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新与战略管理
2267 3
2009-07-12
[中国教育报]突破“流水线式”培养模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探索科技拔尖人才培养新路
    2009-07-06

■本报记者 俞路石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签署协议,联合创办“材料科学英才试验班”,为未来国家发展需求和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储备英才。这是几个月来,中科大启动的新一轮教学改革举措之一。


中科大校长侯建国说:“我们努力突破‘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局限,探索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和储备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层次拔尖人才。”


探索系所结合培养模式 与中科院联办拔尖人才培养试验区


今年3月底,中科大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签署协议,联合打造华罗庚班,以期通过科教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培养高层次数学精英人才。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考生广泛关注,许多优秀学生竞相报考。


中科大数学系执行主任陈发来介绍说,该班今年计划招生30人,实现“两段式”培养方式,学生前三年在中科大学习基础课,第四年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学习专业选修课、参加科研活动,并在研究员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


“这一模式的实质是‘三结合’,即科教结合,给学生触摸科技前沿的机会;理实结合,提升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系所结合,优化学生全过程的成长条件。”中科大副校长陈初升说。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基础科学研究,就很难产生新技术。”侯建国说,“我们有必要从本科阶段就把少量基础更扎实、对科学更热爱、有创新激情、有创造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给予个性化的特殊培养,使他们成为未来15至20年里我国基础研究的顶梁柱。系所结合就是这样一种特殊培养方式。”


如今,坐在教室听一流学者讲最新知识,走进院所在一流平台上做科学研究,系所结合的优势让中科大学生得以及时、系统地参与科研活动,接受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每年有1000多名本科生进入中科院有关院所,直接接触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和课题。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中科大还将通过系所结合的新形式,与国家实验室、中科院相关研究所联合建立科技拔尖人才培养试验区,创办各类科技英才试验班,如严济慈班、力学实验班、贝时璋班、大科学工程班等。


在交叉学科中培养人才    投入1.2亿元建5个公共实验中心


新的重大突破性科研成果,往往产生于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之中。如何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环境与机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拔尖人才,是中科大新一轮教改的目标之一。经过认真的调研与思考,并经教育部批准,该校整合少年班学院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优势力量,成立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试验区。


据介绍,从2009年起,该试验区招生将扩大到180人左右,约占中科大每年本科招生数的十分之一。国家实验室大部分实验室将向这些学生开放,同时划拨部分实验设备供学生自主使用。在完成通识基础课学习后,学生将分别进入国家实验室。


“来这里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有学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等,学科交叉促进不同专业的知识汇聚与交流。”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主任王晓平说,“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之间互相碰撞,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鼓励学科交叉,中科大加强了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为核心,以多学科交叉为重点、教学与科研共享的园区式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先后投入1.2亿元建设了理化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和高性能计算等5个公共实验中心。据不完全统计,这些设备每年为学校的科研、教学提供测试服务约10万机时,约3万人次使用。


围绕国家战略目标    为我国核事业培养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


今年年初,中科大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强联手,联合成立核科学技术学院。学院将围绕先进核电、热核聚变和核科学装置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核事业培养高端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侯建国说:“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培养人才是中科大的传统。当前,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布局的四大科学领域和16个重大科技专项已经开始实施,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提出了更高的、更为迫切的要求。我们有责任去培养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据悉,近年来,中科大瞄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部署的若干重点领域和学科方向,前瞻性地调整学科专业,与相关研究院所联合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安全科学与工程系、第一个系统生物学系、第一个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交叉学科博士点,以及医药生物技术系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12 12:01:41
中国教育确要改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23:09:23
我支持,希望中国能有更多全球顶尖人才出来,而不是作为以后谋求一个安定,舒适的生活而去学习数学,进名校。中国需要这么一批肯奉献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23:58:46
确实如题所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