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戴上“智慧”之冠,重新焕发出活力,如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国内智慧机场的提出,也是基于这一背景。
但是,关于智慧机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是机场智慧管理系统,涵盖工作人员、安防系统、停车场管理等,也被认为是机场的3.0版本。
在机场1.0版本,以机场运营为导向,提供最基本的旅客服务,以及必要的安全设施和维持航空运作;进入2.0版本,则转向机场商业为导向,整合机场内的各功能单元,用新技术提升协作;机场3.0版本,则将以旅客体验为导向,解决旅客的需求痛点,这正是“智慧”的体现。
在智慧机场中,旅客将有更多自主权,可以决定时间、地点及服务。同时,旅客可通过智能终端完成值机、登记等手续,无缝衔接联程航班,实时了解航班信息、突发状况等。换句话说,智慧机场将以高科技技术、智能手段,来围绕旅客安全、高效、顺畅出现的体验展开工作。
提升客户体验,是智慧机场的核心所在。正因此,智慧机场才备受期待。特别是航空旅客运输量逐年增长下,更需要智慧机场来治理拥堵,提高运营效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机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为2.93亿人次,到2015年时,民航旅客运输量已增至4.4亿人次,期间年均增速维持两位数以上。
除了能大幅提升旅客体验,智慧机场还对航空安全、机场安保、商业发展、广告媒体等方面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对机场管理者来说,智慧机场更是一场重大变革。
不过,智慧机场建设涉及领域众多,需要将机场各种运营系统进行整合,包括泊位引导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航班管理系统、行李分拣系统、巡更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等,难度极大。
正因此,智慧机场尚处于概念阶段,大部分机场还处于观望阶段,并未进行相关建设和应用。少部分机场试水后,应用效果也是参差不齐。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完善成熟,智慧机场可以真正落地。
转载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