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F的存在就是对人性最大的不信任,如果人人都是天使,还要ZF做什么“、“野心只能用野心来对抗”,这些话不是出自某位远离政治的哲人故作高深的呓语和牢骚,而是美国宪法之父也是第四届总统詹姆斯.麦迪逊先生制定美国宪法时的基本立论原则,话语就出自他阐释和宣传宪法的著名的《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
人有理念、习俗、代表群众、激情、野心等多种因素支配,因此就会有党争派别出现,这是民主自由社会的必然副产品。消除产生它的根源就只能诉诸于独裁统治,由单独个人,单独组织或者单独党派做的独裁式统治(其实即便单独党派统治也一样会有内部进一步派别划分,只是更隐蔽或者更见不得人罢了)。独裁和有党争的民主如果必须做选择,理智只能认同后者,因此我们不能抱怨和倒退,而应该正视现实,并采取制度和安排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党争的影响。
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制度安排一定会产生由于不理智的党派矛盾而演变为唱对台戏的政治僵局的情况,现在的两党政治下的总统与国会之间,就是这种政治现实。改变这种政治现实的根本手段,是诉诸于人民主权与选票,而暂时措施,则依赖已经建立起来的美国成熟政治智慧下总统的灵活手段和权力运用,也就是被很多天真的人所不齿的政治手腕。
美国大选如火如荼,提供了一次让千里之外的中国吃瓜观众对政治品头论足的机会。选择谁做总统比较合适呢,不从女权主义说,不从候选人的施政方针说(除了中国,还有哪个国家的领导有资格谈思想和经济呢,当然不应该忘了伟大的金三总),仅仅从该死的政治权力方面说,也应该选择希拉里,因为她懂也会做。
奥巴马的个人品质无可挑剔,也很能发挥理想魅力和演讲吸引选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民的总统。但连他自己都承认在政治手腕方面是稚嫩的,所以导致了现在的两党完全不合作的格局。在最后一次的白宫记者晚宴上他说,他原来进白宫是想改变华盛顿的政治风气(change),但当时似乎未详细说明改的方向(吐槽现在政治风气更坏了);又谈起卸任之后的生活,说以后共和党参、众议员就会不愿意听他的话,不愿意接他的电话,完全无视他的意见了(吐槽这是他还在任上就发生的现实)。
对这些问题特朗普能解决吗?绝不可能,他不过是另一类奥巴马,更恶劣版本的,同时政治智慧更少的,若他上任就等着从第一天开始政治僵持然后四年什么政策也无法推动只听着口无遮拦的大嘴吧。
我不是说希拉里一定能做到,但肯定能做的更多,而另外人民只有这两个选项。
美国现在的两党成为铁板两块,党派行动一致而不被对方拉笼妥协的最根本原因是现在的参、众议员的个人选举也已经是党派的事业了,需要更多借助党派的资金、资源支持而不像以前更多是个人的、区域的行为。因此必须听将令,即便它是违背理性判断和良心谴责的。美国有参、众两个议院,在这种现实政治支配下一旦与总统不在同一党派的政党占据了国会中一个或者两个议院的多数席位,政策掣肘就不可避免。因为任何ZF政策都不是总统的张口胡来,都需要国会的立法批准,包括施政条款、资金额度、时间期限。前面爆发的所谓美国国债违约的威胁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体现。
再次强调如果因此认为这个制度不好,那就多看看上文关于独裁还是民主的两难选择。说不要民主那纯粹是因噎废食的混账,不过如果说可以采取不是总统制的民主以削弱这种冲突根源是一种合理的思考。如德国等国家采取的议会制就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总理由占据主要席位的政党选出,因此不存在议会与总理的完全对立。不过这里面也一样问题多多,尤其容易变为政党独裁统治,这些都不多说。
但是过于担心美国的政治现状也是杞人忧天,事实上更恶劣的政党对抗也发生过多次。因此除了看笑话外,我们也可以期待美国人以怎样的政治智慧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无论是什么情况,总统制下需要一个既有权力又懂得如何运用的总统是不可缺少的,越是在政治冲突中越显政治手腕的作用。很多人不知甚至不能相信伟大的林肯总统其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的一位朋友曾经评价说,如果有谁认为林肯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好人,那他总有一天会在坟墓中醒来。林肯的伟大,除了众所周知的道德理念和原则,更主要的是他的政治手段和智慧,两方面的结合才让他成为了解放奴隶的必然人选,让林肯成为林肯。
中国译者关于《林肯与劲敌幕僚》一书的宣传中这么介绍:作者讲述了一个关于林肯和他生活的整个时代、以及他如何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化对手为良伴、化宿敌为铮友的耐人寻味、堪称经典的故事。真实情况远不是如此简单。
