀的前奏。资产泡沫渐大,通胀预期加强!
“我们不是经济学家,不需要对谁汇报什么,但我们感觉通胀已经悄悄到来了。”陈女士说,“尽管目前只是表现在大宗商品涨价方面,但油价已经涨了两次,房产业已创出新高,500元面值的人民币已在热议。”
通胀预期下,在民间资本聚集的温州,很多企业出手买房产。他们首先就近选择杭州、上海等地地段好、品质佳、抗跌性强的标杆楼盘投资,并推动这几个城市房地产价格迅速飙升。
老百姓也开始寻找抗通胀类的资产,“于是居民非理性地将流动资金全部转为低效率固定资产,房地产就是最先选择。”房四海说。
公募基金开始集体逼空,“大家讨论什么长期的投资价值,我们只需要抓住这一波行情,赚完之后就赶紧离开。”北京一家银行系基金投资总监私下说。
在高利润回报诱惑之下,更多民间资本杀入了股市,“市场怎么不涨呢,钱太多了,我认识的一个山西煤老板把矿都卖掉了,全仓杀进了股市,好几个亿呢。”在7月8日晚上的一个朋友小范围聚会上,一个做私募的人说。
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入市者仓位在不断提高,一家券商在北京5家营业部的综合数据显示,6月底市值占总资产的算术平均值为88.6%,7月8日该数据为87.2%。
与此同时,境外热钱也开始流入,一个投资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本报,他已经与一个规模很大的境外基金达成协议,引入这批资金进入中国股市,操作模式十分简单,“在境内注册了一个亿的公司,暂时又没有项目可做,或者在项目策划期间把钱利用到其他领域。”这位投资人士说,因为资金大,赚得利润也就是平均利润,20%左右吧。
泡沫的那一端
信贷周期-流动性周期-资产价格泡沫-宏观经济好转,这是目前经济学界和政府高层都相信的经济恢复和增长逻辑,也是此次政府开闸放水的理由。但是现在,这个逻辑链条在现实中如何传导下去,似乎还有悬念。
市场钱很多,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没有增加。在东莞做加工贸易的于力宏深有体会。他从去年下半年将自己的工厂关闭,到今年一直没有开工,与他关系很熟的东莞华擎电子工厂的老板向国华去年还能勉励维持工厂,今年却在厂房门口贴上了招租的条子。
对物流运输企业的分析显示,前五个月,几乎所有的企业的订单量、运输量、利润等指标均是环比下降的。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闫淑君说,实体经济如果活跃了,相应的物流、运输都会有起色,但现在情况这么不好,只能说明宏观面回暖的基础还很不牢固。
按照之前的逻辑,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传导到消费品和工业品价格上,伴随经济增长和需求的上升,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和毛利都会有所改善,企业盈利将会增长,这同时形成股市继续上涨的新动力。
所以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说:“在政府强心剂的作用下,中国经济不管未来是‘实胖’还是 ‘虚胖’,在未来1-2年肯定会‘胖’起来。”
然而,从资产泡沫到真正宏观经济好转的路径可能被斩断。
一家企业主黄先生说:“信贷的刺激带来的虚假繁荣掩盖了实质的经济不景气,现在大家都沉迷于击鼓传花。”河北唐山宏忠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宁也表示:“尽管钢材价格整体在往上走,但是我对后市依然持谨慎的态度,需求还是不稳定。”一位有色金属行业人士则说,目前有色金属价格涨幅与需求增加并不相符,充裕的流动性是推高资源价格偏离实际的最主要原因。
房四海把目前中国这种微观不好、资产类价格飙升的现象称为“闷骚”的中国式通胀。这种通胀的传导路径是:工业利润越来越薄,对短期利润的追求导致更多的资金流向资本品,土地和地产价格上涨,城镇的生活成本、商务成本也随之上升,这倒逼工资上涨,进而农产品价格也涨。而资源的瓶颈,基础原料涨价是政府控制不了的,最后则强硬地推致成品涨价。
但这种通胀的快速上涨阶段注定是短暂的,因为没有需求来承接。但资产泡沫被刺破过程却是对经济杀伤力最大的阶段,一旦政府开始调控经济,资金流撤出,房市和股市动荡,部分企业会倒闭,经济硬着陆,甚至再次进入通缩阶段。
这样的情形会出现吗?(孙健芳 张向东 黄利明 申兴 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