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398 14
2016-11-11
美国大选,仅仅是自由与保守之争?
2016-11-10
虽说美国的大选历来受到世界舆论及各国民众的关注,但2016年的美国大选无疑是近几十年来最引人瞩目的一次。美国社会在这次大选中呈现出了新的分裂趋势,传统的自由派与保守派之争退居其次,而精英主义与民粹主义之争已经充满了火药味,希拉里和特朗普这两位候选人在竞选中的个人攻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同选民之间的对峙和冲突也是空前激烈,选民间的暴力冲突时有所闻。特朗普甚至放言如果失败不会接受选举结果,这是对美国选举制度的公开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以公正、理性自诩的美式民主选举结果能不能被社会平和地接受?2016年的美国选举会不会成为西方普选民主的一个转折点?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在美国大选前夕到美国东西海岸作了10天的近距离观察,观察结果及理论分析在观察者网分期刊出。
一、城市公共设施破旧背后的社会两极化
关于美国社会公共设施日益破旧的事实,中外媒体一直有报道。笔者一出纽约的肯尼迪机场就能明显感受到这一点。从机场到市区高速公路的路况实在太差,一路颠簸的程度确实不像一个发达国家的公路。
其实,美国大都会地区高速公路的破旧并非始自今日,笔者二十几年前到美国就有这种感觉。美国的高速公路系统兴起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迅速发展于战后的五六十年代,但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美国大都会地区的部分公路系统就已经出现破败现象。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在维护和修建高速公路上花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工作效率低下,维修的速度赶不上破败的速度。根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统计,全美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桥梁因结构老旧和失修的原因,存在着安全隐患。到了2014年,美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已被中国超过,相当一部分公路和桥梁的质量也落后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这对于一个以“轮子上的国家”著称的发达国家来说,确实有些难堪。
与公路系统相比,美国的铁路系统情况似乎更糟。从波士顿到纽约三百多公里,驾车大约三个半小时,但火车要走四五个小时。而且火车摇晃震动的剧烈程度让乘惯了中国高铁的人难以适应。不过,由于美国铁路的票价偏贵,而且缺乏接应的公共交通系统,大多数的美国人出门旅行通常会选择飞机或驾车,很少人会选择乘坐火车。
纽约地铁的很多线路还维持着24小时营运,这一点要强过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的地铁系统。但美国地铁的老旧和破败程度确实也令人震惊。纽约地铁系统的通信和调度还在使用一百年以前的系统,手写行车记录、人工扳道和人工打信号灯的情况仍大量存在。这次到纽约,感觉纽约地铁陈旧的设备不仅没改变,而且运行的班次竟然因为经费问题而大幅度减少,许多车站乘客等待地铁的时间比过去增加了不止一倍。
为什么谈美国的大选会先来谈美国城市公共设施的陈旧破败呢?这是因为城市公共设施破败体现的是美国社会贫富两极化和社会的分裂。
由于美国公共设施的陈旧破败,许多中国游客来到美国的第一印象是国家的衰败。很多中国人难以置信,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许多地区的公共设施竟然还不如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如果仅以公共设施的陈旧破败就断言整个美国已经步入衰落,或被中国超过却也有失偏颇。美国大都会地区的街道及市容,公共设施确实呈现出一个老大帝国的衰败相,但这只是美国的一个方面,而非美国的全部。
如果从游人如织的都会商业中心来到纽约中央公园两侧的豪华公寓区,来到哈德逊河沿岸近一二十年修建的新兴豪华公寓,来到隔东河相望的布鲁克林高地豪华住宅,又会感到美国的大城市似乎正在复苏和重新崛起。如果再走远一点,来到美国各州分布在城市郊区的富人区,人们看到的仿佛是另一个童话世界,豪华大宅风景如画的庭院,漂亮的学校、精美的图书馆、现代化的购物中心、绿林掩映的社区公园和运动场所、精心养护的交通道路,这显然是另外一个美国。
美国是一个资本高于政治、私权力高于公权力,私人设施优于公共设施、富人社区公共设施优于平民地区公共设施的典型国家。美国城市化的第一阶段完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了二战后,美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是城市化继续扩展,另一方面则是城市的郊区化和中小城镇的兴起。除了曼哈顿、波士顿、旧金山等几个传统老城市外,美国大多数城市的有产阶级开始迁徙到城市远郊和中小城镇,两车一房成为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标志。本世纪以来,三车一房逐渐成为远郊和中小城镇中产阶级的“标配”。而依赖于公共设施和公共福利的中下层工薪阶层不得不依附在城市周围,一方面,大城市能提供更多的低端工作机会,另一方面,大城市有更多的公共设施和公共交通可以依赖。这是美国大城市外貌看起来比中国的北京上海落后的主要原因。
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并非“去城市化”,而是城市扩张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居住在郊区的有产阶级来说,在郊区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活圈,社区内部的公共设施相当完善。对于城市远郊和中小城镇的居民来说,除了高速公路以外,其余大城市内部的公共设施跟他们并无多大关系。财富的流向决定了社区的兴衰。美国财富集中的郊外社区公共设施相当完备并不断更新,而大城市内部由于资金缺乏而导致公共设施的陈旧破败。
当然,在纽约、旧金山、芝加哥和波士顿等传统大城市内部也是壁垒分明,富人区和穷人区共存于一个城市,这也是美国社会分裂的一个缩影。
笔者在谈美国的大选时先谈城市公共设施的陈旧破败,主要是想指出美国作为一个全世界最强大的发达国家,社会呈现出严重的分裂状态。富人区与穷人区、城市与郊区,基本上分裂为两个世界。当笔者指出美国城市公共设施的破败时,并非是一般意义上讲美国这个国家的破败,而是讲美国富人区与平民区在地理上的分裂格局基本形成。要理解美国大选,必须要先理解美国社会分化的基本格局。
二、美国收入的两极分化
要理解美国的大选,除了先要理解美国在地理上的贫富分野外,当然还要理解美国民众的财富两极化。美国民众的收入差距究竟有多严重大?
在纽约乘坐出租车时了解到,纽约出租车司机每个月的收入大致在2500美元左右,房租大约需要支付1300美元,加上水电气、有线电视、网络及电话,每月的硬性支出要超过1500元。剩下的1000元仅够维持基本生存,购买房子的美国梦相当遥远。令笔者颇有感触的是,纽约出租车司机现在的月收入跟二十几年前的收入相差无几,而在这二十几年间,美国的房价已经上涨数倍,食品价格上涨也不止一倍。出租车司机的实际收入严重下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出租车司机的生活状况不算是劳工阶层中最差的。