在等待就职的日子里,林肯挑选他的内阁成员,目的是想要最大范围的团结选民,团结全党,这点是历届ZF领导的政治模式。林肯选择威廉苏华德作国务卿,萨蒙蔡斯作财政部长,格丁韦尔斯作海军部长,蒙哥马利布莱尔作邮政总长。其中前三位曾经与他在党内竞争总统候选人,并且在初次投票中与他分列一、二、三、四位次,林肯第四(但都没有达到当选需要的选票,第二次协商选举林肯获取更多支持而当选),因此选择他们就不难理解了;选择他们也是为了覆盖不同地域的目的,林肯本人来自当时的美国西部,而他们则各有地域特性;并且幕僚选择也汇集了对奴隶制的各种态度派别,布莱尔的当选正是为照顾政党中的保守派,这一派别不提倡废除奴隶制,因而对林肯的平和的限奴观点给予了支持,也是林肯在二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似乎看起来很有政治分赃,不过是事实。其中在执政过程中也并不是我们所想的所有人最终为林肯的高贵精神品质感召,只有一个例外是国务卿苏华德,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国务卿,在工作一开始他其实是想控制林肯形成自己的实质性执政,但不久就看到林肯的政治智慧。在一封给妻子的信中说:集权力与活力与一身的人并不多见,总统确实是我们中的佼佼者,遂成为林肯一生忠诚盟友。
在内战之初林肯为了团结所有派别人士与群众以挽救联邦,对解放奴隶的问题一直不予置评(很多人说如果是为了奴隶而战,他们将不会愿意)。从1861年发生战争开始,状况一直持续到1862年9月,因此纽约论坛报编辑写了一篇社评:二千万人的呼唤!要求林肯正面回应解放奴隶问题和自己的施政方针。林肯的回复中雄辩滔滔的一段是这样的:
我的职责是为了挽救联邦,而不是为了挽救或者废除奴隶制;当我知道一项事业有助于挽救联邦,我就去做它,而当我知道自己如果正在从事的一项事业对挽救联邦有损,我也会马上阻止,对于奴隶制亦然;如果我必须解放所有奴隶而能挽救联邦,我会做的,如果我必须解放一部分奴隶而让另一部分保持原样才能挽救联邦,我也会做的,如果我不需要解放任何奴隶而能挽救联邦,我同样也会做的……
这样的话语,距离他1963年1月1日颁布伟大的《解放奴隶宣言》仅有三个月。
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林肯》为我们展示了林肯推动宪法第13修正案批准的经过。
第十三修正案:
第一款 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于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惩罚除外。
第二款 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
修正案的目的是为了用宪法的方式确定奴隶的解放(解放奴隶宣言只是战时总统的举措,而这个权利前面历任总统都没有用过,因而林肯也被指责为独裁),似乎应该为每个人所拥护,其实完全不是。共和党内部就分裂的厉害。激进者对它不支持,认为它没有包括黑人选举权等权利内容;保守派不完全支持它则因为他们想与南方尽快停火和谈,认为这个修正案会阻碍双方的和谈前景。更别提民主党这个从来以州权自决的名义,嘲讽和谩骂林肯的政策是对州权的干涉和对自由的践踏(很讽刺),是独裁、暴君、国王二世。这个似乎和现在的两党僵局相似。
为了能够批准修正草案,林肯和苏华德用了多少手段在党内实施威逼利诱,才达成一致协议,又用了多少自己任内的官职许诺来贿赂拉拢民主党中的一些人(因为一旦民主党中有人支持就会使得自身在党内不容易立足,后续竞选也不容易得到党的资源支持,因而必须有其它政治职务诱惑才能分化,最终终于成功凑够批准票数。
2008年奥巴马与希拉里争候选人时候,我想人民的选择似乎不够理智。因为两党争端外加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总统的财政政策实施需要更高的政治智慧与手腕,这点奥巴马比起希拉里差了很多,当然个人魅力也高了很多。最终选择奥巴马也恰恰出现了政策艰难甚至无法推行的僵持局面。这一次就看是否有吸取教训。
其实对中国人来说,也应该支持希拉里而不是川普。很多人分析希拉里当选对中国会有怎样态度。可以确定的是无论谁当选,第一任时候都会对中国强势,而第二任都会友好,这是从克林顿ZF以来的定律。很多人不认可小布什,但却不知道第二任期中他与中国的关系有多融洽,奥巴马一上任就对中国强硬,而现在也一样平和。这是因为第一任时候他们要争取连任,因此强势姿态是必须,第二任则就会更务实。因此希拉里当选是一样的,这是大基调。
很多人会想起希拉里对中国的评论,别说其中有很多话是中国人自造的,就算是真的恶意批评,我们也没有理由去反对,因为相比而言我们对别人又骂了多少呢?
这次也包括历次选举几乎都像是刨了竞选者的祖坟。但最终得到的也不过是希拉里的邮件问题,并由媒体各种渲染,夸张的说事。这也正说明人家的清白和政治声誉。就这样还被批评为魔鬼,这样的选举被一直生活在新闻联播中的人惊诧为闹剧,这可真正使人惊诧了。对政治人物的考验不就应该如此严苛甚至过分吗?如果这是闹剧,不知道对于一个科长都能见怪不怪的贪污上亿的中国,有几个人甚至是否有人能够经受住这样显微镜式的闹剧考验。
美国人从来不相信有谁会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事实上正是由于这种对ZF的不信任态度才迫使ZF束缚自己的手脚,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如果说什么就信什么,那么人民连谈判桌都坐不上,只能给什么吃什么,拾残羹冷炙还需歌功颂德。如果有人胆敢质疑,将会面对一个有军队、警察、媒体、资金贿赂的政权,那时候可真悔不当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