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来源:中国网
小微企业作为经济增长动力、就业贡献源泉,在新常态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银行信贷业务天然具备规模经济的特征,导致其在同等条件下更为偏向服务大企业、大客户,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风险暴露导致其贷款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多位银行行长对此回应称,中小银行在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中作用越来越大,可以通过大力扶持中小银行作为突破口。
1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中小银行高管、政府与监管层代表、经济金融领域专家共同出席了由中国中小银行发展论坛主办的“中国中小银行发展论坛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年会”。
小微企业融资突破口在中小银行
“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是既定国策。然而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小微金融服务欠缺的局面依然没有太大的改观,这就需要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行前行长李礼辉在会上如是说。在李礼辉看来,小微金融业务分散,银行的经营成本高。小微企业资本实力弱,很难抵抗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因而信贷违约概率高,银行的风险成本高。
“这应该是大中型银行不愿意多做小微金融业务、小银行也逃离小微金融市场的经济动因。”李礼辉建议,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创造小微企业、小微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鼓励和扶持小银行的发展。
中小银行在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中作用越来越大。央行研究局前所长、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也认为,可以通过大力扶持中小银行作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的突破口。
在一份由姚余栋参与的报告中指出,同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有“小而美”的优势:一方面,他们对当地经济更加了解,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信情况更加了解,“信息不对称”劣势较弱;另一方面,他们组织精巧、简约,也具备更细致、更多渠道了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信用状况,即搜集“软信息”的能力更强,具备“小银行优势”。
从战略角度看到中小银行发展问题
中小银行该如何转型和创新?在光大集团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吴富林看来,发展不是一个单体的事件,而是一个系统的事件,中小银行的发展需要大智慧[-0.70% 资金 研报]。“我们感觉到单体的、专业的视角是重要的、基础性的。但是系统性的宏观的,战略性的思考是尤其重要的。”从具体来看,李礼辉则认为,要从着力改进小微金融政策、调整银行业市场结构和创建共享金融平台等三方面鼓励和扶持中小银行的发展。
李礼辉建议,一是着力改进小微金融政策,保障小银行可生存、可盈利、可发展。实行按金融服务对象区分的差异化税赋政策,对商业银行发放给涉农与小微企业的贷款,免除或大幅减少增值税和所得税,补偿银行承担的部分风险成本。
同时,探索建立政策性担保、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商业银行信贷相结合的涉农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1.51% 资金 研报]期货市场制度,研发新的涉农期货品种,延伸期货市场服务范围,支持涉农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规避市场风险。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