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934 1
2016-11-27

统计数据与分析


论文关键词:“统计”、“数据”、“统计分析”

论文摘要:大数据时代来临,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离不开统计数据与分析,在实用中,通过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并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


自2012年起,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它已经上过《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专栏封面,进入美国白宫官网的新闻,现身在国内一些互联网主题的讲座沙龙中,甚至被嗅觉灵敏的国金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等写进了投资推荐报告。可见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变大,它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虽然很多企业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数据爆炸性增长带来问题的隐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数据对企业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发展,离不开数据与分析,在数据的基础上,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以求最大化地开发数据资料的功能,从而发挥数据的作用。可以说,统计分析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统计分析涉及收集、审查业务数据和数据报告,关乎一个项目的成与败,关乎一个企业的得与失,所以数据、分析在当今社会乃至未来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 、统计数据

(一)统计数据的定义

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离不开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二)统计数据的类型

统计数据是采用某种计量尺度对事物进行计量的结果,采用不同的计量尺度会得到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从上述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的结果来看,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定类数据——表现为类别,但不区分顺序,是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的。

2.定序数据——表现为类别,但有顺序,是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的。

3.定距数据——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运算,是由定距尺度计量形成的。

4.定比数据——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是由定比尺度计量形成的。

(三)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1、定类尺度

将数字作为现象总体中不同类别或不同组别的代码,这是最低层次的尺度。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数字仅表示不同类(组)别的品质差别,而不表示它们之间量的顺序或量的大小。定类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 “≠”。

2、定序尺度

定序尺度不但可以用数表示量的不同类(组)别,而且也反映量的大小顺序关系,从而可以列出各单位、各类(组)的次序。定序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在统计的变量数列中可以确定其中位数、分位数等指标的位置。

3、定距尺度

定距尺度也称间隔尺度,是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计量,它通常使用自然或度量衡单位作为计量尺度。定距尺度是比定序尺度高一层次的计量尺度。它不仅能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可以准确地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定距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定距尺度在统计数据中,占据重要的低位,统计中的#REDIRECT总量指标就是运用定距尺度为计量尺度的。

4、定比尺度

定比尺度是在定距尺度的基础上,确定可以作为比较的基数,将两种相关的数加以对比,而形成新的相对数,用以反映现象的构成、比重、速度、密度等数量关系。由于它是在比较基数上形成的尺度,所以能够显示更加深刻的意义。定比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在统计的对比分析中,广泛地运用定比尺度进行计量。

(四)统计数据的表现形式

1.绝对数

2.相对数

3.平均数

(五)统计数据的质量

1.统计数据的内容质量

2.统计数据的表述质量

3.统计数据的约束标准

二 、统计分析

(一)统计分析定义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中统计设计、资料收集、整理汇总、统计分析、信息反馈五个阶段最关键的一步。如果缺少这一步或这一步做得不好,均将降低统计工作的作用。

(二)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

1、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收集数据的途径众多,可通过实验、观察、测量、调查等获得直接资料,也可通过文献检索、阅读等来获得间接资料。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外,还要特别注意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资料:一是连续数据,也叫计量资料,指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二是间断数据,也叫计数资料,指通过对事物类别、等级等属性点计所得的数据。

2、整理数据

整理数据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类汇总的过程。由于收集到的数据大多是无序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在进入统计运算之前,需要按照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数据进行核实,剔除其中不真实的部分,再分组汇总或列表,从而使原始资料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并能初步反映数据的分布特征。

3、分析数据

分析数据指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统计运算,得出结论的过程,它是统计分析的核心和关键。数据分析通常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用描述统计的方法计算出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相关强度的具有外在代表性的指标;第二个层次是在描述统计基础上,用推断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样本信息推断总体情况,并分析和推测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三)统计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

1、描述统计

描述统计是将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归类、简化或绘制成图表,以此描述和归纳数据的特征及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最基本的统计方法。描述统计主要涉及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相关强度,最常用的指标有平均数()、标准差(σx)、相关系数(r)等。

2、推断统计

推断统计指用概率形式来决断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及用样本统计值来推测总体特征的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推断统计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最常用的方法有z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等。

(四)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1、状态分析。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需要经常研究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状态,分析其量变情况

2、因素分析。因素分析是对构成事物的要素、成分和决定事物发展的内部条件进行定量分析。这是在统计分析中最常见的一种分析。

3、联系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是相互联系的,在其联系中存在因果关系、比例关系、平衡关系等。联系分析就是利用这种社会经济现象相瓦联系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以研究其中存在的规律性。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联系分析主要有用于因果关系的相关回归法,用于比例关系的比例法,用于平衡关系的平衡法等。

4、趋势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受许多因素影响,有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因素,也有短期因素和偶然因素。趋势分析就是排除短期偶然因索的影响,使动态数列呈现出长期因素所造成的长期趋势,以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据以预测未来。

5、决策分析。决策分析是人们现在一定条件下,为寻找优化目标和优化地达到目标须采取的行动方案,而进行的一系列分析研究、对比选择工作。决策方法很多,不同  的内容,不同的情况,要选用不同的决策方法。

6、多层次分析。有些问题比较简单,一两个层次就能把问题分析清楚。有些问题则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多层次的分析,层层解剖,才能找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对于多层次的分析,每一层次都要经过定性——定量——定性的分析过程。

(五)统计分析的注意事项

1、要实事求是,切忌弄虚做假

2、选题要对路,切忌所答非所问

3、报告要适时,切忌雨后送伞

4、内容要丰富多彩,切忌枯燥无味

5、要纵观全局,切忌片面性

6、要深入实际,切忌纸上谈兵

7、要善于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切忌就事论事

8、要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

9、建议要可行操作性强,切忌似是而非


参考文献

刘红《略论统计分析方法》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现代商业2008年30期

陈宝杰《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改进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以M公司为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场现代化2007年04Z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1-28 11:27:45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