根据美国学者弗雷德·马格多夫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的说法,美国所有工人的实际工资自70年代以来就呈下降趋势,比40年前降低了10%以上。现在,美国仍有350万工人的工资低于联邦规定的最低时薪7.25美元。此外,美国许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大量使用短期工(nonpermanent workers)或应急工(contingent employees)。这意味着公司可以不给员工提供任何福利和休假,这种短期工或应急工的数量目前已经占到美国全国工人的三分之一。
另外,根据美国Go Banking Rates的统计数据,有34%的美国人账户上没有存款,这个数字意味着美国的总人口中有超过1.08亿的人没有储蓄。其余的被调查者中,11%的人储蓄介于1000美元至4999美元,4%的人介于5000美元至9999美元,仅有15%的人储蓄高于10000美元。
美国学者Kathryn J. Edin 和H. Luke Shaefer在2015年出版的《$2.00 a Day: Living on Almost Nothing in America》指出,在1996年,美国大约有150万个极度贫困的家庭每天靠2美元生活,而到2015年,这种极度贫困的家庭数量已经增加到300万个。
关于美国社会贫困的统计资料太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那么,美国的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有多高呢?根据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公布的《高管薪酬观察》报告,2015年标普500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平均薪资为1240万美元。美国首席执行官的平均工资和普通员工的平均工资之比,1965年为24倍、1979年为35倍、1989年为71倍、1999年为299倍。
美国工作收入的两极化再加上资本的投资效益,美国所有家庭中的前0.1%的财富差不多是美国后90%家庭的财富总和,这个财富的鸿沟让人感到震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1-11 11:51:31
自美国建国以来,社会就分裂为两个世界,一个由大多数人口组成穷人世界,一个由少数富人组成的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分裂的世界差距越来越大,这是我们理解美国社会的切入点,也是理解美国大选的切入点。
三、两极分化的内涵变化是理解美国这次大选的关键
关于美国社会贫富两极化并非是一个新鲜话题。自美国建国以来,政治家、学者、艺术家对社会贫富悬殊的批评从未停止过。皮凯蒂在2014年出版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用详实的材料证明了资本主义国家,包括新大陆的美国,资本收益率一直远超经济增长率,继承财富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劳动收入。皮凯蒂特还别指出“如今美国的财富分配比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地方都更不平等”。
但是,仅仅揭示出美国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尚不足以说明今天的美国社会。自19世纪中叶以来,各种对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批评声音一直很强烈,从马克思到皮凯蒂,大都把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界定为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资本占有者跟劳工阶级的对立。这个基本框架当然有其道理,并有相当的事实支撑。但是,随着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全球化,社会两极分化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实际上已经重新塑造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社会结构。
二战以后,东西方的学者都注意到一个基本事实,这就是资本主义企业股份化后所有权的分散,以及职业经理人出现导致的工薪阶层的两极化。当时的苏联、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理论进行了解释,认为只有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才是剩余价值的占有者,私有企业股份化和职业经理人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资本的剥削本质;另一种观点是把职业经理人看做资本权力的行使者或代言人,因而也是资本集团的一部分,职业经理层被看成是跟生产资料所有者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合伙者。
西方学界的一般看法则是把职业经理人与技术创新者共同视为人力资本,是一种高技术、高能力和高收入的工薪阶层。根据这种观点,职业经理人与技术创新者的所得被界定为一种高级劳动所得;同时,相当多西方学者以上市公司的股权分散来证明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已经过时。
其实,上述几种解释都没有抓住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关键。西方国家第三产业的大幅度增加是战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这个现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现代社会大多数的高端服务业并没有采取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模式。目前,美国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比重已经超过80%,其中金融、财会、保险、新闻、教育、研究等高端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占了很大比例。但与以制造业为主的大工业生产不同,高端服务业常常会采取开始个体化经营方式或合伙人经营方式。由于这高端服务业以知识和技术为主要资本,生产资料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转移的价值并不大,雇佣的员工也不多,以企业主占有生产资料的方式榨取企业内部员工剩余价值的说法已不足以说明这类高端服务业的财富攫取方式。
