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一道计算题
在2000年以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一般以送股为主,派发现金红利很少。在1996年至2000年期间,派现比例较大的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78%、7.08%、9.33%、11.85%与10%。并且,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都是象征性的,如同蜻蜓点水,少得可怜。有些企业派现主要是为了保住其配股资格,以达到圈钱的目的。2000年上市公司平均含税现金回报率仅为1.462%,低于当时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而2000年以后,派发现金红利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但股票股利仍在股利分配中占重要地位。
2005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发生一些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家数逐年增加,比例稳中有升。2005-2007年,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分别达621家、698家、779家,占所有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5%、48%、50%;二是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规模逐年增加。根据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情况的统计,有779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占1558家上市公司的50%;送红股家数148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5%;派现总额2757亿元,占2007年净利润9483亿元的29%。近三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金额逐年创新高,自2005年至2007年分别为729亿元、1163亿元、2757亿元。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研究数据显示,1926年至2006年间,标普500指数年回报率为10.4%,其中6.15%来自于分红,占总回报率的40%。
根据以上的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对股票投资者而言,股票投资收益包括哪些?不同股票持有者收益有何差异?
2、上市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对其资本结构有何影响?
3、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经常低于一年的存款利率,因此,有人认为我国的股权融资资本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请利用资本成本的概念加以解释。
4、自2005年以来,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逐步增加,是否意味着在我国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在逐年增加,请根据股权资本成本概念加以解释。
5、上市公司有利润是否一定有现金分配股利,如果上市公司缺少现金,是否可以通过负债融资来发放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