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219 0
2016-11-24

(上接“企业面面观(1))


2.3.2企业投入边界的原理分析。

1)很显然,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最佳产出边界会影响投入边界。因为产出大投入也大。但是,还不足以说明---例如虚拟企业只负责设计与品牌保养以及销售等、而生产运输全部由协作企业负责,虽然其产出大但是其投入却小。再例如,产业集聚的环境下,单个企业的产量规模可以很大,但是,其员工规模和资产规模可以很小---因为企业可能只需抓住质检、组装和销售就好。所以,外部配套的规模经济能力可以在不影响企业产出规模的情况下降低其投入规模。这个理论也许可以解释产业进入成长和成熟期后,一些企业的内部业务为什么独立出去变成了新的独立行业(如运行软件原来是由各自电脑厂商自行开发---IBM、苹果等,后来就归微软负责操作系统了)。

成熟行业内的企业之所以能做到产出大而自有要素的投入边界小,因为可以共用基础设施和基本要素---这种共用一般要通过市场交易。大陆原先的电影制片厂等可以说投入规模很大而片子产量较小---因为那时候产业发展处在初期。而香港的一家影视机构可以有较小的专职演员和场地设施一年拍多部片子。现在大陆的一些新媒体公司也是自有要素投入小而产出也不小了。因为当年的香港和大陆的现在的影视行业很发达了。

此外,经开区等产业集聚的地方,企业可以共用很多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甚至共用基本要素,从而社会分工很发达,而企业内自有要素规模也可以节约很多。这个在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中做过说明。

2)队生产理论。技术上来讲只有在一个单位内生产才可能形成产出,不组建一体化的单位根本就没办法生产或造成很大的能量浪费。例如,三个人才能抬起一块石头,则三个人必须形成一个生产队。再比如,南极企鹅孵化禽蛋只能抱着,因此,一个外出另一个就得抱蛋,因此,只能一夫一妻组队。例如,钢铁生产中的炼焦、熔结、制铁、炼钢、初轧等在近距离内一个企业内完成可以很好节约热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交流电电网的电力输送的最小规模就天然很大,所以,最小的企业也很大。队生产的特点是要素之间的协同不可分离性与严格耦合性,这个队生产说明了生产单位的最小核心,也说明了企业的最小边界。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全新的产品生产开始时候只能是小而全,因为外部找不到中间产品或中间服务,只能在“生产队”里完成。但是,现实中各行业的企业很多都超过了其最小边界---也有很多按最小边界生存(如餐饮业的夫妻店)。这个该如何解释呢? 这个可以用平底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来做部分解释,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各类规模企业之间的产品平均成本无多大差异;此外,产品的一定差异等因素决定的各企业之商品市场需求的大小也决定了各类规模企业可以并存(还有市场半径理论也可以说明区域性商品的并存性)。

3)博弈论与人的有限性。囚徒困境模型告诉我们,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很难统一。但是,长期重复性博弈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二者的统一。由于市场交易具有高频率、即期性导致囚徒困境的短期均衡---即损害共同利益的小人行为选择,而企业内要素所有者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的较长期性因而容易形成长期投资等君子行为选择。这好比露水夫妻不利于孩子养育,而誓死不分的一夫一妻能更好培养孩子一样的道理。不过,这个长期均衡博弈模型不能解释为什么还会有企业外的交易---如同一夫一妻之外还有“偷情”行为。为什么呢?上述队生产理论中的最小边界可以做出一定说明。此外,人的有限性---生命有限性、偏好差异性、习惯黏性、智力精力能力有限性、生命无常性等总会导致人的视野的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导致人们更倾向于小人行为选择---这大概是市场经济存在的根本缘由---既然大家只顾眼前,那么,你就必须自负其责;而市场交易是典型的当下得失报应立显的机制,而企业内人们的行为后果的显示是间接性的和较长期性的;可见,人的有限性既是企业替代市场的原因、也是市场必然存在的原因(那些成熟的标准化了的从而易于报应立显的业务适合于市场交易,而那些不确定的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业务则应当企业内生产----以此、新产品生产企业发展后先搞起业务外包的肯定是那些变得容易检验了的交易不困难了的中间业务)---以此,哈耶克的知识分散论、信息天量论可能不是市场经济必然性的真正根源)。

4)外部性对企业边界的影响。外部性是指人(含法人)的行为导致了对外人的得失却未能取得收益或进行赔偿。根据科斯的理论,这种情况下,产权界定后市场交易可以帮助外部影响内在化;但是,一旦外部效应内部化以市场形式实现的交易成本很高,市场就会失灵---于是,通过一体化为一个企业就成为外部收益内部化的可行选择。例如,迪斯尼准备在某地建一个娱乐基地,其对周边商业圈肯定产生积极影响。那么,为了将这种辐射效应纳入自己的囊中,可能在自己基地内设立饮食购物等非主营业务---或出租场地收取较高的租金。再比如,某乡村农家庄园进行了大量园林景观等投入并收取门票,这个景观肯定对周边餐馆带来好处,其老板要么入股或控股入园门口附近的餐饮业;要么筑高墙围住景观,在园区内自己搞餐饮等。再比如,某企业的污水导致附近水域的各种网箱养殖的渔民损失,渔民众多索赔不断,于是,干脆将附近渔业纳入自己的企业。农村种植业需要公共水利建设,ZF协调很难的时候,干脆由受益区域的农户建立合作社,从而将水利设施建设纳入合作社的业务边界之内---当然方便共建水利只是合作社成立的好处之一。