从美国各行业的收入数据看,美国大量的高端服务业,包括金融、财会、保险、新闻、教育、研究机构的从业人员和律师、医生、各种咨询师、心理辅导师等个体经营者已经跻身于高收入阶层,其中一部分知识精英在财富的拥有上已经跟许多资本精英难分伯仲,在收入上已经超过了社会中一般小型的私人企业主。显而易见,这部分人既难以归到传统意义上的资本阵营,但也很难简单归结为劳动者。这部分人在美国社会构成了精英主义的中坚,成为了特朗普最大的反对力量。尽管这个精英联盟并不一定喜欢希拉里,但坚定地捍卫精英主义是他们的基本立场,为了反对特朗普,他们还是宁愿选择有可能代表精英利益的希拉里。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的高度集约化,一些传统行业的小资本在经济收入上已经远远落后于高级职业经理人和各种高端服务行业从业者的收入。尽管这部分人中有相当数量的农场主和服务业的小业主,但他们倾向于把自己界定为普通草根民众中的成员,并把自己看成是全球化的受害者。他们中的大部分成为特朗普的支持者,而把希拉里视为精英阶层的代表而坚决反对。
经过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包括大洋彼岸的欧洲国家,尽管社会中贫富对立的形式没有变,但在社会的内部结构却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已经不仅仅是根源于企业内部的机制,而是根源于于整个自由市场的不公平交易。
在这种新的社会结构中,资本对社会财富的掠夺和占有固然有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剩余价值榨取,但更多是在自由市场中通过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自由交易中掠夺自己的交易方。以美国的医生或律师为例,美国的一个私人医生诊所或一个律师事务一年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收入显然不能简单归结为对办公室内部几位助理员工的剩余价值榨取,这种通过提供专业服务获取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是在自由市场中从客户手中获得,是专业技术服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使得知识精英或技术精英在绝大多数的交易中居于垄断地位,其获得的利润事实上具有垄断性质。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高度竞争已经把一部分脱颖而出的知识精英和技术精英推到了跟大资本所有者类似的垄断地位,美国社会中贫富对立已经不能简单归结为资本和劳工的对立,而是资本精英、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与草根大众的对立。
上述社会结构的变化不仅局限在美国,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及欧洲大陆也同样存在。几乎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已经分裂为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两大阵营,前者是资本精英、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的精英联盟。资本虽在这个联盟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在数量上已经不占多数;后者虽然自我界定为草根大众,但其中也不乏农场主、小业主等占有一定生产资料的资本所有者。所以,支持特朗普的美国民粹主义者和英国主张脱欧的民粹主义者并非劳工阶级的同义语,更不是先进生产力和进步的代表。二者分野仅仅是精英与草根的分野。精英阶层热烈拥抱全球化和国际化,草根大众则坚守本土主义和地方主义;精英阶层推崇虚构的普世价值,草根大众则高扬极端的民族主义;在财富的分配上,前者对全社会构成了一种新形式的剥夺,即通过对知识和技术的垄断地位对社会进行剥夺;后者虽然自称草根,但在内部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中小资本对员工的剥夺。从这意义上说,希拉里与特朗普之争只能说是精英联盟与草根联盟之争,而决不能归结为资本与劳工之争,更不能归结为先进与落后之争,因为二者都不代表社会的公平正义。
综上所述,美国2016年大选表现出来的精英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对垒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社会的两极分化仍是美国社会的基本形态,但两极分化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是由于美国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导致了这次美国大选的“特朗普现象”和“希拉里现象”。美国传统的自由派与保守派的对立与分歧虽然还存在,但已经退居其次,精英主义与民粹主义、普世主义与本土主义的对立与分歧成了当下美国政治的主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11 13:25:01
1837年,当杰克逊总统大力支持的继任者马丁.范布伦接手白宫时,他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克服由于国际银行家紧缩货币供应所造成的严重危机。范布伦针锋相对的策略是建立独立财政系统(Independent Treasury System),将财政部所控制的货币从私人银行系统中全部抽取出来,存放在财政部自己的系统中,史学家称之为“财政与银行的离婚”。

