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民 发表于 2016-11-25 19:18 
你在大街上拦截公交车宣扬你的不民主自由、要听当官的话也同样是不行的!你的宣泄不要自由,人民 ...
   
彭念:香港政治版图急速变迁的根源                                                           作者:香港浸会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
      备受瞩目的香港立法会选举9月初已经落下帷幕,但关于此次选举的讨论却颇多。有分析人士用“新、碎、激”(新人多、碎片化、激进化)来解读此次立法会选举结果,也有分析人士用三分天下的政治势力划分来看待此次立法会选举。
      按照这种划分,香港目前的政治版图可以概括归纳为本土、泛民、建制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还有分析人士认为现今香港的政治格局正在向两极化方向发展,即本土与建制二分天下。
而在去年曾有相当观察人士认为香港政坛是本土、泛民、中间、建制四派并存的政治格局。可是不到一年时间,中间派已经被分析人士从香港政治版图中抹去。继而更有预测认为,泛民会越来越向本土靠近。
这种急速变迁的政治格局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但也确实反映香港社会政治价值的急速转变。在这种急速转变的背后则是一系列因素的作用。这些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全球民粹主义的兴衰、陆港关系的发展以及港府治理能力的评估。
      民粹主义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只不过在近年来更多地被国际舆论提及。近来英国脱欧更是将民粹主义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少分析人士都在担忧民粹主义的全球扩张。作为国际大都市,香港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近来,尤其“占中”之后,就有不少港内外分析人士对民粹主义在香港的快速扩张表达担忧立场。如果未来全球民粹主义思潮进一步推高,则香港的民粹主义思潮也将水涨船高。
而民粹主义在香港的持续扩张将会更加增强香港市民,尤其是善于接受新思想的年轻人对本土利益、价值的追求。同时,这也增添本土议题在香港社会的关注度,直接或间接扩大了本土政治力量在香港政治版图中的分量。最终,选民们会用选票将这种诉求表达出来,就如同今次立法会选举,本土派强势当选一样。
      不过,全球民粹主义思潮对香港的影响只是一个外部刺激因素。换言之,假使香港本身没有促发民粹主义思潮的土壤,则民粹主义思潮也不会在香港快速崛起。因而,民粹主义在香港的持续扩张必然伴随着香港本身的诸多矛盾。这其中尤以陆港关系、港府治理能力最为突出。其实不管是近年来日益凸显的陆港关系,还是香港部分市民对港府治理能力的批评,其实都是资源分配不公的表现。
一些分析人士将陆港关系的症结归咎于外来与本土利益的碰撞,但其实不然。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尤其是香港这样一个经济开放度极高的社会,外来利益的涌入不仅是一个常态,更是必须的。关键则在于如何管理外来与本土利益,使得二者能够相互促进。
      在这一方面,港府的表现显然不能令人满意。当然,港府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涉及政改的议题领域。但是,作为香港的最高管理机构,不管如何艰难,港府仍需要在外在压力与本土诉求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而不能顾此失彼。因为顾此失彼本身就是一种不公的直接体现。
      本次立法会选举结束后不久,本土派入围立法会给香港带来的影响已经成为香港各大媒体热议的焦点。而北京也在第一时间对立法会选举结果发表立场,其最为主要的就是警告港独。分析人士也大多认为,本土自决派将会给已经陷入紧张局面的陆港关系带来更多挑战。
      不管是在议会这样的体制内平台,还是在网络这样的体制外平台,本土派都有极大的空间来操作涉及香港前途等大陆关注的议题的能力。而未来的港府如何应对不仅直接关系到陆港关系的发展,更会影响到香港政治版图的调整成效。
      当然,对港府治理能力的直接挑战并不仅仅来自于陆港关系,也更体现在对公共事务的驾驭能力上。现时,不论是在房屋供给,还是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务领域,港府都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不少本港分析人士对当前港府在这些公共事务领域的低效率、甚至是不作为都大加批评。而未来,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香港经济定位模糊的背景下,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会受到更进一步的影响。如此,就更加考验港府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及执行能力。
      总体而言,看待本次香港立法会的选举结果,并不能只从政治版图变迁的视角出发,更需要从造成这种急速变化的政治光谱的根源出发。在未来全球民粹主义思潮进一步膨胀、陆港关系难以实质性缓解,以及港府治理能力面对更大挑战的背景下,香港政治版图的变迁仍将有利于拥有本土主张的派别积蓄力量。
       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土派就会大为获益,而非本土派就会大为受损。事实上,如果非本土派能够更加聚焦本土利益,扮演好协调外来与本土利益的重要角色,则非本土派也会获益。相对应的,本土派的扩张空间也会被压缩。因此,未来香港政治版图的变迁仍将取决于各政治派别因应时势、积极调整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