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鸦片”看期权投资
       和讯特约
  作者:郑强 曾合著《操盘芝加哥》
  工业生产中有爆炸或矿难等生产事故,我们追究责任、总结研究;在
金融这个服务业领域,也有些生产事故,我们称作风险事件。近期国航、东航、中信泰富等在场外期权的巨额亏损,似乎又重新揭开了人们对于中航油、国储铜等事件尘封的记忆。一时间国内媒体及专家对于国际投行的“恶劣骗子行径”口诛笔伐不绝于耳。销售的这些金融衍生品有被媒体称作“金融鸦片”。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和总结也将有所差异。我们也可以从消费者投资者的角度来学习、总结、受益。
  都是“奇异期权”惹的祸—I’ll kill you later!
  国内企业服下的“金融鸦片”,基本上都属于奇异期权的范畴。所谓奇异期权,是新型的期权,是比常规期权(标准的欧式或美式期权 )更复杂的衍生证券,比如执行价格不是确定,而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资产价格的期权,或是在期权有效期内如果资产价格超过一定界限,期权就作废。
  一般来说,奇异期权包括障碍期权、亚式期权、打包期权、回溯期权和复合期权等。其中障碍期权在此次“期权门”中上镜率比较高。例如,导致中信泰富亏损的主要衍生产品是“含敲出(Knock Out)障碍期权及看跌期权的澳元/美元累计远期合约”,以及更复杂的“含敲出障碍期权及看跌期权的欧元-澳元/美元双
外汇累计远期合约”。
  由于敲出障碍条款的存在,使得中信泰富在澳元高于0.87美元/澳元的行权价格时利润空间受到限制,据说利润最多只能达到4亿多港元。换个角度来说,作为对手的投行,其最大风险可能也就是4亿多港元。而中信泰富由于没有敲出条款的保护,相反还受到累计期权条款的约束,即使在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也不得不继续增加投入扩大亏损。在这个交易中,敲出障碍条款是造成投行和中信泰富风险收益比不对称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个容易造成亏损无限放大的就是累计期权条款。例如根据08年10月27日发布的公告,香港上市公司宝利达资产与同集团的九龙建业因为投资累计期权失败,共亏损48亿港元,恰好等于24日停牌前两家公司的总市值。
  累计期权合约设有“取消价”(英文:Knock Out Price) 及“行使价”(英文:Strike Price),而行使价通常比签约时的市价有折让。合约生效后,当挂钩资产的市价在取消价及行使价之间,投资者可定时以行使价从庄家买入指定数量的资产。当挂钩资产的市价高于取消价时,合约便终止,投资者不能再以折让价买入资产。可是当该挂钩资产的市价低于行使价时,投资者便须定时用行使价买入双倍、甚至四倍数量的资产,直至合约完结为止。
  累计期权,英语名称Accumulator,有时候也被戏称为“I will kill you later”,也就是“稍后我会杀了你”, 读音接近。累计买入期权的买方即使在前期已经出现了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也不能止损离场。也就是在市场情况已经明显不利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
  有些人说销售到中国的“金融鸦片”在美国无人问津,我基本上同意这种说法。由于障碍期权、累计期权条款,违背了“让利润充分增长,把损失限于小额”的投资基本原则。尤其是在不利的市场状态下,不能快速止损,更是证券交易的大忌。止损是证券交易的基本原则,业内有一句俗语:“没有做死的,只有扛死的。”资深的商品等衍生品投资者都知道,在亏损的时候不断加码会犯下低级愚蠢的错误,它会让投机者以最快的速度破产。
  既然止损是资本交易游戏中的一条铁律,那么为什么在金融鸦片巨额合同签订的时候,没有买方止损条款?买方为什么没有提出止损的建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