独立财政系统的起因是杰克逊总统在否决美国第二银行经营权延期的同时,下令将ZF的货币从该银行全部取出,转存到各州银行之中。谁曾想,前面刚躲过罗斯柴尔德的魔掌,后面的州级银行也不是省油的灯。它们用ZF的钱作为储备,然后大量发放信贷用于投机,这是导致“1837年恐慌”的另一个原因。马丁.范布伦提出的ZF财政的钱应当与金融系统脱钩,固然是为了保护ZF的资金,也考虑到了银行用人民的税收进行大量投机放贷造成了经济上的不公正。


安德鲁·杰克逊

独立财政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所有进入财政系统的钱必须是金银货币,这样ZF对国家的金银货币的供应量就有了一个调控的支点,以对冲欧洲银行家对美国货币发行的控制。这个思路从长远来看应该不失为一个妙计,但是就短期而言却引爆了众多银行的信用危机,加上美国第二银行的煽风点火,危机变得无法控制。

在这一过程中,亨利.克雷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是汉密尔顿私有中央银行思想的重要衣钵传人,更是银行家们的宠儿。他口才极佳,思维严谨,颇具煽动力。他身边聚集了一群支持银行业并受到银行家支持的议员,在他的组织下成立了辉格党。辉格党 坚决反对杰克逊的银行政策,并始终致力于重新恢复私有的中央银行制度。

辉格党 在1840年的总统大选中推出了战争英雄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由于经济危机导致民心思变,哈里森顺利当选美国第9任总统。

亨利.克雷以辉格党 领袖自居,多次“教导”哈里森应该如何理政。在哈里森当选总统之后,两人的矛盾日趋尖锐。亨利.克雷在列克星敦的家里“召见”即将上任的总统,哈里森为了顾全大局忍气来到亨利.克雷家,结果两人因为国家银行、独立财政制度以及其他的问题闹得不欢而散。原以为可以以“太上皇”身份发号施令的亨利.克雷,未经哈里森同意就已经找人代笔总统的就职演说,被哈里森拒绝了,哈里森还亲自起草了多达8 000多字的就职演说稿。他在这篇系统阐述治国思路的文件中,与亨利.克雷主张的私有中央银行和废除独立财政的政策思路大唱反调,因而深深地刺痛了银行家的利益。


