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春药,量重则死,量不足生不如死。
对创业公司来说,扛过寒冬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寻到下一轮融资。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数据统计,今年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创业项目能拿到B轮融资,绝大多数很可能死在B轮之前。
2015年是传统企业倒闭潮,2016年是“互联网+”企业倒闭潮。随着年末,资本已走向回家的路,而依赖资本续命的创业公司们则裸露出陈疾烂疴,死在新年来临前的重重雾霾里。
2016倒闭的“互联网+”经典案例
曾经离钱太近,所以没人能够接受如今的命运。这篇年度盘点,从汽车后市场、线上旅游、跨境网购、生鲜电商、餐饮外卖、社区零售六大领域中分别挑选典型案例(都是之前获得过较大规模融资或取得过显著成绩,之后有明确的关闭或收缩行为),试图从喧嚣与寂寥的背后原因作出分析,以期给广大创业者警示和思考。

1、汽车后市场
代表案例:博湃养车
倒闭时间:2016年4月
作为国内最大O2O洗车及养护平台,博湃养车估值高达两亿,共完成两轮融资:2014年9月获创新工场千万元A轮融资,2015年3月获京东、易车等参投的1.1亿元B轮融资。京东的投资,给博湃养车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社会影响力。 拿下B轮后,博湃养车意欲吃下整个汽车后服务市场,并在不到半年推广至全国22个城市,月订单超过15万单,员工1400名。
博湃养车先后推出过“1元上门保养”和免费的“45项车辆监测”活动,试图用大量烧钱的方式打造属于自己的“粉丝群”,而这种模式的直接后果就是做一单赔一单,演变成了难以持续的烂摊子。
更雪上加霜的是,原来谈好的1亿美元融资遭到爽约,无以为继的博湃养车最终走向末路。
综合点评:
在万亿市场规模的诱惑下,汽车后市场陷入了烧快钱的状态(目前市场主要集中于维修、养护、洗车以及二手车环节。)。但一旦用力过猛,必然会留下后患,何况汽车后市场O2O对资本的依赖程度远比其它行业要高。
再者,汽车后市场O2O是一个很重的行业,用户对于产品服务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正是复杂的需求导致了行业的重属性。身处当前碎片化时代的汽车后市场创业公司,无疑需要以精细化为应对方针。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需要市场检验,谁能率先冲破行业瓶颈率先完成模式布局,谁就会更快寻找到通往春天的捷径。只有真正有价值,且尊重正常商业逻辑的汽车O2O项目,才能脱颖而出,走得更远。