此外,如果一定区域内外部正效应能够互相辐射互相加强,那么,这种互补性也可以导致企业的空间集聚从而不必一体化到企业内---如迪斯尼周边的其他娱乐企业不仅可以受益迪斯尼带来的游客量增加、后者也可以受益其他娱乐企业也带来的游客看客玩客的增加。可见,市场不能交易的外部性导致一体化的企业边界扩张的科斯原理也是有局限的---即没看到:互补性的外部正效应带来的可能不是通过一体化让企业变大而是企业数量和种类在特定空间内的集聚膨胀

5)不对称信息与知识的生化、核心竞争力形成对企业边界的影响。某农业企业准备开展农机服务,于是,买了农机聘了师傅。但是,后来发现在机子保养、农机服务质量等方面老板很被动---老板处信息劣势。此外,农机服务也不是大面积耕作而是对散户的随机性服务---该地属江南丘陵区且还没耕地连片的农场化。于是,老板将农机卖给了师傅,农业服务上老板只负责农户与师傅之间的信息沟通---同时师傅更多自己去找活干;老板自己的耕地也是看谁的服务好价格较便宜就叫谁。可见,当老板对企业的某项业务难以驾驭、与该业务的生产者相比有较大的信息劣势,则,这笔业务就会外购---除非外购不到或外购的方式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会内化于企业里---例如,企业家服务就难以外购,虽然通过承包或托管可以购买到一定的管理服务,但是,托管与包干买的还是短期管理,却买不到企业家的长期努力、长期眼光以及知识才干的真正形成及其有效的做功:这说明,只有基于类似夫妻结婚式的企业家与老板的长期默契才会有利于企业家的形成与有效发力。剩余索取权在企业家与资本家之间的分配虽然重要,但还不是企业的本质,企业的本质是老板与企业家对长期剩余索取权的分享默契---要素所有者之间的长期契约才是企业本质、也是企业知识长期积累、长期分享尤其是知识能力的生成与发展的真正保障。此外,从资本家的角度看,职务专利权、保密条例、对研发人员的同业就业限制等是对资本要素所有者投资研究开发的保障,现代科技的研发需要巨大的硬件与材料投入且风险较大,没有这些长期性契约机制、资金所有者的研发投资就难以保证其回报,可见,对资本等信息弱势要素的所有者的长期性利益保护是企业的重要品质---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就是保护资本家长期风险投资之积极性的制度设计(这点对那些大型社会化股份公司尤其重要,外部审计、无形资产计价、信用等级评价等制度都是为了保障资本投入者的利益)。

再例如,建筑公司一般聘请的架子工、砌墙砖的师傅等是临时工。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可以委托给银行等渠道做,也会让自己的经纪人去做---且经纪人还可能是临时工。安利的直销商几乎都类似特许自营商。对照企业家与这几个例子中的砌墙砖工人、保险经纪人以及直销商,很显然,后者的知识使用具有较大的重复性、其使用效果也容易检测,而企业家的知识生长具有较强的长期成长性、其使用具有挑战性和隐秘性。可见,一项劳务的信息与知识的特点会影响企业对它的使用方式,从而影响企业的投入边界。

学习曲线理论告诉我们,人们长期从事某一工作就能提高其效率,中世纪行会的工匠学徒一般要3年以上甚至7年,也符合我们常说的“大师”练就至少需要1万小时的理论。可见,专攻出术业、慢工出细活。因此,企业之间各自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然后通过互补是利人利己的。这一点看起来与范围经济矛盾,实际上,不矛盾,因为范围经济更多从产出角度看企业边界,而核心竞争业务更多从投入角度看边界。实际上,正是一种核心技能(或中间业务)的广泛使用才常常导致范围经济---例如鲁冠球的万向节厂的核心业务为汽车万向节生产却成为全球各大汽车公司配套各种型号的产品---典型的核心业务下的范围经济。

2.3.3其他因素的考量

1)开拓国际市场。如发达国家的产品本来通过出口贸易更赚钱,但是,发展中国家采取进口替代战略而用关税等壁垒保护国内市场;于是,发达国家企业不得不向后者直接投资---以设备等要素入股等,用投资替代贸易以获取市场,从而企业边界跨越国界形成跨国公司。其次,基于一些技术秘密不愿外传、品牌战略等考虑也是跨国公司用直接投资替代商品贸易的原因。此外,国外直接投资有时候也有利于出口贸易的扩大,二者具有互补性---如售后维修等服务的直接投资就有利于出口产品的对外市场占领。

2)垄断竞争策略。如出于规模经济导致的垄断市场上,现有寡头企业为了防止潜在进入者贸然闯进,特意预留生产能力---故意有较大的要素投入,规模整得比利润最大化规模略大,一旦有竞争者潜在进入倾向,就放量降价。这种可信的威胁行为常常能预先杜绝新进者的冒失行为。


3)异地缺乏相应知识和文化生态。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异地投资扩大投入边界,有时候还为了品牌战略、技术秘密保护,也因为无形资产无法转移、隐性知识无法买卖、外地专有要素缺乏、相关知识不配套、相关文化一时难以形成等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