威廉·亨利·哈里森

1841年3月4日是个寒冷的日子,哈里森总统在寒风中发表了就职演说,结果受了寒。这对于戎马生涯的哈里森总统本不算什么大事,谁知道他的病却奇怪地日趋严重,到4月4日竟然不治而亡。刚刚上任的哈里森总统正准备大展宏图,却突然“受了寒”,一个月前还生龙活虎的总统突然辞世,这无论如何是一件非常可疑的事。有历史学者认为总统是被砒霜毒死的,可能下毒的时间是3月30日,6天以后,哈里森总统去世。

围绕私有中央银行和独立财政系统的斗争因为哈里森总统的去世而更加激烈。亨利.克雷所主导的辉格党 于1841年两次提出要恢复中央银行和废除独立财政制度,结果两次被哈里森总统的继任者——原副总统约翰.泰勒所否决。恼羞成怒的亨利.克雷下令将总统约翰.泰勒开除出辉格党 ,结果泰勒总统“有幸”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被开除出党 的“孤儿”总统。

到1849年,另一位辉格党 总统扎卡里.泰勒当选后,恢复中央银行的希望似乎近在咫尺。建立一个完全比照英格兰银行模式的私有中央银行是所有银行家最高的梦想,它意味着银行家最终决定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有了哈里森总统的前车之鉴,泰勒在重大的中央银行问题上保持着相当大的模糊性,但他同时也不甘心成为亨利.克雷的傀儡。历史学家迈克尔.霍特(Michael Holt)指出,泰勒总统曾私下里明确表示:“建立中央银行的主意是死定了,在我的任内是不会考虑它的。” 结果“死定”的不是中央银行的主意,而恰恰是泰勒总统自己。


扎卡里·泰勒

1850年7月4日,泰勒总统参加了在华盛顿纪念碑前举行的国庆活动。当天的天气非常炎热,泰勒喝了些冰镇牛奶,又吃了几颗樱桃,结果有些闹肚子,到7月9日,这位健康魁梧的总统又神秘地死去了。

如此区区小病害得两位军人出身的总统死得不明不白,当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史学界为此争论达百年之久。1991年,在征得泰勒总统后人的同意后,他的遗体被挖掘出来,总统的指甲和头发经过化验,结果果然发现了砒霜,但当局很快下了少量的砒霜不足以致命的结论,然后匆匆结案。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总统的体内会有这些砒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11 13:27:38
美国大选过后,这两天又有不少的观点满天飞,来探讨的亲也不少,所以今天桂花再写一点,谈一些我的看法。

第一条:“犹太人”是一个什么概念

可能看过我最近几篇有关美国选举的文章的亲会注意到,我一直在使用“犹太资本集团”这个词,而尽可能的避免使用“犹太人”这个概念,除了传统意义上我们不能拿种族当标签来一棍子打死这种含义之外,其实更主要的是要强调这是一个“利益集团”。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由一部分犹太人占主导地位的利益集团,而这个集团的主要行为特征就是一切为“金融炒作”而服务。甚至于说,他们真正的特点是“金融炒作”的行为特征,他们的路线、他们的政策、他们那些祸乱全球的恶劣行径,全都是围绕着这个行为特点展开的。而对于世界来说,这群人是哪个种族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奉行的是用金融手段剥削全世界人民的政策。这一点,与我而言可能是之前强调得不够让大家产生了混淆,在此澄清一下,也为将来的交流大家一个更好沟通的基础。

可是现在的舆论场上,“犹太人”这个概念确实使用的比较混乱,大家沿用传统泛泛论之导致混淆了的有之,利用犹太人这个种族概念和犹太人主导的金融派这个政治概念之间的模糊状态,故意给大家制造混乱的也不乏其人。在这里,今天桂花想要明确一个其实人人都能赞同的观点:一个种族中的人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对人的评判,是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他是哪个种族的人。所以,我们平日里批判的是推行寄生政策剥削世界人民财富的、走金融炒作路线的资本集团,而不是单纯的犹太种族的普通人;反对的是一种政策路线而不是无辜的和资本集团同种族的人。

