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专访。李铁认为,北京房价不会降,13亿人口在撑着房价,除此之外还有海外人口,并且高收入人群增加进一步支撑北京房价。
“自住型商品房、公租房并不能完全解决住房需求,促进北京周边中小城镇的发展才是解决中低收入群体居住问题之道,这就需要轨道交通的完善。”李铁说。
而对于近期多地兴起的特色小镇热,李铁也有他的担心和提示,要“避免打特色小镇的名义搞房地产开发”。
“全国13.7亿人支撑北京房价”
新京报:怎么看今年以来北京房价的涨势?
李铁:北京的房价是不可能降的,因为北京可以辐射到全国,是全国13.7亿人口在撑着北京的房价,除此之外还有海外人口。
而且,只要中国经济增长,高收入人口就会增加,这些人置业首选自然是一线城市,这是一种规律。有如此多的人口和不断增加的高收入人口支撑,北京的房价就下不来。
和有700万人口的香港比较,来自全中国全世界的富人都在香港买房,所以它的房价很高,这其中大多是全球华人的富人.这些华人也会转移到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高的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安家,虽然我们现在也在控制他们的购房资格,但是不等于永远能够控制他们购买住房的资格。
北京的房价不可能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公共服务优越性远远高于中国其他城市。而且现在北京的房价仅仅是香港房价的1/2.5,即使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了,北京的房价也不会降下来。因为只要经济继续增长,中高收入人口也会增加,还是会推动北京的房价升高。
新京报:但作为直辖市重庆的房价一直不算高,很多人讨论重庆模式,有可借鉴之处吗?
李铁:重庆虽然是直辖市,但毕竟只是二三线城市,它的房价不涨和ZF采取措施以及所谓的模式关系不大。
因为重庆辖区只有3600万人口,除了重庆市主城区的经济较为发达之外,辖区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人口规模少,没有足够多的高收入人口在重庆买房,是重庆市现在房子卖不出去的主要原因,更不要谈房价上涨了。
其实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方面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房价上涨,而另一方面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大量积压卖不出去,两类情况并存,后者情况严重的多,但是并没有得到媒体的持续关注。
因为我们有影响力的媒体都在一线城市,高房价和媒体记者自身的利益相关,导致我们更多地关注了高房价,忽视了房地产严重积压的现状。
新京报:所以你倾向于认为北京房价其实没有泡沫?
李铁:对。只要中国经济增长,就会有更多高收入水平人口的增加。即使采取大量的政策措施弥补收入水平的差距,还是不能阻碍高收入人口的增加。
高收入人群担心货币贬值而不愿意把钱存到银行;直接投资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而投股票风险高还需要长时间的技术操作,因此土地、房子是最稳定的投资选择。
因此自然资源好或者公共服务好的城市就成为投资房地产的重要选择。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房地产价格未来还会有较大的上涨空间,指望下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