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用思想来投资] 20161112【充实计划】第278期
时间:2016-11-12 参与挑战30天 第1天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最近计划把Python的基础部分过一遍 找了三本书的电子版:《Python基础》《笨方法学Python 第三版》《Python源码剖析》
我主要阅读第二本和第三本书 (先读第二本在读第三本),将第一本书当作工具书来查阅,现在将《笨方法学Python 第三版》前三个习题读完了 读的比较细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给“小聪明”们的警告
有的学过编程的人读到这本书,可能会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其实本书中没有任何要居高临下地贬低任何人的意思。只不过是我比我面向的读者群知道的更多而已。如果你觉得自己比我聪明,然后觉得我在居高临下,那我也没办法,因为你根本就不属于我的目的读者群。如果你觉得这本书里到处都在侮辱你的智商,那我对你有三个建议:
1. 别读这本书了。我不是写给你的,我是写给需要学习的人的。
2. 放下架子好好学。如果你认为你什么都知道,那你就很难从比你强的人身上学到什么了。 3. 学 Lisp 去。我听说什么都知道的人可喜爱 Lisp 了。对于其他在这里学习的人,你们读的时候就想着我在微笑就可以了,虽然我的眼睛里还带着恶作剧的闪
光。
---分割线---
为什么要让我倒着阅读代码?
这样可以避免让你的大脑跟着每一段代码内容的意思走,这样可以让你精确处理每个片段,从而让你更容易地发现代码中的错误。这是一个很好使的查错技巧。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主要说一下第二本 笨方法学Python 这本书的英文版:Learn Python The Hard Way 这本书的争议一直很大 我阅读的是第三版 大家可以从我上面摘抄前言中:给“小聪明”们的警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在阅读这本书,无论是英文版还是中文版的过程中 (我会对照着来看 嘿嘿),能够感觉出作者写作的方式,讲述的语气与一般的学习资料,教程有些诧异,确实有像前言中告诫的那样,有时候在阅读的过程中,真的能感觉到有一种Boss指示员工工作时的态度,比如:
你需要做下列任务来完成这个练习:
1. 用浏览器打开 http://www.barebones.com/products/textwrangler/ 找到并安装 TextWrangler 文本编辑器。
2. 把 TextWrangler (也就是你的编辑器) 放到 Dock 中,以方便日后使用。
3. 找到系统中的 “命令行终端(Terminal)” 程序。到处找找,你会找到的。
4. 把 Terminal 也放到 Dock 里面。
5. 运行 Terminal 程序,这个程序看上去不怎么地。
6. 在 Terminal 程序里边运行 python。运行的方法是输入程序的名字再敲一下回车。
7. 敲击 CTRL-D (^D) 退出 python。
8. 这样你就应该退回到敲 python 前的提示界面了。如果没有的话自己研究一下为什么。
9. 学着使用 Terminal 创建一个目录,你可以上网搜索怎样做。
10.学着使用 Terminal 进入一个目录,同样你可以上网搜索。
11.使用你的编辑器在你进入的目录下建立一个文件。你将建立一个文件。使用 “Save” 或者“Save As...” 选项,然后选择这个目录。
12.使用键盘切换回到 Terminal 窗口,如果不知道怎样使用键盘切换,你一样可以上网搜索。
13.回到 Terminal,看看你能不能使用命令看到你新建的文件,上网搜索如何将文件夹中的内容列出来。
译文中写道的“其实本书中没有任何要居高临下地贬低任何人的意思”,我认同作者的观点,比起一些学习资料中的平铺直叙让人昏昏欲睡,这本书的叙述手段让人眼前一亮,结合动手实践,反而不会觉得无趣和困倦。再加上全书一共162页52个习题,这个篇幅和分类很适合新手阅读;
再说一说文章的内容,知识点这块就不做任何赘述了,我想谈一谈书中给的一些小提示,比如我在上面摘抄的一个:倒着阅读代码 (文中作者还提到了大声朗读代码 偷笑一下) 在我之前的编程历程中,没有前辈、我自己也没有发觉这样的方法来检查代码的正确性,看过作者的解释,我觉得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是为什么之前没有人给我们推广一下呢?因为这种方法慢!当你正向阅读代码检查的时候,跟着代码逻辑走,有时候可以一目十行,但是倒着阅读,失去了逻辑的支持,速度就会自然而然的慢下来,而且会发现我们不自觉的就会顺回来,所以我的建议是,对于我们胸有成竹,内部逻辑不复杂的代码我们可以借助编译器,顺着逻辑阅读纠错,通过打点测试证明逻辑的正确性;对于我们不那么有底气,内部逻辑复杂的代码,在我们找不出错误原因的时候,不妨放慢步伐,倒着阅读,更加细致的检查自己的问题。
还有关于Python 中浮点数精度的问题,我总结一下,昨天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类似的:找零钱小程序实现,准备以回答他的问题作为素材讨论一下浮点数精度问题。
4.昨日你阅读的时间量:1.5 小时
5.你参与活动至今的总时间量:1.5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