在此基础上,这次美国大选,更准确的说应该是美国的金融立国战略和实业立国战略的路线之争,双方战线里都有各个种族的人,如果这时候把是否是犹太人作为区分的标准,最后你会发现各种基于此基础的分析都会产生混乱。

所以,之后我会用“金融派”和“实业派”来划分美国的政治力量。

第二条:共和党(或者说民主党)谁是金融派的人

其实在之前分析到台湾国民党的立场的时候,我也说过,过去这些年,台湾被美国控制了那么久,在任何一个党派中肯定都有美国利益的坚定代表。这句话同样可以放到这个语境下,金融派经营美国这么些年,亲相信他们只控制了共和党或是民主党,另一个党派他们毫无影响力?肯定不是,对吧!现实必然是两党之中都有金融派的铁杆,但是两党作为美国的主要政党,愿意走实业路线的企业家也必然会加入两大党派,扩充自己的人脉。

这和上一条的原理一样,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动荡的美国,我们现在来判断一个人政治立场的的时候,依据不是看他加入哪个政党,而是看他支持什么样的政策。所以,我们看到,共和党的布什家族一直把利益捆绑在金融派的战车上,为了推行美元霸权竭尽全力想控制住原油市场,他们虽然是共和党的人,但是执行的却是金融派的政策,那么他们这次反对川普的逻辑基础是成立的;而桑德斯虽然是民主党的人(临时哈),但是他的政策和川普有重叠,都想从改善基层经济的层面拯救美国,偏向于实业立国,所以他们俩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第三条:川普和犹太人的关系很深入,他会不会是金融派的演员

生意场上,过去都是没撕破脸的商人,曾经和哪一派的人合作过其实不必深究,媒体曝光给你看的是川普曾经跟金融派的(有些甚至只是犹太人的)企业有过合作,但是动脑子想一想,川普跟没跟现在主张实业立国的那些企业合作过?哪一种的合作多,金额更大有统计吗?没有统计,仅凭曾经和犹太人有过合作,就判断川普是金融派的人,这不是忽悠人嘛。

再说,可能在几年前,川普都没有想过、也包括很多美国的企业界都没有想过,他们需要重走产业立国的路线,没有想过他们有一天必须对抗金融派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所以,过去的经历是一个参考,在背景巨变的情况下,应该引入更多的情况分析综合判断。

甚至于说,很多人已经发现了,川普变得越来越正常、越来越不像一个疯子了,之前的疯子那里去了?很显然,川普是在演戏,他曾经在扮演一个“疯子”,那么他为什么要装疯卖傻大嘴没遮拦呢?一句话,他在“欺骗”某些人,他想用一个“疯子”的形象,使得“掌控”这场选举人对他放松警惕,甚至于,为了让自己的代言人更加稳住胜局,他可能会被钦定为最后的“陪衬”,可以对比一下,如果川普一开始就像桑德斯一样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实业派代言人,恐怕他早就被淘汰了。还是那句话,川普的竞选政策和金融派的政策需求是背道而驰的,看他做了什么这才是判断他立场的唯一标准。

至于川普女婿的民族问题,同样道理,如果川普不是和犹太人这个群体有着这么多的联系,说不定金融派早就把他踢出竞选了。

第四条:关键点——犹太人接下来会怎么办?

在这里首先还是明确一个问题,川普竞选获胜仅仅是意味着未来金融派失去了利用美国政权继续祸害世界的主要渠道,这个渠道事关重大,但却不是金融派控制世界的全部渠道;而且,川普现在还只是当选,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所以,我们不可能看到一场竞选结束后,一个跨越了国家界限的金融帝国马上就土崩瓦解,金融派的势力影响必将还会延伸一段时间,甚至于,为了避免因选举失利而导致的国际市场信心崩溃,金融派还会以更加强硬的姿态,展示自己在全球的控制力。

