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售50亿白象25%股权仅标价6000万疑点重重——
河南白象涉嫌重大国有资产流失转移?
最近,一则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号称中国方便面规模第三,年销售规模近50亿的企业,注册资金仅310万元,25%股权转让价仅6764.34万元,引来行内置疑。
事情是起因这样的:近日记者在河南省产权交易中心网站上看到一则产权转让信息:河南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拟公开转让其持有的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龙公司)25%国有股权。
据了解,正龙公司是目前全国第三、河南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白象食品集团的前身。
作为河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白象食品集团近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国有股权此时选择退出,不免给外界留下诸多悬疑。
疑问一:25%股权变卖仅值6764万?
转让信息显示,正龙公司注册资本310万元,主营业务为白象牌系列方便面、挂面、方便米线、方便粉丝生产与销售。除去转让的河南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的25%股权之外,正龙公司其余75%股权由白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
目前,正龙公司资产优良。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截至2008年10月31日,正龙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22422.04万元、负债总额116435.13万元、所有者权益5986.90万元。经河南省国资委委托评估,正龙公司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27057.36万元。
虽然河南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转让公告中并未标明出让价格,但河南省产权交易中心该项目的一位负责人叶先生告诉记者,依据正龙评估的价格来推算,该25%股权对应的股东权益为6764.34万元。
“一个号称销售额为50亿元的企业,注册资金仅310万元,25%股权仅值6764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内人士表示,“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出来此举有着明显的涉嫌低估国有资产的可能性”,“负债总额相比资产总额过高,也难免让人怀疑有做空企业盈利能力的嫌疑”,这样一来,收购方将获得巨大利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疑问二:谁是最大潜在买方?
既然收购方将获得巨大利好,那谁是最大的潜在买家呢?
河南当地的经济视点报一语道破:“本次股权转让,白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受让权。”
据了解,河南省国资委对本次股权的受让方也有比较苛刻的条件限制。在资产条件、背景及信用记录方面,要求意向受让方或其实控制人是内资企业法人(不包括私募投资机构及外商投资企业),总资产2亿元以上,净资产1亿元以上,无涉案标的500万元以上的重大诉讼、仲裁或争议案件,未被银行列入拖欠企业名单。
意向受让方应具有良好的银行信用,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意向受让方不得联合受让,意向受让方受让后需一次性支付全部转让价款,并在报名时提供不低于挂牌价的资金支付能力证明。而在未来经营策略上,意向受让方须书面提出符合正龙公司发展方向三至五年发展规划,并经职工会评审通过。
河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陈振杰猜测,在白象食品集团处于上升期,国资委出让这份股权,也可能是为了卖个好价钱。限于苛刻的受让条件,目前符合条件的潜在受让方也并不多。从目前的情况分析,白象食品集团将极有可能出手,购得这25%的股权。有市场分析人士也认为,白象集团有实力将该项股权收回,应该不会轻易拱手让给别人。
看来正龙公司才是此次国有股权转让最大受益方。
疑问三:转制导致国资流失的老把戏何时休?
到目前为止,河南国资委和河南白象都对外界刻意回避,让此次“国退民进”的股权转让更显诡秘。
“作为正龙公司的另一大股东,我们并不清楚对方要转让这部分股权的原因。”对于此次转让的原因,白象食品集团公关部部长邓敏向记者如是表示。股权转让对双方都是大事,按相关规定都是要事先通气沟通的,白象公关负责人居然说根本不知情,难是在刻意低调处理此事?
据了解,白象集团本是家转制企业,原为河南省粮食厅下属企业,通过13年的不断改制,已经逐渐成为一家私营公司,老板就是姚忠良。
有分析人士指出,前几年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故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变买之后进入私人或者小集团腰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事例屡见不鲜,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样的悲剧难道又要在我们眼鼻子底下重演?是该管一管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