比如美国现在正在发生的骚乱,比如日本在选举结果公布后强行通过TPP,比如韩国还会坚定不移的用“部署萨德”的消息恶心中国人。

具体来说,美国现在正在发生的这场骚乱,其实就是金融派在向川普的团队示威,向全球围观群众展示自己的动员能力和影响力(比如那些靠媒体炒作出来的明星)。这一点啊,老实说,大家get到了,现在的金融派想要在哪个国家搞点事情还是有能力的,所以大家也暂时把落井下石群起而攻分而食之的念头先收一收。而日本火速通过美国都将抛弃的TPP,其含义更是在告诉世界,那个想要通过TPP控制别国经济命脉的不是国家概念上的“美国”,而是金融派掌控的超越国界的金融帝国,就算美国搁置了,TPP依然还在推进、还在取得成果。至于韩国,大家就更不要指望朴槿惠的风波能够暂时平息了,等后面咱们单独开篇的时候还会说到,韩剧现在处于一种双方对峙的状态,比之故事的开局阶段金融派全面进攻,现在局势发展成为韩国的企业界和金融派对青瓦台各大要职的争夺。在这个时候,金融派必将会更加全力以赴的确保夺取青瓦台的控制权,而韩国企业界呢,既然已经开始抗争、既然已经被逼到绝路,他们的斗争力度也不会减弱,所以闺蜜门必将进入一个更加激烈的争夺阶段。至于萨德,本来围堵中国就是为美元霸权服务的措施,金融派必将会更加强硬的表达在韩部署萨德的态度,这方面棒国没得缓和。(每次都要强调下:萨德在技术上已经被打败了,所以萨德实体并不敢真的落户半岛,但是金融派依旧会炒作萨德的概念,妄图用它来制造紧张舆论,从中国捞取好处)

既然金融派的实力目前并没有因为选举落败而实质受损,那么它在美国本土也必然要施加一定的影响力。比如让川普暂时妥协,安排一些己方实力在ZF部门中,对新ZF施加影响。这时候,川普的妥协是必然的,因为昨天说过,打败金融派的关键是拿走他们的钱,所以在金融派钱没了之前,从其他角度过于激进的进攻是不划算的,很有可能招来不必要的暗算、攻击。一旦等金融派没有金融资本了,什么人事任免、什么政策妥协,那还不是像块橡皮泥一样?所以,这一段也是第五条:川普接下来会怎么对待金融派。

反正金融派是要作死的,那就无为而治让他作去,让他挥一挥衣袖,带不走一片云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11 13:32:08
谢谢大家关心,我安好

偷偷跑出来上知乎,谢谢大家关心,我非常安全,非常好。

时间有限,简单说两句。

首先,恭喜全世界,世界线稳定了。我们人类从过去400年的高增长的乱纪元,即将步入更加精神和物质生活更加平衡的恒纪元。

其次,关于大选本身。床破背后的阵营在最后时刻还在和大老板们做各种方案,谈判,deal。希拉里背后的事情可能点到为止,希拉里本人是否被特赦无关紧要,整件事情到此为止。

第三,关于这件事是否有外因决定。再说一遍,这次大选跟选票本身无关。东方在关键时刻亮出了足够的战略威慑,打消了对方内部激进的非理性阵营的嚣张气焰,给较为温和的大老板和床破背后的阵营提供了辗转腾挪的空间。

第四,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也是最艰难的多方博弈之一。其中细节或许永远不会为人所知,但是有幸亲历其中的人,想必会对的冥冥之中有如神助这句话会心一笑。

第五,除了战略威慑,我们也给对方开出了足够优厚的条件。对方会深度参与并且持股整个世界新金融市场的建设。特朗普总统会和我方一起,推进新兴大国关系。毛主席说的对,以斗争求和平,和平存。

第六,我们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会面临风波。俄罗斯会试图阻挠我们在中亚和东北亚的扩张,不排除俄罗斯和日本甚至朝鲜单方面做出动作。然而长期来看,这样对他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因为我们手里的筹码太多了。

第七,日本和台湾的好日子可以掰着指头倒数了。

第八,Heqet没有疯。

最后,求解梦。我昨晚梦到很多十几米长,接近一米粗的生物。我以为是鱼,但是他们会说人话。我确定他们的脸的样子不是鱼,也不是任何我见过的生物。我后来发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条,和他们一起在海里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11 13:33:21
最后一篇是知乎上的网络疯子~~嘻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